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忆在飘     
我又一次坐在电脑前,双眸无神地对着屏幕,回想当初。 “青春,仅是回忆吗?”我问自己,回忆数不胜数,安放在脑子里都嫌多。  相似文献   

2.
早就听说 ,本届初三学生爱给老师出难题。没想到新学期一开学 ,我便担任了他们的语文教师并兼任一班的班主任。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评价并非虚言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从中获益匪浅 ,感慨万千。下面实录我和学生的几个课堂片段。语文课上 ,在分析两个短语“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哪个有歧义时 ,我和绝大部分学生达成了共识 :第一个有 ,第二个无歧义。一个男孩———陈强 ,通地站起 :“老师 ,第二个有两种读法 :一是动宾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 ;一是偏正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坐下了 ,我却愣在…  相似文献   

3.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对英语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后来越学越费劲,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学习英语渐渐成了他们心里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究其因,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体制都十分强调语法的学习,结果语法学得很精,但却说不上几句流利的英语.在说话的时候,脑子里翻来覆去地用各种语法规则来套,看看究竟要怎么说才对.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尴尬事件让老师们手足无措。如何冷静地面对此类事件,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将"尴尬"转化成"精彩"呢?巧妙反抛",尴尬"变资源这是一节自主开发的高年级作文公开课:"老师不说话"。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们表演哑语,目的是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创设一个有话可说的"场"。课堂进展顺利,师生配合默契,我开始引导学生写作文。突然,一个学生冷不丁地站起来,好  相似文献   

5.
沈志媚 《师道》2006,(3):31-32
手捧书本走向教室,脑中却一直想着:昨天检查学生作业时,连续查到几位同学都没完成作业,一位学生竟递上了一本数学草稿本,气得我随手将本子扔在地上……想着这些镜头走进教室,我觉得:我很尴尬!怎样打破这份尴尬?怎样重拾我和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默契?怎样让班内作业拖拉的坏风气得到及时制止?师生问好后,我决定把今天的新课——《口语交际》暂时放一放。思索片刻,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回忆昨天的语文课……转过身,我清了清喉咙,说:“今天,这一节语文课一起来回忆、聊一聊昨天的语文课。”说完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昨天的语文课上最难忘…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7.
感动     
滕平 《山东教育》2009,(10):11-11
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常常被学生的小举动感动着。那是一个放学前的五分钟。晚点的铃声响了,我像往常一样叮嘱学生们记好作业、路上注意安全等等,学生们边听边整理书包。突然一个叫甜甜的女生跑向我,“老师,妈妈让我放学后送给姨妈的100元钱不见了!我课间操还看见在文具盒里。”一听这话,我脑子里飞快地旋转着:怎么办?就几分钟时间,一霎间我有个翻学生书包的念头,可转念一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在工作中见多了这样的情形:在办公室,老师在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学生刚开始还低眉顺眼,随着老师越说越愤怒,学生越听越不在乎,老师拍案而起,学生也横眉冷对,甚至昂首挺胸摔门而出,只留下气得发抖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尴尬的、失败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要知道,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很丰富,但却很脆弱,很容易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与之沟通疏导,就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形成情感上的裂痕,引发行动上的对立。卡特罗吉斯说过:"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我写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我应在“语文老师”这四个字后面加一个“们”字。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是他们教我遣词造句做文章,以至于今天成了一名作家。抱歉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姓都不记得了,脑子里只留下他们的影像。我现在已年过半百,记忆力差,想这些老师是会原谅我的。对于初中的回忆便清晰一些。那时教语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个子不高,又无威严感,上起课来,她在上边认真地讲,同学们便在下边“议”,叽叽喳喳,如同茶馆一般。我很愤怒,但也没有用什么英雄的举止来制止这种目无师长的  相似文献   

10.
老家     
偶然,母亲拿照片给我看,指着一幢房子说:那里我们以前住过,搬家时,你还哭呢!是吗?那地方我住过吗?真的不记得了。我努力回忆,但脑子里一片空白。童年走了,我失去了多少东西?老家$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一@陈艺贝  相似文献   

11.
荆元恒 《班主任》2012,(3):49-50
我曾经是个很要强的班主任,对于所教班级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很长时间我自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都是出于爱学生。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好像并不领情,我越尽心、越负责、越爱学生,学生却好像越讨厌我。这次我们班的月考成绩和班级积分在全年级又是倒数。看着学生们无所谓的样子,我心里憋屈却发泄不出来——是他们无可救药,还是我一意孤行?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退休的老教师,在回忆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当年的那场电影风波,因为它使我的教育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那是中考前夕的某个晚上,学校在操场上放电影《南京大屠杀》,学生们吃过晚饭扛着板凳,秩序井然地在指定的位置坐好。当银幕上出现电影序幕时,学校的广播里传来校长的声音:"初三  相似文献   

13.
吴莉玲 《甘肃教育》2012,(11):94-95
"喂,吴老师,我是颜传浩,您还好吗?这是我的新手机号,我在浙江老家挺好的,就是很想您……"放下手机,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扇子那是五年级期末复习阶段,天气非常热,我们班的教室在顶楼,何况教学楼是老式的,显得更加闷热。学生们汗流浃背地学习,我也早已湿透了上衣,但还要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习题。当我转身在黑板上抄写复习题时,身后一阵阵凉风吹来,让我顿觉凉意四起,很是舒服。一转身,却看不到什么异样,学生们还是抄写复习题。我再转身在黑板写字时,又有一股股凉风向我袭来,我猛一转身,看到颜传浩、朱军强、王历旭每人手拿一把大扇子在给我扇风,我顿时双眼模糊了,心里的感动犹如一匹骏马奔腾而出。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方面 ,我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  一、利用课文 ,奠定写作基础。   1 诵读课文  杜甫有诗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而且还能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反复熟读文章的过程中 ,脑子里就会有一种过电影一样的感觉 ,越读形象越鲜明。读多了 ,学生在写作时 ,就能把所要表达的意思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较为具体地写出来。我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在五所学校一连听了几十节数学课,涉及到低、中、高各个年级段。虽然很多都是教师没有事先准备下的随堂课,但在新课改思想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化。可有一个倾向始终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那就是课堂上几乎都是学生在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而看不到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复旦与我     
我曾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感激》。在这一篇散文中,我以感激之心讲到了当年复旦中文系的老师们对我的关爱。在当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他们的关爱还体现为一种不言而喻的、真情系之的保护。非是时下之人言老师们对学生们的关爱所能包涵的。在当年,那一份具有保护性质的关爱,铭记在一名学生内心里,任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是凝重的。我还讲到了另一位非是中文系的老师。那么他是复旦哪一个系的老师呢?事隔三十余年,我却怎么也不能确切地回忆起来了。我所记住的只是——一九七四年,他受复旦大学之命在黑龙江招生。中文系创作专业的两个名额,…  相似文献   

17.
<正>他很少去清点回忆,因为回忆越点越厚,就像闸门开后,奔腾的水势停不下来。而回忆却常常找上门来,化为一张没对好焦的照片,整体看上去还是那个样子,但当你放大每个细节,又模糊不清,完全颠覆了从前的感觉。弄内十三号有很多往事。弄内十三号在著名的A中,相比于那个庸俗的校名,它的学生们更喜欢叫它弄内十三号。他们那一届,校服灰绿相间,胸口缝着总是掉线的校徽。他从来没想过会把土到掉渣的校服存那么久,就像他也从没料到会把她的脸  相似文献   

18.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它们可以重演已经流逝的美好时光。但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所遇到的美好时光和回忆却是不能倒带重新演示的,所以只能一次性地刻在当事人的脑子里,使其慢慢地回味那其中的酸甜苦辣了。它更不可能像一桌美味佳肴可以让很多人一起共享。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也有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反思总结,我发现了学生写日记有三大顽症:症状:学生一写日记就发愁,觉得每天的生活都雷同,平平淡淡,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病因:学生脑子里有个小框框,以为日记只能写大事,如旅游、看电影、过生日、参加比赛等,以为这样的事才有写的意义,写小事则体现不出思想意义。但大事不会天天有,这样就造成无话可说、无事可记的尴尬。处方:大事情并不是天天都会发生的,如果只想到写大事,就会束缚  相似文献   

20.
一天,同事们在办公室热火朝天地讨论如何对学生实行鼓励教育,我思考了一下,抛出了我的观点:"有时需要适当地骂骂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先回忆一下我担任高一20班班主任以来碰到的一些情况。第一个情况是,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不少成绩不好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所以立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