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侄女一家住在美国加州湾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那里有不少高知华裔人士。华人的孩子学习刻苦认真。个个都能考高分,华裔孩子较多的学校在当地小学中成绩格外突出,用国内的话说,是一座名副其实、出类拔萃的“重点小学”。  相似文献   

2.
武宝生 《课外阅读》2010,(14):35-35
古有孟母择邻的典故。而现代版的择邻故事却发生在美国。 侄女一家住在美国加州湾区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镇名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开满鲜花的幸福屯”。这儿,离硅谷和三藩市不远,住着不少高知华裔人士。华人的孩子在“幸福屯”小学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华人的孩子学习刻苦认真,  相似文献   

3.
华人首富李嘉诚少年时代家境非常贫寒。14岁时,父亲病逝了。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不得不辍学打工赚钱。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店伙计,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点赶到茶楼,为客人准备好茶水茶点。  相似文献   

4.
华人首富李嘉诚少年时代家境非常贫穷。14岁时,父亲病逝了。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不得不辍学打工赚钱。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店伙计,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点赶到茶楼,为客人准备好茶水茶点。为准时上班,  相似文献   

5.
张红霞 《学周刊C版》2019,(19):186-186
“逃离文化”理论主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审视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学生由于跟不上学校教育进度,过早地被流水线式教育所淘汰,无法获得教育的乐趣,往往会产生逃避的心理,通过欺凌他人获得快感并深陷其中。治理校园欺凌需要构建包容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追求终身受益的教育,而不是仅仅注重于学习成绩,需要破除传统教育的限制,落实素质教育。文章主要针对基于“逃离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欺凌治理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玉梅  李成 《中学教育》2004,(11):37-38
在中国,小孩子穿开裆裤是无可厚非的原因很简单:孩子小,不定时尿裤子,穿开裆裤可以方便大人把孩子屎尿,孩子可免受不必要的罪。就此点,中国的孩子是幸福的,这无须赘言。与此相比较,美国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婴幼儿就穿闭裆裤,虽然有纸尿裤保护,但被屎尿侵蚀时有发生。有  相似文献   

7.
由小学升入初中的考试(小升初)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要让孩子顺利通过这次重要的考试.小学六年级的家长平时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培养呢?下面,有过来人为我们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俞群 《家庭教育》2007,(1S):32-33
小周(化名),女,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周性格内向,从小就不愿和人多说话,挺要强,也很敏感,小周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经当过小队干部。家长说她是一个省心的孩子,教师说她是一个听话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累了,我喜欢“夜阑人静,蜗居斗室,捧一卷诗书在手,一咏三叹”。这样,我便不会再烦闷焦躁、头昏脑胀。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于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永飞 《教育》2011,(10):28-28
“我不希望孩子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去挤(不一定过的)高考独木桥。我期望孩子学会学习,不断学习,通过自学考试获取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我也不希望孩子毕业后到处找工作,因为我所在的乡村有许多工作与发展机会。但是,目前小学的教学价值观是鼓励学生‘拼重点初中,搏重点高中,考本科大学,找理想工作’,这严重脱离我的教育期望值。”  相似文献   

12.
阳光亮得耀眼,让久久呆在家里的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又增加了几分,可是我似乎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小小的书房。  相似文献   

13.
对“嫦娥奔月”这则神话以全新的女性视角进行阐释,可以析出女性“逃离”男权压抑的主题。《作女》中的卓尔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与“嫦娥奔月”在形式与内涵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从而形成了原型上的互补与参照。在性别角色规范与自由、理想不可兼得的历史境遇中,嫦娥和卓尔存在着相似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作女》进行合理有效的文本阐释,沿着原型批评与女权主义相结合的方向,我们可以发掘出当代都市女性中“逃离”一族的深刻心理机制,以及“逃离”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邻居家的小女孩原本活泼可爱,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一问才知道,邻居家的父亲特别喜爱君子兰,就在他精心侍弄那些花儿时,女儿拿出小剪刀,把开得最盛的那朵剪了下来。爱花如命的他觉得女儿太残忍,于是大发雷霆,对着女儿咆哮了一通。女孩儿从没见过爸爸发那么大的脾气,吓坏了,却没  相似文献   

15.
郭力方 《教师博览》2007,(10):24-24
当上课铃声响起,美国加州皮德蒙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便闭上了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在脑海里想象"爱和仁慈"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21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大学生专业逃离行为的形成机制并构建“意愿-行为”模型,结果发现:大学生专业逃离行为具有“显性”和“隐性”二维结构,并且受专业逃离意愿直接驱动;专业-个人不匹配感是大学生明确自身核心期待缺口的基础,也是其产生专业逃离意愿的初始因素;核心期待缺口是大学生选择目标专业的重要依据,而成功找到目标专业是其产生专业逃离意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转专业环境和所采取策略对专业逃离意愿向专业逃离行为转化产生调节作用。为缓解专业逃离现象,高校应拓宽生涯指导渠道,增进学生的专业认知;完善招生考核机制,减少专业错配;注重学情研判,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世界因此而改变。而今,太空中有5000吨"人造物"正绕着地球旋转,其中主要是人造卫星。50年过去了,现在的太空探索跟以前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进入太空究竟有多难?人类是否真的需要移民外星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前卫的特点,提出"网络语言教育法"概念,利用理论教育过程中使用非正式语言——网络语言的方法,诸如"正能量"等,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道德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形成长效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达到缓解"逃离工科"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生代华裔美国作家群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伍惠明凭借其处女作《骨》获得了国内外读者及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她的新作《望岩》承接上一部的逃离主题,塑造了许多出逃者。文章聚焦于伍慧明笔下的出逃女,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原型批评法和心理分析法,探讨女儿们对逃离和固守的选择,并指出:逃离不失为摆脱压力和创伤的权宜之计,但逃离后的回归,与过去的和解才能给逃离者提供最终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段是小学中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教学是段训练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读写结合的规律,按照“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去读段品段,仿段写段,随机训练,为学生顺利向“篇”过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