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遛鱼有学问     
有人认为遛鱼很简单,不就是钓上大鱼时慢慢拉上岸吗?只知道慢慢拉是不够的。我们在钓鱼时,经常见到垂钓者钓上大鱼后,由于缺乏遛鱼知识,心情十分紧张、手忙脚乱,把仅仅知道的慢慢拉也忘了,而且是急于求成,只想把大鱼一下子拉上岸来,结果是线断鱼跑。这说明遛鱼并不像有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实用技术,也是擒获大鱼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遛鱼方法是:碰到较大的鱼咬约时,钓手一定要稳住情绪,不要慌张,绝对不能急于硬拉,以防线断鱼跑,但要适度绷紧渔线,保持竿梢的弯度。钓手要有和大鱼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千…  相似文献   

2.
花篮,顾名思义,即是钓鱼人专门用来浮钓鲢鳙鱼的带篮的钩组(渔具店有售如"水怪")。盛夏是鱼最难钓获的季节之一,而盛夏的中午那就更难钓了。俗话说:"神仙难钓午时鱼"嘛。而去年盛夏我用花篮底钓的效果就不错,既没有酷暑难耐之感,又有中午遛大鱼时乐不思归之情。一、花篮的选用。选整个篮体  相似文献   

3.
生手碰到大鱼,十有六七空欢喜,而成手、老手钓住大鱼,则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很少会有跑鱼之虞。可见同样的遛与抄,个中学问深矣,名堂大矣。 1.遛鱼。大鱼上钩时,若钓位左右有较大空场,钓者应带竿绷线,将鱼“领”至空场处,避免与其它鱼竿绞线,为搏鱼留出足够回旋余地。竿体应尽量立起,充分发挥弹性张力。此一弹性张力,不但可在鱼的摆挣中不断消耗其体力,而且一旦鱼回头激逃,那么除了在曳力自动出线等诸般缓  相似文献   

4.
旋压式渔线轮曳力的功能,是当大鱼上钩要线时,适时地放线,从而减轻竿、线和钩的负荷,保证渔具的安全。同时,亦消耗了鱼的体力,有利于遛鱼、抄鱼上岸。因此,正确地使用渔线轮的曳力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能否钓获大鱼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钓大鱼三七调 手竿搏大鱼一直是个难点,前几年出现过好几种手竿搏大鱼的理论,如横"8"字遛鱼法和平"一"字遛鱼法.我们知道,鱼竿和钓线的弹性都有耗鱼体能的功效.由于这种弹性的存在,鱼不论是在向外逃窜,还是在沿岸平行游动,都不间断地受到竿的拉力.鱼在向外逃窜时,钓手会不断跟进,但是越跟进钓具受到的拉力越大,险象环生;鱼向回走时钓手即使一时不注意,竿也可以不间断地施加一定的拉力,这是钓具在钓大鱼时的自动遛鱼作用.  相似文献   

6.
怎样遛鱼     
河南读者李华来信称:几次钓到大鱼,皆因操作不当,将上钩的鱼弄跑了,究竟怎样遛鱼呢? 遛鱼,是垂钓中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每个钓手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掌握一些遛鱼的技巧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遛大鱼,首先,要先找空场。大鱼上了钩,聪明的钓者要赶紧带竿绷线,将鱼领到远离障碍物的地方,免得挂线跑鱼。其次,要熟练地使用绕线轮,调控好曳力装置。  相似文献   

8.
刘定龙 《钓鱼》2010,(23):16-17
矶竿钓 慎放线 用于海边矶石上垂钓的矶竿被用做”可以放线的手竿”使用,是因其有放线遛鱼的优势。结合手竿的长和抛竿的抛投遛鱼功能,被称做“手海两用竿“。不过,可别认为有了放线装置,钓大鱼就稳操胜算了,矶竿被当做手竿近钓。便有了和抛远钓不一样的地方。不了解矶竿台钓的特点,注意好细节,很可能会大鱼爱跑掉、小鱼钓得少。  相似文献   

9.
矶竿钓慎放线 用于海边矶石上垂钓的矶竿被用做"可以放线的手竿"使用,是因其有放线遛鱼的优势.结合手竿的长和抛竿的抛投遛鱼功能,被称做"手海两用竿".不过,可别认为有了放线装置,钓大鱼就稳操胜算了,矶竿被当做手竿近钓,便有了和抛远钓不一样的地方.不了解矶竿台钓的特点,注意好细节,很可能会大鱼爱跑掉、小鱼钓得少.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14,(2):14-16
不管钓快鱼海事钓慢鱼,钓中小鱼简单,直接飞上岸就是了,遇到大鱼则有掂、控、纵、遛、牵,没有后面的一连串动作或其中某个环节操之过急,大鱼就同你拜拜了。不过竞技钓鱼不同,争分夺秒,快抛快刺快提;猛或急炒,鱼冲劲未衰就伸抄网候着了。  相似文献   

11.
张侠武 《钓鱼》2005,(3):54-54
有不少钓友认为鱼线轮的轻重,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抛竿钓鱼不像使用矶钓竿那样在整个钓鱼的过程中都需要端着。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因为钓鱼活动中,还需要有一个遛鱼的过程,遛鱼时,钓组的重量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喜悦之感大于体力的消耗,钓者不容易觉察而已,况且抛竿钓鱼主要是以大鱼为主,遛鱼的时间相对较长。钓鱼是一项有情趣的活动,过度的劳累必然会影响到钓者的情趣。虽然在垂钓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劳累,但人们可以通过配置好的钓组,减轻劳累的程度以获得更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汪洋 《垂钓》2005,5(7):26-26
如今各种钓鱼类杂志介绍了不少关于遛鱼的技巧和知识,如8字遛鱼法等,但由于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在实际垂钓中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我就亲眼看见过不少钓友在大鱼上钩时,主观上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先鱼而发力,总想让鱼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结果不是断线就是折竿。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人和鱼共同发力时,其合力是直接作用于整个钓组上的,当作用力超过钓组承受力又没有充分利用钓竿弹性时,最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钓鱼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好不容易钓上了一条大鱼,三两下让鱼给跑掉了,实在可惜。鱼脱钩有两种情况:一是鱼钩渔线不够结实;二是遛鱼过程中力运用不当。如果力运用得当,小钧细线也能钓上大鱼,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因此,遛鱼过程中巧妙运用大极拳注的“四两拨千斤”对防止鱼脱钩是非常有用的鱼受到的力是线的拉力,遛鱼的效果不但和阻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人用力的方向和鱼游动的方向应该形成某一合适的角度。一般是用变换竿子的角度来调整拉力的方向。遛鱼时竿子的角度(竿与线的夹角)对遛鱼成功与否很重要。有两种角度…  相似文献   

14.
李哲 《钓鱼》2004,(9):34-34
操作失当也是抛竿钓断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事多发生在初学抛竿的钓友身上。这种失当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扬竿时,不能把握扬竿的力度。二、遛鱼时不能正确地使用渔线轮的泄力装置。三、不能把握遛鱼的技巧。四、对鱼大小重量的识别判断失误。  相似文献   

15.
李哲 《钓鱼》2004,(19):34-34
矶钓竿作手竿钓最大的技巧,体现在中鱼之后是否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泄力装置,能否将泄力调至一个合适的力度,这也是整个钓法的关键。有很多人使用矶钓竿,往往因为掌握不了设置泄力的技巧,无法将矶钓竿当手竿钓鱼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也体验不到此种钓法的乐趣。不出线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1、泄力调得过紧,当大鱼要线时,泄力装置却无法出线,2、泄力调得适当,忽略了放线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抛竿     
张炎冰 《钓鱼》2011,(8):21-21
钓鱼雅称垂钓,垂线而钓。钓法是"羽沉知食驰",用钓线固定的手竿,中小鱼直接甩鱼上岸,遇大鱼以柔克刚,在控遛中消耗鱼的体力,然后用抄网抄鱼。  相似文献   

17.
本人在30余年的恋钓中钓过一些大鱼,其中多是草鱼。“过手”的多了,也就从中琢磨出来一套路数——遛大草鱼的基本方法。 遛大鱼的过程分三个时段。第一段,5千克以上的大草包中钩后一般要进行3~5次的冲击,这个时段为冲击期。 大草鱼中钩后的“爆发力”很大。要取得遛鱼的成功,最为关键的就是必须千方百计抑制大鱼中钩后  相似文献   

18.
黄英忱 《垂钓》2001,(11):35-35
手竿“8”字遛鱼法,是广大钓友熟知的一种较为科学的遛鱼方法,本文不再赘述、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手竿较软、钓线较细、钓钩较小且钓上大鱼时,采用它就很难奏效。因为采用“8”字遛鱼法的前提是竿线能承受住大鱼的重量和冲击力,一旦这种力量超出竿线的承受力,就很难使用。勉强为之,不是竿折就是线断,使大鱼逃之天天。  相似文献   

19.
李洪生 《钓鱼》2004,(12):22-22
由调节钮,单向轴承,瓦丝垫片,羊毛毡片,六角扣环等部件组成,它是一种可调装置,是在反逆装置启动时,控制着滑下线槽钓线的数量,即使反逆装置关闭,钓者握住鱼线轮把手不动时,泄力装置一样达到释放,化解作用于竿钩线的力量,泄力装置的作用,可让咬钩的大鱼因挣扎而拽出渔线而不至于挣断,从而使竿、钩、线获得最大的承受能力,有效地保护钓组,消耗鱼的体力,当鱼的力量小于设定的泄力值时,鱼线轮的泄力装置不会出线,鱼线轮可正常的工作。当鱼的挣扎力量大干设定泄力值时,泄力装置可自行出现缓解竿钩线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拿大鱼     
张东明 《钓鱼》2005,(5):18-18
钓住大鱼是一回事,能不能拉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什么有很多钓手,特别是些新钓手钓不住大鱼,不是滑钩逃跑就是折竿断线拉不起来呢?这除了钩小、线细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外,主要还是没有掌握住起竿遛鱼的技巧。就此,根据我多年垂钓的体验,做一肤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