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爱花 《教育》2014,(6):58-58
课堂本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错误却显得那样少。这一现象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不是学生不犯错,而是好多错误都被老师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有意回避。其实,出错了,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最有价值。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可能是一堂课中的亮点,也是思维碰撞的焦点。“错误”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质疑,是新课程实施后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门方法,众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在时不时地采用这一方法。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也在运用这样的方法,的确也有很好的效果。质疑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观察当下的课堂,有些时候却是“质”不像“质”,“疑”不像“疑”,这让我又对学生的“质疑”产生了新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一位教育前贤说过“课堂是一个天天流淌着老师和学生生命长河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是一个需要不断用知识的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落脚点,学习方法则是老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纽带。为了让学生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沉闷的生物课堂“活”起来,可以通过备好课、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活课堂。活跃的课堂,不仅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的教研也一定是基于学生的。而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观念,快乐教学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老师和学生合作的气氛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实施陕乐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和互相作用与其教学方法,也就是老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6.
“为了不教而教!”数学老师们更应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即课堂中老师站上讲台的时间很少,讲台几乎被学生“占领”。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愿意留给学生自己出现错误的刺激,老师适当地把时间“让”给学生;适时地把讲台“让”给学生;适度地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争论、相互激荡中得以提高,得到增强。其间老师每一句话都很精练、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却恰到好处,每一个板书都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老师常常在远离讲台的地方,让学生展开一场场思维的碰撞、思辨的表述,经反复玩味之后再与学生或剖析或探讨或教学生成。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认知参与其中,是活的知识,是智慧!渐渐地,以达到“不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课堂一“活”,学生所有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成为学生能力展现的舞台.“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拨动学生学习这一罗盘针最有效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教学法中有这样一句话:以教师为主导。本来,传统教育也曾这样要求过教师。不过,传统教育所说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教学中要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应能左右课堂教学的形势,主宰学生的一切。教师只要能“左右”课堂,主宰学生,“主导作用”就算发挥出来了。所以连“包办代替”“满堂灌”式的“主讲”也常常划归到“主导作用”之列。钱老师的“以教师为主导”显然有着与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9.
孙尊志 《现代语文》2011,(10):91-91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圣地,老师应该在这块舞台上点亮自己,照亮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但是,很多老师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不如以前的学生听话,课堂上不少学生或交头接耳,或无所事事,或埋头大睡。究其原因,师生之间存在“代沟”是正常的,但老师们不妨也反思一下,用什么方法能打动学生,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怎样能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总希望学生能还自己一个想要的答案,一旦得手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一旦出现偏移或错误,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回来。绝不允许学生出“格”。在这样的课堂上,几乎看不到错误。实际上。课堂也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因为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北京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在这个课题组里,平庸守旧不受欢迎,大胆尝试,勇敢创新能赢来掌声。虽然参加这个课题实验既没补助也无助于升职,可越来越多的老师们被吸引进“尊重教育”课题组,而且焕发出压抑不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李晓渊老师在上届教学此例时,仅介绍了书本的解法,课堂上也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他的解法,原因是李老师在“教教材”,只是让学生紧贴着他的思路走,以致于李老师第二次再教此例时自己都忘了课本的解法。而正因为李老师忘记了书中的解法,通过一句“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放飞了学生思维的风筝,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从而激活了教材,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反而达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行课改,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究后,我认为它具有“准备充实、结构朴实、训练扎实、效果真实”四个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想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只要做好一个“实”字,就能真正让课堂出实效,当课堂真正回归学生且能做到“四清”,中考、高考也一定会出实效。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大忌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顶牛”。近闻某中学师生之间“顶牛”之事时有发生。顶老师“牛”的那个学生,自然度日如年,检查写了一遍又一遍,还过不了“关”。顶学生“牛”的老师,日子也不好过:“这还了得,学生胆敢当众顶撞老师,太不像话了!”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中丢了“脸面”,越想越  相似文献   

15.
“三好生”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官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穿戴干净,长得也漂亮,不像农家子弟即使是大冬天也敞着怀,鼻子下常常挂着鼻涕;他们还能给老师捎一些在地方上买不到的东西,自然就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说话,老师在后面吸…  相似文献   

16.
郭佼 《辅导员》2009,(10):6-6
总有同学反映“上课最没劲”。我们也常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同学们听课听得昏昏欲睡,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讲得卖力。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的确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很大程度上,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课堂的“乏味”引起的。那么,怎样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在课堂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呢?让我们去看一下别开生面的快乐课堂——  相似文献   

17.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听两位老师教学同文(《狼》)异构课,课堂设计都有各自的个性特色。两位老师都注重朗读及指导这个教学环节,一位老师出示指导朗读 PPT“请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给出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另一位老师在这个环节给出同样的例句并“请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实质是让学生在句子中用“∕”标出“节奏”“停顿”,为什么同样的教学环节一个用“节奏”,而另一个用“停顿”呢?  相似文献   

19.
苗晓丽 《成才之路》2013,(29):20-21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大环境下,目前的语文教学深深陷入困境当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多多少少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某学生语文成绩一直拖着其他科目的后腿但是还是打死不学。即便学习也是敷衍应付,学不进去。课堂上打瞌睡的、聊天的、甚至写其他科目作业的,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有的学生很是直截了当: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想听。老师的语言毫无色彩,千篇一律。这种情况和目前实行的新课改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肖川博士曾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学生与老师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文化的创设者。一个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影响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