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是教材使用的主体,教材要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考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心理建设问题。当前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存在自主使用教材的主体动力、主体能力和主体效能缺失问题。基于自主学习理论,这些心理缺失问题源于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尚未建立,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缺乏自我目标设定、学习策略指引和有效反馈激励。要使学生成为教材使用的主体,教师应对学生教材使用的完整心理活动进行指引,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反馈练习,提升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主体动力、能力和效能,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载体,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教材,基于学生、为了学生重整教材,做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实践者,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3.
一、做生本对话的组织者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认识到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在准确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好现行的教材,通过挖掘、活化、拓展等有效方式,填补教材的不足、空白。只有架设好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课程标准中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的学习,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教材也不是课堂的惟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书报资料、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引进必需的素材和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生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排、教材的设计、教材的呈现方式上都有深刻的变革,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程理念,更新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吐故纳新,才能演绎精彩政治课堂。在对待教材上,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教材,做到用教材教,切忌死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变讲授灌输式为创设教学情境交互教学,做到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对待学生上,相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切忌教师成为课堂的“独裁者”。  相似文献   

7.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教学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晓霞 《考试周刊》2014,(90):19-20
本文从基于教材、尊重教材,读懂教材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前提;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依据;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准绳;跳出教材用教材是创造性处理教材的突破四个方面对创造性处理教材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只有在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蔡敏慧  杜娟 《大学教育》2019,(2):109-11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获取教材的方式仍然主要以学生购买为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N大学学生对于教材循环利用的态度可知,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具有其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开展教材循环利用具有创新价值,高校可通过大力宣传、鼓励师生捐赠教材、收集循环教材存货信息、设置专门的循环教材书库与借还规则、引导学生志愿者参与循环教材库的管理、安排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循环教材库的日常工作这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教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实施者、执行者,而应是教材的建设者、研究者。教师处理教材,要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钻研教材,钻进去,还要跳出来钻研教材,钻进去,还要跳出来,才是驾驭教材。既然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就要注意到对学生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分别在两个班进行尝试,经历了一次从“教教材”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如果把教学设备暂搁一边,各要素间的关系因教育理念不一,可构成下列几种模式: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三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四是教师带着学生牵着教材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学苑教育》2023,(5):12-13+16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与“学”活动的材料。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深钻课标、借助教材、潜心备课、资源整合,杜绝教学教材化,寻觅教学最优化。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调整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丰盈教材、趣化教材、活用教材、易化教材、高于教材,开发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4.
韩晓艳 《考试周刊》2013,(52):28-29
<正>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育的多功能性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造性、合理、高效地使用教材,来提升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易学;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乐学;延伸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想学;变形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善学.研究、思考和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有利于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1.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构成的。教材是师生共同持有的学习依据,是师生联系的聚焦点。教师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特点,来确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讲授的深浅程度。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无疑,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起着桥梁中介作用。教师只有在全面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深刻认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学习主题、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是教师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并从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对教材进行各种创造性的加工,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一、细化教材编排,丰盈学习过程对数学教材进行解读加工,要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细化教材编排,充分展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高等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对学生教材、讲义的收费办法大体上有以下三种,各有其利弊。第一种是教材管理部门先发书给学生,记帐,期末结算、付款。这种办法可减少学生班级因多次购书而多次收款、交款的麻烦,但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必须预先垫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教材经费,这对有的学校可能有困难,也影响教材经费的周转。第二种是学生购买教材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贷。这有利于教材管理部门及时收回教材经费,加速资金周转,但增加学生干部多次收款、交  相似文献   

19.
一、“教教材”崇拜教材,“用教材教”超越教材。“教教材”以教材为绝对权威,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只停留在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在教材和教纲的框框中形成了对教材的一种崇拜、一种依赖、一种懒惰。“对课本知识很熟练,但是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则……”、“讲课带有随意性……”等评课评语,就成了“教教材”的注脚。“用教材教”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把教材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既把显性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多地透过显性知识启发学生明确为什么?什么与什么之间还有什么?,即是透过显性知…  相似文献   

20.
杜威对教材的定义、发展、教师学生在教材前不平等以及学生需要的教材、使用教材阶段进行了论述.结合杜威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教材存在不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教师解读教材不足、教材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今后我国教材编制要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材内容时代性和综合性、教育理论家要进行教材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