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以前的研究可知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可以体现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不同的维度上。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以降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后,可以从高校教师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着手,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克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JD-R模型理论,探究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能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倦怠;心理弹性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即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对265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感是职业人对其职业所产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心理体验,两者存在相互排斥的关系,即缓解职业倦怠有助于提升职业幸福感,而提升职业幸福感自然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教师目前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幼儿教师因其工作压力更大与待遇更低而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大量优秀幼儿教师流失.为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其职业幸福感,政府和幼儿园应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与收入水平,实行以人为本的园所管理,并积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友善的园所文化.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由职业倦怠而引发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教师重要组织部分之一的辅导员群体,因其工作任务、工作分工的特殊,其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常见。笔者在重庆各学校中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80名进行调查。辅导员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从职业压力角度总体上能很好地预测职业倦怠,能很好地预测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并能很好地预测成就感低落现象。要降低职业倦怠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降低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于威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4):92-93,109
职业倦怠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基础性工作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和学院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以对某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准,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克服和应对职业倦怠进行了阐述,期待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诊断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职业倦怠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因其所教学生的特殊性,比普通学校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卷,对913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不同来源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付成 《文教资料》2011,(6):197-199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指出应从职业观、利益观、人本观及情绪观等方面避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以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使用职业倦怠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而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三者的整体作用机制,发现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承诺对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建立提高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制度,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更是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从对全国多省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希望感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提升个体的积极情感。本文从职业目标、职业路径和职业动力三方面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从设立明确可行的职业目标、开放畅通多样职业路径、激发内外职业动力三方面寻找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最容易产生在助人职业中,如医疗、教育等行业。高校辅导员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又是一种压力情境行业。较易发生职业倦怠。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于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异化,是高校教师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及他人关系的异化。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分工和自然选择、科研和育人职责的背离、专业自主权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分离等是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原因。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要从职业选择的源头及促进职业流动入手,回归教学本位,落实教师专业自主权,以人为本,真正实现高校教师在劳动中的自由和自觉。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辅导员情绪劳动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对情绪劳动具有正向预测力,职业理念和角色行为维度对情绪劳动及其各维度预测效果最强。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忠诚维度对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职业压力大,比高校其他从业人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文章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进行客观测量,确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的结构,证实其有效性,并分析不同类型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特点。为预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避免其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以及制定对已造成的损害进行改善干预与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上、环境上以及心理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导游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温州市等地市导游为被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职业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其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结果显示:男女导游的职业倦怠程度相当,男导游承受的职业压力略高于女导游;已婚导游的职业倦怠远远高于未婚导游,已婚导游承受的职业压力也略高于未婚导游;本科及以上的导游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的导游,但在职业压力方面,本科及以上导游与大专及以下导游表现相当。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职业倦怠含义的分析,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关系最紧密的教师群体,其在职业性质上有些类似于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但相对于传统班主任来说,高校辅导员承担更多的职责。目前在很多高校中都广泛存在一个现象,即很多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归属感较低、个人成就感低,这都是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职业压力的影响显著,且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主要受到职业压力中的教学工作直接压力、自我提升压力、职业环境负面评价的压力、信息快速更替的压力影响,而人际关系与机会竞争的压力以及管理机制的压力对职业倦怠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