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们对于《我的空中楼阁》一文的主题大多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认为该文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崇尚自然的感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或现代生活的批判,以及作者诗意地栖居的理想。这种社会学主题阐释与文本的实际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晋朝法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开启了律令分道扬镳的历史,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先前研究魏晋南北朝法制史的学者,大多注重对北朝法制的研究,而对晋朝法制关注不够,更未见系统的晋朝法制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3.
晋文 《许昌学院学报》2003,22(3):F003-F003
在汉唐区域史研究中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经济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河洛地区的特殊历史地位 ,自古以来就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更重要的是 ,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自从安史之乱河洛地区经济遭受到致命打击后 ,直到新中国建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河洛地区的经济再也没有恢复到汉唐极盛时期的水平 ,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因此 ,全面、深入地研究汉唐间雄居主导地位的河洛地区的经济 ,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史研究 ,总结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无疑具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4.
5.
王教授于2003年推出自己的博士论《神秘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展示出了多维的研究视野和极大的学术勇气,正如章开沅先生在序中所言,“敢于锲而不舍的长期钻研在这个比较冷僻且不易被他人理解的古怪课题”,是令人感佩的。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对于中国神秘主义的嬗变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关联的梳理,为学界奠定了进一步讨论的学理基础与史料线索,引领神秘主义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以“诗的国度”来赞誉和强调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诗歌。较之诗歌而言,其产生时间更早,使用范围更广,实用价值更大。然而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有关古代散文的研究著作与有关古代诗歌的研究著作相比,数量要少得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上了现代学术界重“诗”轻“文”的倾向。显然,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8.
正流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系统,故而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研究,势必具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可称之为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式。近年来,王守春、朱士光、王尚义等学者一再倡导开展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正是基于以流域为单元的历史地理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研究的窠臼,这无疑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值得肯定的新思维。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并不太多。淮河流域地跨鄂豫皖苏鲁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拥有悠久的经典诠释历史,随着西方诠释学传入我国,激励了对本土经典诠释历史与诠释方法的整理,并以之为参照系试图建立起中国诠释学。其中汤一介先生首开其先,张江则于近年充分发掘传统经典诠释资源,参考西方体系,着力建构以“公共阐释”理论为核心的“中国当代阐释学”,黄玉顺则立足原始儒学提出“前主体性诠释”概念。《史记》作为传统史学与文学经典,以诠释学视域来看,理解的历史性与时间距离是其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视域融合”则在新的历史处境下产生新的意义,实现文本的历史性与人的历史性统一。诠释活动中理解、解释与应用的三位一体,揭示文本意义的生成路径。当代《史记》诠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诠释主体视野更为开阔,理论资源也更加丰富,《史记笺证》《史记疏证》以及《史记研究集成》代表了当代《史记》文本阐释的三大范式,雅俗共赏,普及性与学术性兼备。  相似文献   

10.
丁沂璐《北宋边塞诗研究》一书从文学、史学、军事、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对北宋边塞诗进行了深入考察,涉及北宋边塞诗的生成土壤与边防背景,诗中的地域书写与恢复情结、忧患意识与医国情怀、民族交流与战和认知、理性精神与突围经营等多方面内容。是书资料详实、论证充分,能够考究其源,发覆成说;结构谨严,自成体系。是书付梓,必能嘉惠学林,有益后学。  相似文献   

11.
瞿同祖先生曾将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质概括为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1]这一归纳切中肯綮。事实上,这一概括不惟适用于法律,也适用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特质。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自古以  相似文献   

12.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同为面临北方强敌的强盛帝国,汉唐两代北部边疆的城市数量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以雁北地区为切入点,得出这一差别是由西汉与唐两代不同的时代背景、军事制度与该地区族群构成及经济形态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历代有不少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或传藏于世,或记载于文献,其中宋代以前的诗经图现仅见于文献记载,而通过参照画史及诗经学史,分析相关文献,可勾勒出汉代至唐代诗经图的发展脉络。诗经图之缘起,可以追溯到左图右书,但据文献记载,汉代绘画因重视政教偏重经史故事画,《诗经》作为六经之一,才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及至魏晋南北朝,因绘画题材文学化和《诗经》名物学的发展,《诗经》成为画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到唐代,诗经图发展减缓,只有成伯玙与程修己创作诗经图。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与唐代文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切入点分别表现为占籍、隶属阶层、南北划分、文人的移动路线(交通)、诗人群体流派和文化景观。新的研究则以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地点为联系,改变过去文史结合过程中文史分论或重史弱文的表述结构,将过去主要以诗人籍贯为主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分析,转换为以诗歌创作地点为主的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魏晋文章新探》为顾农研治魏晋文学的论文集 ,此书在钩沉索隐史料、细致分析作品的基础上 ,考察魏晋文人在当时政治背景中各自的心理、性格及行迹 ,观照各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其治学谨严 ,注重证据 ,研究角度新颖 ,体现“务去陈言 ,颇示己意”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动时期。正当内地处于内诸司使自宦官向文武庶官持续转轨 ,并仍然弥漫着骄兵悍将跋扈专横的长久积习之时 ,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兴起了一个以沙陀为核心 ,融合多种民族成分在内的军人政治集团——即“代北集团”。樊文礼同志《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一书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2月出版 ) ,即对这个集团形成、发展、演变直至消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读全书 ,觉得该书主要具有如下一些价值和特点 :第一 ,首次提出了“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概念。何谓代北集团 ?古文献中无这一概念 ,近人也…  相似文献   

18.
文章检索和考察了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认为在唐代边塞诗中,七言古体边塞诗这一诗体显然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审美风格上就表现出格调之古、章法之奇和气势之雄。  相似文献   

19.
游侠作为一种游离在国家体制以外的特殊人群,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兴起,随着封建制国家的稳定与巩固,游侠精神与封建统治格格不入。在汉代统治者的大力剪灭下,游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汉魏之际游侠之风再次兴起,游侠的精神特质给当时的文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尤其在曹植的大力推广之下,游侠书写在汉魏之际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以曹植诗歌创作为例,针对汉魏之际游侠诗歌写作新变进行研究,以期对游侠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汉横吹曲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乐曲的直接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组歌曲。南朝诗人对之进行了大量的拟作,从这些拟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横吹曲为南朝诗人在内容题材方面的重大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南朝诗人们把写作宫体诗的种种艺术技巧也广泛应用到了拟作之中,从而初步形成了南北文风的合流。这一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