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迎纳和波折(一)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迎纳西方世界与中国的接触,虽然最早可追溯到希腊罗马时代,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但直到17、18世纪传教士们把一大批中国典籍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著述引入西方之前,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大都只限于从马可波罗游记之类的书中获得的一些零星片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吴敬东 《留学生》2014,(23):17-19
正"一带一路"拉近中欧空间距离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地缘文明。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支柱的中国和欧盟,由于相隔遥远,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同时双方的经贸有较强的互补性,是欧亚大陆两端的经济中心,有强烈合作和交往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中欧交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内容上,中欧交往主要是经济。安全、文化、军事和民间交流的规模和深度跟经济往来相比,有比较明显的落差。如在中东安全或更广泛的欧亚大陆安全等相关具体议题上,中欧之间没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初,中俄两国开始从隔膜到接触的过程,由于国情的隔膜与差异,双方虽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较为激烈的争执与冲突,但基本属于各自基于本国国情和国家利益,基于本国的化历史传统和对两国政治关系的认识而发生的礼仪之争,17世纪的中俄关系,基本上是和平正常的,18世纪20年代,俄国的萨瓦使团来华后,开始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这就超越了两国外交活动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西方时人对不同时期大清王朝的评价,不管是拒斥、赞颂还是抨击,都暗含了西方人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其目的既在于证明西方体制的合理性,更在于证明西方文明的优越性,企图以此去推动中国进入一个完全以西方规则为标准的世界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哲学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7~18世纪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等,都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发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特征,也在现代西方各哲学流派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从很早的时代起,中西文化就开始有了交往.在古代,中西文化最大的一次交流,即发生于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西学东渐”.此间欧洲的耶稣会士将西方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带入中国.这些科技知识,特别是近代的思想观念,大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封建政治造成的桎梏,“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展缓慢.清朝康熙末年,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出现了“礼仪之争”.特别是到了雍正皇帝颁布《圣谕广训》后,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中西文化交流便全然中断了.直到一百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随着中国紧闭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舰炮打开.“西学”才重新进入中国,开始了中国近代前期(即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地方政府的双边关系,经历了由热到冷、由冷转稳的曲折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地方政府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双方的交往形式和交往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和调整。通过对中日地方政府交往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指出目前双方交往中存在着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交流方式趋向格式化、大众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因此中日地方政府应以战略大局出发,从利益共同点入手,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换位思考,提高交往质量,谋求互利共赢。并预示今后双方的交往将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化交流将日益提升,非友城交往日益扩大,青少年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与日本的交往也将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永红 《职教论坛》2005,(29):58-59
纵观服装历史,公元13世纪~19世纪中西方服饰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服装结构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虽然公元13世纪前中西方的服装结构起源相同,都是宽松离体的二维平面的构成形式,但随着中西方科技和文化意识发展的不平衡,公元13世纪后,中西方的服装结构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即分别朝着二维平面构成的方向完善和三维立体构成的方向转变,并从此成为中国与西方传统服装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即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而直线与曲线分别成为中国与西方服装结构线的典型特征.直至20世纪,随着中西方大交流,中国服装才开始吸纳西方立体结构,服饰文化和服装技术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马肃 《神州学人》2022,(5):21-23
1971年3月,中国与喀麦隆建交,双边关系历经多年发展,被现任总统保罗·比亚一再形容为“典范合作”。其中,中喀人文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除两国元首互动频繁外,双方在卫生、教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往也不断深入和加强。中非合作:中喀人文交流的指南针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数古代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史,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的接触可追溯到汉朝以前,但当时主要限于与东非、北非海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书简集的内容显示17、18世纪中西双方都积极关注对方,但中西之间的沟通不是逐步递进的,而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漫长过程.书简集中译本的出版必将推进中国学人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话题 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个新现象.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主要是英国)主导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对这种广义的全球化趋势的关注与研究,也是从19世纪开始的,比如卡尔·马克思就关注过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原始积累的过程.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探索,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后期,中国著名学者辜鸿铭与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过一次笔墨之交.由于二者在自己国内思想文化界都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充满了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二者的书信(《祝寿文》)往来进行评价分析,认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基督精神与儒家文明的一次共鸣,是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一次坦诚对话,是两个秉有人类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交往也日渐增多.在国际交际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英文化习俗对双方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有很大影响.然而,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对于一名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可以避免双方政治交往和经济交往中所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误解,确保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西亚北非是文明起源形成较早的地区之一,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学科分化的影响,学界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单个文明为核心,忽视了地区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不同交往关系的意义。单就古埃及文明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研究而言,学者们经历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传播论、帝国主义理论、多中心理论的影响和转向。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以古埃及文明与周围地区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整体上观察西亚北非地区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交往交流,可以发现各个文明或多或少与周围文明进行着各种交流,以和平的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以野蛮的方式留下惨痛历史教训,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各国之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口语交流,而近代以前的日本与韩国还处于中华强大的中心文明的单向辐射之下。近代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取代了古代中国在东亚的位置。东亚各国没有真正走向平等的横向交流,口语沟通仍然十分匮乏。目前,这种以欧美为中心的局面正在改变。在东亚应当提倡重视周边国家的文化,提倡用口语自由交往。  相似文献   

16.
16,17世纪西方的英国,东方的中国都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运行,但这次运动对英,中两国产生的影响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文明之间本没有冲突,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文明与落后之间、文明与愚昧之间。“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信奉西方文明为“优质文明”,并企图用“优质文明”取代“劣质文明”,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文明冲突。新型文明观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各文明应秉持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从而实现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贯彻新型文明观,世界各国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文明伙伴关系,构建公平正义的文明交流秩序,坚持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方向,谋求兼收并蓄的文明互鉴前景,塑造共建共享的文明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8.
秦淑丽 《文教资料》2012,(2):159-16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方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导致在现实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交流障碍,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及隔阂。因此,了解和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对于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罗斯与拜占廷早期关系始于公元6世纪,止于公元9世纪,以战争和贸易为主要交往方式,以7世纪上半期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交往方式是战争,后期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贸易.早期的战争和贸易对双方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加剧了拜占廷国内危机改变了民族分布,又极大推动了古代俄罗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达到与中国交往、通商等目的,派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带着代表当时欧洲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文明成果的600箱礼物。这些贵重的礼品却遭到当时中国政府的冷遇,甚至为这些礼物是"礼品"还是"贡品"引发了双方不同的理解和争执。这是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初次碰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