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好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熟知心理学,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要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心理暗示是指学生们在无对抗、无批评、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体态、动作、服饰、环境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学生们的潜意识,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5.
杨连山 《天津教育》2002,(7):48-49,50
暗示是一种在师生间不存在对抗情绪的前提下,通过含蓄的语言、示意的举动和诸多间接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发出积极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期望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指向的教育方法.暗示的关键是"示",即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和启迪,促使其领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由于兵力不足,美国政府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犯人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要求他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描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正如他们信…  相似文献   

7.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说的是:一只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长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那一块木板;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下更多的水,就要认清哪一块是最短的木板,并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尺寸。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抵制情绪的基础上,受暗示者或他人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环境、气氛、心理图像、运动员的“自我包装”等有利条件,以含蓄的方式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过程。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运动员的认知状态和激发运动员的心理潜力,减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比赛信息的目的,对有效地提高比赛的技、战术水平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生活中,心理暗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本文结合心理暗示的种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以及幼儿老师如何合理运用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窦艳华 《时代教育》2010,(8):188-188
目前,中学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并逐渐增强,他们十分注意外界(教师、家长、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班主任工作中的暗示艺术的运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率,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基于此,从四大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暗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证明了积极心理暗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6.
17.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在德育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就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间中做出反映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位名的演讲》有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在学校德育管理中采用适宜的心理暗示方法,常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暗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9.
关丽 《江西教育》2003,(14):28-28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常常设身处地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在班级工作中,心理换位应该作为班主任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班主任与本班学生在年龄、地位、知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我们一些班主任常常忽视这一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只按自己的想法去说、去做。我们在班级工作中,有时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应用心理换位法。那么怎样来运用心理换位呢?根据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效果较好。首先,班主任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提起积极心理暗示的效应,我自然会想到一个经典案例:马卡连柯的一个学生曾是"惯偷",教育多次都不见效果。一次,马卡连柯把去银行取钱的紧急任务交给了他,开始他大吃一惊,随后异常兴奋,立即跑得大汗淋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