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4,(3):78-82
基于发生学理论,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陕北腰鼓运动变迁及其传承进行研究。认为:陕北腰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通神崇拜和鼓在历史代际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陕北腰鼓由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政治符号、娱人、表演等世俗化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宽泛的适应性功能;陕北腰鼓运动传承载体主要依附于陕北秧歌、社火、搬水船与抬楼子等陕北民族节庆仪式;陕北腰鼓在传承中存在角色神圣与世俗化断裂、战争符号记忆的武鼓与表演化的文鼓断裂;与断裂伴随的弥合主要藉以权力救赎、机构制度符号记忆和传统乡土社会的仪式而得以维系;鼓文化崇拜和传统乡土社会的秧歌仪式是陕北腰鼓生存与传承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进校园为例,分析通过学校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关键和难点。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践价值。高校在非遗保护中具有重要责任,非遗传承者的培养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传承方式和途径是难点。建议采取符合民族体育发展规律、符合项目本真的、民族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海峡两岸间的体育交流。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针对现代健身秧歌、腰鼓开展情况和海峡两岸民族体育交流的现状与特点,对在海峡两岸推广健身秧歌、腰鼓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健身秧歌、腰鼓在海峡两岸推广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莉 《体育学刊》2007,14(5):93-95
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和符合本地、本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民族健身舞蹈、腰鼓、秧歌、民族式摔跤等。将开发的课程资源安排在二年级教育计划课时选修课中,三、四年级教育计划课时外任意选修课中及作为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将我国传统"体质测试"经典教学法贯穿在大学体育课内外教学中,达到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运动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陕北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得到国家、省、市等部门的重视,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颁布了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大了保护资金投资,进行挖掘整理及开展一系列保护与传承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提出政府尽快出台陕北秧歌专项保护法规、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及致力于陕北秧歌传承人的培养、将陕北秧歌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尤其是安塞县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民族体育项目,自古以来研究者甚少,作为体育项目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为了研究安塞腰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分析、网络检索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证和分析。认为安塞腰鼓最早源于宗教祭祀和军队通信,是民族间艺术相互交融的产物,经历代改革发展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号称"天下第一鼓"。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的成因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政策性的失误和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的控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的强制干预和漠不关心,民间行为的与时俱进和实用性.通过重塑新的行为规则、责任和价值内涵,力求转换政府对待民族传统体育的管理理念,强化政府责任;打破传统教育理念,调整民族传统体育目标为"重过程、轻结果";保存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始意义,并不断赋予时代意义来规避民族传统体育意义匮乏;保存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形式,防范民族传统体育本质缺失;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让民族传统体育通过服务于社会来寻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道路;发展民间体育组织的力量,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走综合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劳动生活的秧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长期以来传统的秧歌更多发挥的是表演功能.在如今的全民健身时代,表演性秧歌正在从民间艺术走向全民健身项目,成为一项时尚的健身运动.以体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健身性秧歌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表演性秧歌向健身性秧歌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为秧歌在转变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程中找到合理、科学的发展平台做出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安塞腰鼓体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揭示安塞腰鼓的起源,探讨其与战争、宗教、生活的渊源关系;并挖掘安塞腰鼓的心理调节、健身、表演等体育价值,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陕北秧歌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结合音乐、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是陕北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与其相似的还包括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均是民间舞蹈的代表。陕北秧歌因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重要的传承价值,在2006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陕北秧歌传承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化传承的主途径,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对其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对此,该文通过了解陕北秧歌的起源与嬗变,分析高校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影响因素,从民间采风,提炼素材,制订教学计划,建设专门教材,培养专业师资等维度提出教学实践策略,以探索陕北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当代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1.
广场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历史传统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全国各族人民的武术、舞龙、舞狮,云南彝族的跳鼓,湖南土家族的高脚马,陕西的安塞腰鼓,天津的高跷等都归属此类。1999年首都国庆大典九条重庆铜梁大龙代表九州华夏,组成强大的舞龙方阵,舞出了龙的神韵与灵性,表现了当代中国人团结拼搏,合力向上的精神风貌。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1年九运会的南狮表演气势磅礴、威风八面。这些广场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既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新农村体育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要,认为在新农村体育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利国利民的举措,政府加大投资是发展新农村体育的首要措施,农民健身的内容要坚持多样性、适宜性并保持与本地传统的、特色的优势项目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指示文艺工作者对源于民间的传统秧歌在内容上进行彻底的革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新秧歌.新秧歌和体育结合,在增强参与人员体质的同时充分发挥秧歌的教育功能,唤起了人民的国家民族观念,使新秧歌成为了民族战争时期宣传政治、宣传抗战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共生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为解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对陕北传统体育发展的依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陕北传统体育与岁时节日、宗教、宗族、健身娱乐等多元共生,是陕北传统体育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社会变迁冲击着传统体育共生关系的主体构成、资源相对优势以及共生约束条件。旨在为陕北传统体育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开发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于丰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地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项目的分类、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加大政府重视,加强理论指导,与校园、社区相结合,与旅游相结合,加强与外界交流等方面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发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于丰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地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项目的分类、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加大政府重视,加强理论指导,与校园、社区相结合,与旅游相结合,加强与外界交流等方面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要素禀赋论最初诞生并服务于国际贸易,但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应用要素禀赋论来解决更多领域的发展战略问题。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视角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出要重视竞争优势的培育,重视产业结构的提升,重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才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牛芳 《体育教学》2014,(6):42-43
为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已开设健身秧歌的中学,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健身秧歌纳入中学选修课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现状与保护进行研究,探讨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现状,分析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成绩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的对策和措施:营造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的舆论氛围,提高红水河流域保护意识;政府政策支持,健全法制法规保护;理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管理体制体系,推进保护体制创新;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基础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资源保护的良性发展,利用重大赛事发展精品项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形态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在丰富东北秧歌运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文化形态学物质、制度和价值三个层面分析东北秧歌这一中国古老文化,以期寻找有益的启迪,促进东北秧歌运动的发展,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交融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