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在台读毛泽东著作五十年代,在台北“介寿馆”蒋介石的办公案上,摆放着一本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毛泽东此书的千千万万读者中,蒋介石是最特殊且读了最有体会的一位读者。因为毛泽东此书所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就翻...  相似文献   

3.
东方弧 《初中生》2011,(11):10-11
脚踢蒋介石,谁这么大胆?脚踢蒋介石,后果是否相当严重?脚踢蒋介石,时人如何评价?蒋介石曾被称为独夫民贼,杀人如麻,但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学教授不但当面顶撞他,而且用脚踢了他。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位教授既没丢性命,也没丢饭碗。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曾是国民党处理内政、外交、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政策。它对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个政策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究竟在何时形成与确立?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的认识颇不一致。大陆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其一。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确立;其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提出,《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正式确立;其三,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酝酿产生,同年11月30日由蒋介石正式提出并把它作为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台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认为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是一种策略;也有的认为在一二  相似文献   

5.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对内对外的基本国策,是课本中的难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从时间上:注意政策的阶段性。这一政策是蒋介石在1932年的庐山“清剿”会议上正式抛出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这一政策的破产。所  相似文献   

6.
1927年2月份以来,蒋介石面临着国民党内空前的反蒋浪潮,而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扣留军费,不发往时在南昌的总司令部,使蒋介石倍感军费吃紧。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蒋介石祭出奇招,邀请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和姐姐宋霭龄来九江庐山游玩。宋霭龄与蒋介石在九江秘密商谈,达成了蒋宋合作的初步意见。“九江密谈”成功地使蒋介石收到了宋子文发出的军费,且加速了蒋宋联姻的进程,是蒋介石与宋家关系进展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一生举办过很多的军官训练团,以加强对军队和国民党军官的控制。蒋介石亲自主持的训练团主要有庐山军官训练团、峨眉军官训练团、中央训练团等。军官训练团是国民党蒋介石训练国民党军政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蒋介石对军官训练团的掌控主要包括:主持各种重要仪式、控制重要官职、灌输蒋氏思想。蒋介石通过这些方式对军官训练团进行掌控,使军官训练团更好地服从自己的意志,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政权有二次收复港九地区的好机遇:一次是1942年的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另一次是1945年日本投降。在这两次机遇中,蒋介石政权是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究其责任,失败并不是由于蒋介石政权无能,而是由于收复港九地区的条件不成熟。蒋介石政权收复港九地区失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正> “中山舰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国民党书刊历来污蔑说:这次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倒蒋阴谋”;我党也一直宣称:“这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反革命活动”。事实真相究竟怎样?弄清它,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一、事件前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中山舰事件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至20日,故又称“三·二○事件”。总的来看,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在事件前还是比较密切的,蒋介石也确实以左派面目出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前后,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镇压了商团暴动,进行了两次东征,平定  相似文献   

10.
<正>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他的形象在大陆文艺作品中经历了几番变化,概括来讲是三十年魔鬼,三十年为人。本文专为您梳理蒋介石形象在大陆影视作品中的变迁。一.《吉鸿昌》(1979):新中国故事片首次出现蒋介石影视表现:从1949年到1979年,蒋介石的形象出现在各类宣传片、纪录片、大字报、连环画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退台初期。在高层权力斗争方面.实际上很快即面临一明一暗、前后相续的两个战场。明的是对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随着桂系的实力在大陆丧失,李宗仁由港到美,蒋介石复职,桂系的威胁渐趋消失;暗的却是一文一武、渐成气候的吴国桢和孙立人.成了对蒋介石权威构成挑战的新势力。这两股势力的冒头都离不开美国人的操纵.都有以之取蒋介石而...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身世之谜又一证刘文松蒋介石真实身世至令是个谜。我祖父刘合印是许昌县椹涧乡刘庄人,从1941年我记事时候起,他经常给我讲蒋介石是许昌灵沟河(即今河街)人。我祖父于1952年病故,终年84岁。现把我祖父讲的事写于后,以便从中辨别蒋介石的真实身世。清...  相似文献   

13.
东方弧 《初中生》2011,(31):10-11
本文精华:脚踢蒋介石,谁这么大胆?脚踢蒋介石,后果是否相当严重?脚踢蒋介石,时人如何评价?蒋介石曾被称为独夫民贼,杀人如麻,但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学教授不但当面顶撞他,而且用脚踢了他。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位教授既没丢性命,也没丢饭碗。这位教授名叫刘文典,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1907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海归之后受陈  相似文献   

14.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终年89岁。1936年因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的张学良,听到这一消息后,沉思良久,想到自己同这位逝者的恩怨,不禁百感交集。在他一生中,居然近50年的时间是受蒋介石的支配!先是支配他的政治生涯,接着是支配他的个人命运,支配他的自由生死。蒋介石以国法军法差遣他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囚禁他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由此,他送给蒋介石这样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为这副挽联,张学良足足想了三天。可是这短短的16个…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国民党革命派代表人物何香凝十分气愤。1935年她给蒋介石寄去一个邮包,里面装有一条裙子和赠蒋介石的一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政权有二次收复港九地区的好机遇:一次是1942年的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另一次是1945年日本投降。在这两次机遇中,蒋介石政权是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究其责任,失败并不是由于蒋介石政权无能,而是由于收复港九地区的条件不成熟。蒋介石政权收复港九地区失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山舰事件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阴谋事件。一般史籍都称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事前一无所知。但据当时和蒋介石朝夕相处的夫人陈洁如在其未出版的《自传》中回忆(载湖南人民版《蒋介石女婿传奇》),此事与汪精卫有关。在1925年3月之前,蒋介石与当时身为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败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政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向蒋介石表明真心拥护他,证明他发动事变的真正动机是逼迫蒋介石抗日,并没有害蒋之意;张学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认为自己发动“兵谏”犯了“以下犯上”之罪,只要全民族能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他愿亲自到南京接受惩罚;西安事变后,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是促使张学良不得不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一个原因;张学良相信已经建立起来的西北“三位一体”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是握在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这足以迫使蒋介石放自己返回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