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师生相处之道何在?师生相处之道——教学相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有掌控课堂的权威,因此,教师的身份似乎高高在上。但当今社会,知识突飞猛进,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更加崇尚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笔者的西藏执教经验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藏区师生相处的难点及其原因,认为只有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通过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才能在师生相处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师生和谐相处,主导在老师,为师者应先从自我做起,做起来很难,不做更难,努力去做了,赢得了学生也赢得了自己,这是一个双赢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试就知识观的历史沿革以及对师生观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苏亚军 《生活教育》2014,(11):22-26
学习陶行知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学习陶行知的一些具体做法,更重要的却是从理念的层面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学生观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基本理念之一。陶行知认为: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是现在的主人、时代的创造者。学生是"人中人",也是"创造之人"。学生的职务是学做真善美合一的"真人"。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知识观的历史沿革以及对师生观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的主题。陶行知是以教育改革者自命的,他深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但他反对“仪型他国”,他为探索我国新式教育发展的路径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并为此奋斗了近30年。他用毕生精力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经验。他那平民主义的教育改革目的,回归生活的教育改革理念,创造的教育改革精神,试验的教育改革方法构成了他实施教育改革的主导观念。他的教育改革观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的主题。陶行知是以教育改革者自命的,他深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但他反对“仪型他国”,他为探索我国新式教育发展的路径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并为此奋斗了近30年。他用毕生精力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经验。他那平民主义的教育改革目的,回归生活的教育改革理念,创造的教育改革精神,试验的教育改革方法构成了他实施教育改革的主导观念。他的教育改革观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张新平教授在谈到陶行知的校长理论时,总结了陶行知关于理想的校长的四个方面。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必须有高尚的品行在陶行知看来,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校长的关键角色和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要求校长应有德性。“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校长既要讲公德,又要讲私德。公德是服务社会国家的根本“,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说 :“道德为本 ,智能为用 ,道德不立 ,智勇乃乖。”这是他昭示后人重视德育的肺腑之言 ,也是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所必须借鉴的。本文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 ,期望从中获得教益。一、德育的任务1 94 3年 ,广东百候中学复校 1 0周年 ,陶行知特地写来贺词 ,明确提出德育任务是“教人求真”的观点。“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目标。“真人”必须求真知、讲真话、做实事。怎样使学生做到“真”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他说 :“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学生观的重大价值只有在践行中才能得到体现。践行陶行知的学生观,必须信仰儿童是主人,热爱儿童,真正重视儿童;必须瞄准儿童,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生活;必须加入儿童队伍,与儿童共同生活,向儿童学习;必须当好儿童的顾问,做儿童的导师,激发儿童的主人意识和创造精神,还要做到学术儿童化。  相似文献   

12.
刘华  姜为 《成人教育》2007,(10):55-56
从师生观变化的角度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师生冲突进行探讨,认为师生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错位的师生观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根源,解决师生冲突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道德教育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在其独特的知行观基础上,构建了以道德教育实践观为轴心的首先教育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对于我国转型时期的学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其教育思想价值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陶行知的考试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痛斥舞弊的考试,反对杀人的会考,同时提倡创造的考成。研究其考试观,对于我们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师生观。孔子与其弟子既和谐民主,又感人至深的师生关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刘捷 《河北教育》2000,(12):13-15
教育活动是教师的施教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统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师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了解师生的各自特点,各自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使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在论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时候,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一、尊师爱生。师生关系既是“业务”分工合作关系,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受到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教育传统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认为:亲子相处之所以存在问题,根本的原因是父母角色的偏差,即父母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和孩子的最基本的关系。当父母摆脱老师、领导、管理者的几重角色,重新回归到纯粹的父母角色上来时,就为相处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本文结合实例总结出沟通过程中需注意的三个维度,从而提升父母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的课程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课程观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他的合乎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目标观,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的课程资源观,做中学、做中教的课程方法观等等,体现了陶行知课程观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发展的状态与程度,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目的实现。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三个阶段:初识阶段、感情交流阶段、交心阶段,由浅入深,用爱作为线索来贯穿全文,阐述师生如何才能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德育应该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自主选择,促使学生实现从理解规范到践履规范的转变。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对自己合理的内在控制。从陶先生的理论中我认为在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