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限于单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学习,还应通过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等内容加强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提升综合素养。所以现阶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新课改要求、学生实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加以优化改进,促进学生的思维想法得到交流和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推力与帮助。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与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影响,尤其对高中化学课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实现了开放丰富的教学环境与内容,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虽然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并过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为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课改正式实施以来,学校在教学方面也进一步积极响应,表现出对素质教育发展的认同和支持.而同时,新课改给予了教师在教学方面更大的挑战,对教师掌控课堂效果的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理念,还要有格局和操作方法的要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实现高效学.习和强化素质的目标,成为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由于传统的课堂化学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改革非常重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任何化学教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在教育中,化学实验教育是相对较弱的一环。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学生设计的化学课的类型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本文是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认清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程出现的变化基础上,笔者从四个方面出发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几点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衡科学 《天津教育》2023,(32):83-85
<正>新课改对高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中高中化学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如今,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这一需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传统的化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宜于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相互沟通的基本平台,是化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员的主要场所,也应该说,课堂质量将影响到学生成绩和学业能力的提高。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需要,认真正视现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高中化学教育课堂内容和化学教学方式加以综合优化调配,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力,从而推动高中教育化学品质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是一门揭示生活中化学原理并向学生们传授基本化学知识的课堂,高中化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涵盖了基本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点。由于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很容易混淆一些知识点。化学课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通常会付出很多的精力,但是由于一些教育方法上的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79):137-138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科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流程进行思考,针对性地寻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良好的教学标准来反复要求自己,主要追求目标是教学流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从属于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农村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来讲,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其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同时还能够将自己的理念转变为实际教学活动,全面推进化学学科基地的建设。因此,开展化学教学反思活动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路径作出了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11.
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1.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反思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首先要求教师有培养学生反思力的目标意识,即要清楚地意识到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其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反思能力,恰当地提出反思要求.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从目前教学来看,关键在于减少教师的讲授分量,减少题量,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由量到  相似文献   

12.
胡晓庆 《学周刊C版》2014,(1):176-176
正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改观。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的教学氛围、单一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教学观念,实现了为学生构建活跃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调动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3.
李芳 《华章》2012,(28)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  相似文献   

15.
张晓宾 《学苑教育》2012,(20):52-52
新课改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习惯,发展学生认识、思维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课改实践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化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求创新,创造发明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质的跨越,多数学生沉浸简单的传授式教学和一题多练的学习模式中,而高中知识量大且学习时间有限,因此,高中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郭立国 《考试周刊》2014,(63):138-139
<正>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理念的转变,是适应新课改的根本前提。新课改不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并实施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面临新课改,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高中化学的教育质量,我们对高中化学教育策略进行探索。在新课改下,我们应从哪些重要方面入手实施教育教学是我们本文探索的重点内容。过去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继续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增强实验教学在授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此为研究切入点,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增强学生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