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0):52-53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一文,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突显了一位政府高官为百姓立言,伸张正义。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记者具有极强的政治洞察力,把党、政府的态度准确地传达出来;文章将平等、平视的视角贯穿其中,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受众的印象里,最频繁的黑色的灾难莫过于频发于各地的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形下,传媒持续关注矿难给人民带来的实际损害,追寻深层原因的报道,传达中央的精神,给百姓以清晰的交代,发挥着传媒监测社会环境的职能.但是多数关于矿难的报道,停留在简单告知的层面,而且报道虎头蛇尾,对于后续的进展缺少关注.这条消息的特点,就在于它延续了两年来对同一个事件的持续关注,用可视化的场景和话语细节,态度的对比和直接引语,展现了政府对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权益的重视,揭示了发生矿难的深层原凶.  相似文献   

4.
感染力是新闻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不能感染人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追求感染力,是一个记者的天职,也是毕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  相似文献   

6.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被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作品深深吸引了,阅读中它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欲罢不能.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在为<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作的序中写道:"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  相似文献   

7.
魏明革 《新闻三昧》2006,(10):49-50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一、用心思考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那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写出新闻精品,还需要有一颗能随时思考的心。用心思考什么呢?用心思考题材的新闻价值。新闻界前辈郭超人说过:什么人当不了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当好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看不到想不到,这样的人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  相似文献   

8.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8,(10):53-53
本报哈尔滨11月22日电(记者王冬梅)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今天再次质疑:“11.27”事故发生快两年了,移送司法机关的10多名责任人,为何还没有得到处理?按照有关规定,秽送司法机关、如何判刑等都应该向社会公布,希望早点把处理结果透明地公布。  相似文献   

9.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用心发现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界老前辈郭超人说过:别人看  相似文献   

10.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湖北日报的8位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通力合作,巧用简讯挑大梁,以独特的组合方式,将历史“镜头”定格;整个报道形式新颖、精巧,文字简…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04年11月30日播发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一稿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消息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13.
全国性新闻奖项评选中.地方新闻单位显露头角相对少些.因为记者编辑难免受限于偏居一隅的视角.在把握全局性意义的题材方面需要跳出原有的视线。苏州日报的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14.
山东《大众日报》2006年11月24日发表的消息《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家省级报纸的消息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因为它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结合得天衣无缝,有思想深度。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个人年缴50元报销最高逾5万苏州日报讯(记者高坡)从昨天起,昆山31万多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看病了!昨天,该市7个行政村发放点的上千名老百姓都领到了一本墨绿色的《昆山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和一张IC卡。此举标志着昆山农村基本医疗保  相似文献   

16.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据作者介绍,这篇消息之所以能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还来自报社从上到下的新闻精品战略、精品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事前报社组织力量进行了精心策划、精心准备,并专门细致研究了采写的具体方案,如采用小场景反映大事件,小细节揭示大主题,小角度突出大背景等。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的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为百姓伸张正义.为民鼓与呼.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从写作上来说,这篇佳作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2004年3月4日《苏州日报》的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获第15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这篇动态消息反映的是江苏昆山农民刷卡看病的事。由于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报道刊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化服务是我国的新生事物.也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大实践。第1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作品《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引题)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主题)》,报道了山东诸城在全国首创以县市为单位连片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助推基层组织由管理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转变。作品精选材料.妙用事实.恰当组织结构.而非空讲道理.明白通畅地传达意昧深长的时代主题.使报道获得实实在在的传播效果。其写作特色对于打造短而活且有深度的消息报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