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2.
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广义涵义,即知识不仅指陈述性知识,而且包括以陈述性知识为内涵的技能与策略.这样的知识观决定了人的心理的智慧实质,使智力的先天因素决定观转变为习得性广义知识决定观,为智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阐述现代知识观的心理学性质基础上,讨论了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并从知识的学习与转化、专家-新手的研究及创造性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探讨了在现代知识观下的智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与后现代知识观的分野主要是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哲学思想的分歧,新课程的知识观是位其中道.澄清普遍知识和个体知识、传承知识和创新知识、灌输知识与建构知识的模糊地带,统整课程实施策略,有利于走出新课程知识观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4.
<正>第十六组:学前儿童观1.全面的儿童发展本体论2.学前儿童生命发展周期论3.全面儿童健康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与道德健康4.全面儿童身体观:自然身体、神经体系、心理感体、情景体验、身份认同5.儿童知识现的当代转型与重建(显性知识观与缄默知识观)6.地方史、地方知识与儿童观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理性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相继出现,它们理解知识问题的共同特征是把知识作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当知识与人的精神成长通过理解而发生关联并产生意义的时候,知识才获得了生命价值.教育要在这种生命知识观的影响下,进入学生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6.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7.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知识观在知识的本质、生成形式、范围、存在状态等方面经历着一系列的嬗变.知识观是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课程理念,这是课程发展的内部规律.因此知识观的嬗变对当前学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彰显与语文学科的应用取向、体系建构及由古典而现代的语言转向紧密相关.中学说明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板结与知识错位的两大问题,在知识观念上固守着表征主义知识观.由表征主义向生成主义的知识观转向,为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审思视角.在生成主义知识观看来,说明文教学期待着由知识客体走向知识主体、由知识概念走向知识情境、由知识结论走向知识过程、由知识接受走向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本位.能力与知识是构成人才的两个支撑点,同时形成了能力本位观教育与知识本位观教育两种类型,二者都是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观教育,普通教育是知识本位现教育.知识本位观教育是一种由知识而能力的发散型教育,能力本位观教育是一种由能力而知识的内收型教育.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一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一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结构到非结构——布鲁纳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的过程>到<教育的文化>,布鲁纳的知识观也由结构性转向非结构性.有学者认为,布鲁纳后期的知识观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本文分析了布鲁纳这两种知识观的主要内涵,挖掘了后期知识观与前期知识观的联系,从而驳斥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课程知识与权力相蕴而生.事实性与有效性构成了课程知识合法性的内在张力.课程知识的事实性受三种知识观的影响:科学理性和经验论知识观影响下的课程知识仅具有知识的事实性而不具有有效性,因此,是不合法的知识,它的权力主体——国家、专家也是不合法的权力主体: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影响下的课程知识是合法性的知识,它的权力主体——国家、专家、教师、学生都是合法性的权力主体.新课程改革是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影响下进行的,它的权力主体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与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随着知识转型以及传统知识观到现代知识观的演变,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从古代理性主义、近代传统教育价值观到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主动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知识在教育中的双重价值,更好地促进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对"什么知识最有用"和应"掌握什么样知识"的根本立场和观点.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知识观已经由传统的知识观向现代的知识观转变,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与讨论,同时对学校教育领域中课程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6.
黄黎明 《教育学报》2009,5(1):18-24,48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至今,知识教学作为主要变革问题浮现出来.但当前实践中,有关知识本位论、授受模式论与灌输后果论等错位性认识,阻碍了它的合理改善与有效实施.这些误识容易诱发"非知识教学论""反知识教学论"等非理性思潮.澄清这些问题,要求反思性坚持、张扬知识本位论,合理显现教学的知识过程与知识的教学价值.文化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超越传统知识理解的实体本体论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阐明了知识作为人类文化总体表征的人性价值,指示了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统一本性与功能.科学发展观作为现时代的文化精神,则具体指明了知识教学寻求科学发展的文化性道路,建立起同声相应的学生观、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知识观是教师对知识的基本看法,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新的观点看待知识问题.以一位小学教师为个案,通过访谈与课堂观察的方式,就其知识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新的知识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的理解与体认,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课程与知识密切相关,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影响着课程知识体系的创建.传统知识观导致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单一化和静态化,语文教学关注确定的理性知识;现代知识观提倡知识的创建性和生成性,语文教学不仅关注陈述性的知识,也要关注程序性知识、语用学知识、缄默知识,建构全新的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区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知识观比课程观、教学观更为基础,也更为根本.对杭州市区173位初中科学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9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旨在了解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一般特征,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现实依据.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具有科学课程提倡的知识观念,部分教师对于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学习、认识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