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拖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了规定的下课时间而未按时下课,继续延长一段教学时间的现象。教师拖堂的原因具体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有的教师由于备课无计划性,一堂课讲多少,练多少,有多少个知识点需要传授,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怎样进行,心中无数,安排不当,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导致拖堂现象发生。二是教师时间观念不强。有的教师认为拖延一点下课时间没关系,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其实不然,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要讲究效率,教师要向课堂要质量,而不是要求教学时间的延长。教师拖堂看似事小,其实其危害不容忽视。一是教…  相似文献   

2.
教师上课拖堂在中小学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本文剖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拖堂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消除这种不良现象,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学校管理也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举君 《云南教育》2000,(23):16-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拖堂现象并不鲜见,这就使“向 45分钟要质量”大打折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备课时没有做到“五备”。“五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法,而忽视了其他,这就使得教师对一些课堂现象缺乏预见和准备,对某些知识点分析不透、心中无数、运用机械、难易搭配不当,做不到循序渐进,一口想吃个大胖子,加上对课堂信息处理不及时,导致“卡壳”、“短路”。   课堂设计不合理。无论是课堂静态的信息板块分量、比例,还是动态的教法运用、学法指导,都没有做到适当、适度。…  相似文献   

4.
潘玉楼 《考试周刊》2012,(56):129-130
所谓拖堂,就是在一节课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本节课结束后延长授课时间的一种行为。为什么这么多的教师热衷于拖堂呢?难道是教师责任心非常强吗?难道拖堂时的上课效率要高于规定时间内的上课效率?难道他们没有听到下课的铃声吗?种种疑虑迫使我对拖堂这一不良的课堂文化作一分析,下面试分析拖堂的成因、危害及消除拖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一时期,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高科技作弊等,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文针对学生具有"现代特色"的考试作弊现象,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一些具体作弊形式,提出了刹住考试作弊歪风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逃课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而且也是制度管理、教师教学、学习氛围、教学环境、教育管理的综合反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多头并进的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避免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登 《陕西教育》2010,(7):109-109,114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厌学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面对这种现象多数老师在经过几次努力之后,要么无可奈何,听之任之,要么熟视无睹,眼不见心不烦。难道说厌学的学生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  相似文献   

8.
黄俊园 《中学理科》2008,(5):111-112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会感到有一定困难甚至十分困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其对策也有许多,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课堂教学时间浪费的五方面原因,提出了解决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不衔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学校的德育教育虽做了许多改进,但由于在解决德育不衔接问题过程中,教育者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往往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提出和应用,或者随意性大,或者方法陈旧,跟不上社会变化和未成年人思想变化的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总是难尽人意。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要落脚到怎样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及德育衔接工作的科学化、有效性上来,也就是要落实到怎样运用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提高思想教育及其德育衔接方法和实践的效果,因此如何使德育衔接工作及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更加科学有效也就成为本文研究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准确了解和分析德育衔接工作的现状,对涉及到关于大.中学校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基本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正确揭示目前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和解决途径,以德育衔接根本方法、基本方法为指导,提出和制定出一套关于解决大、中学校德育教育不衔接问题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及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师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工资待遇比较高,生活也相对安定。但另一方面,由于澳洲教育制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小学教师也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笔从五个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沉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纯聪 《安徽教育》2009,(10):23-25
<正>教师挪课、拖堂现象除了托儿所、幼儿园外,在中小学校园里,尤其是在仅用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唯一标准的校园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事情。挪课现象是指教师占用其他  相似文献   

15.
叶尚峰 《农村教育》2002,(11):28-28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目前.许多农村中学出现了流失的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及找出相应对策责无旁贷,同时这对做好今后“普九”巩固工作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笔者通过初步调查,了解到流失原因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上课中,时常有“拖堂”现象(教学任务不能按预设完成)发生.每每遇到这种状况,很多教师要么解释为教学任务太重,要么解释为班级学生基础太差……很少有教师从自身的教学行为中查找原因,寻求改进措施.笔者认为,导致“拖堂”现象的发生,虽然与上述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责任还在教者本身,可以说是教者的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失误,或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处理不当,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隐性流失”而出现的结果.本文试图根据笔者调研中发现的一些课堂教学时间“隐性流失”的现象,剖析其成因,反思其对策,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原因、后果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状大众日报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中学所了解到的情况代表了近几年辍学的新动态:1996年至1997年“普九”之初,辍学现象严重。当时,张炉集镇中学初一入学500多人,毕业时不足200人,平均一个年级一个学年要流失100多人。时至今日,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地方遏制住了辍学倾向,有的地方辍学率反而上升。另一则报道是关于辽宁省新民市芦屯乡的辍学情况:芦屯乡目前只有1所初中,初一新生入学时有学生170人左右;到了初二,就要减掉30多人;升到初三,就剩下110人了;最后参加升学考试的仅100人而已,…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价偏差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评价是教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评价受着诸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学生观念、学生评价标准、心理状况、评价技术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的信息收集等多方面因索的影响,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评价正面作用的发挥。正因于此,在学生评价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影响着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学生评价偏差就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损害,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对学生作出的种种不客观、不公平、不科学的评价,它在学生评价中有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源于高职学生的个人经历、情感认知、求学动机、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的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内容。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利高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惩戒失范的表现 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运用惩戒当中,存在着两种失范情况,一种为惩戒缺失,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为惩戒无度,即惩戒不恰当,没有掌握好度。惩戒缺失,是指有些中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行使教师的惩戒权,导致教育惩戒的实际缺乏。一般来说,“教师的惩戒权是教师的一种权力,是教师根据其职业而享有的一种职权。”它是教师基于身份而拥有的一项行政权力,同时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教师要想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时就必须行使这项权力。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