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诞生于20世纪末,面向21世纪,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振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其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有三个新特点。 一、贯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一旦并入生产过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曾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生活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那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远没有今天这样强烈。但是,马克思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作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和北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社会的确立,一是加速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反映在教育领域是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和美国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二是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学主义和实证科学成为科学发展主流,在教育领域则是科学主义教育实验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教育实验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本文集中研究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科学主义教育实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探讨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关系,进而阐明现代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以及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革命和发展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深对现代教育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更好地使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迎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快教育改革的步子,是有裨益的。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1、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科学技术产生于社会生产。恩格斯曾说:“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而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建设的历史背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所当然地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新进展与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教委颁发了7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1987年),明确要求在理工农医博士生中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位课程,它是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从1991年起,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组织,在教育部社政司的指导与支持下,先后召开了十一届《全国高校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研讨会》,与会者都是担任这门课教学与研究第一线的同志。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出版了近20部教材。回顾十多年来的历程,这门课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是:在教学上,这门课是共同理论课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在研究上,这个领域紧密联系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的研究十分活跃,起到了借鉴、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作用;在人才培养上,不少博...  相似文献   

5.
萌芽于19世纪末的教育技术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蓬勃的生机和健康的发展,成为教育科学领域中举世瞩目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一、知识经济呼唤跨世纪人才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人类社会完成了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第三次飞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继文字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 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总论 (1)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突破必然会引起各个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以不可遏挡之势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迅速向“信息社会”过渡。广播、电视的发明,卫星上天、卫星转播的实现,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以使用机器为标志的现代化大生产,而不是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小生产,现代化大生产运用科学的性质和它的革命性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必须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精辟的论述:“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的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进程是有巨大作用的。它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世界史的研究不应忽略这一领域。在历史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们通常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飞跃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导致了技术革命,并进而导致生产、生产组织结构及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产业革命。在近现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科学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欧美等国出现的“儿童研究运动”是一次有着深刻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的运动。它是在19世纪80-90年代欧美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福利运动、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心理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出现的。这次运动不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儿童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关注,也为现代教育中儿童观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大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高瞻远瞩,在新技术革命兴起之时,及时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明确地指出了加速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字的深刻含义。“第一”是说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变革中起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背景是资产阶级对宗教的批判,特别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对宗教的彻底否定;其社会背景一方面是历史的发展表现为“全球化”特征,另一方面宗教的变化表现为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扩张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产生,是无神论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也确证了它是一种“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宗旨的、革命的和批判的科学的宗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进行过三次大的变革。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发现→推动技术发明→促进生产进步。科学是推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最革命的力量。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伟大驱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就是对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新变化的科学概括,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力发展所起的第一变革作用,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经济思想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经济理论像劳动价值论那样,引起无数学者对其进行论争,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对各种理论进行调和的也大有人在。尤其在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劳动价值论都成为争论的焦点。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有了重大的改变,一批新兴技术开始兴起,诸如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是名副其实的科学技术,即完全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兴的“知识工业”部门的产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也使传统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被称之为科学技术革命。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增强,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以劳动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日益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新的生产工具几乎都来自科学的物化或有科学上的渊源,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者的应有素质和必要条件。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着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实力。这些情况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要求我们在科学理解和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就为依据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绘画是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哲学以及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是19世纪末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察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否定,是一种无统一风格的艺术思潮,它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利用绘画“符号”使作品变得含有某种“意味”;它追求艺术上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潜意识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经典科学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和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的“复杂科学”被称为近代三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基本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时期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一体’”的发展趋势:二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点,三是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这三方面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西进运动与美国近代农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农业革命是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基础的过程,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近代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首先要解决的重大任务,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工业化以至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美国近代农业革命时工业化影响重大,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义。而它之所以在19世纪发生与自18世纪末兴起的西进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西进运动为美国农业革命提供了近代史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加速了农业革命的进程,并对美国农业发展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上述讲话小既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提出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作为理论根据,又以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近30年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事实作为现实根据.他在讲话中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推动近代历史进程的两大事件———17世纪牛顿科学革命与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产生和形成的理论依据,以及以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原理,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