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记得的第一位老师是《列那狐》。那时我大约五岁,已经认识不少字了。“牛”字旁边画着一头牛(印象最深的是这头牛身上一块白一块黑,和我只见过的黄牛大不相同),“食”字旁边一碗米饭一双竹筷,单调的“看图识字”我已经不想再看了。连生表哥比我要大十多岁,他看的《天雨花》我一点也不懂。可是真应该感激他,不知道从哪里给我找来了一本开明书店出版、郑振铎翻译的《列那狐》。一翻开灰绿色的封面,洁白的洋纸上印着的精致而又生动的钢笔画,立刻深深地将我吸引了。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抗战逃难的关系,我到十一岁才进学校;但很早我就自己开始看书了,图书便是我最早的老师,我记得的第一位老师是《列那狐》。那时我大约五岁,已经通过“看图识字”认识不少字了。“牛”字旁边画着一头牛(印象最深的是这头牛身上一块白一块黑,和我所见的黄牛大不相同),“食”字旁边一碗米饭一双竹筷,但这单调的“看图识字”,我已经不想再看了。  相似文献   

3.
等待花开     
那日,遇到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已经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大小伙子了。回忆起小学生活,他说最难忘的是每天下午和同学们一起读课外书的情景。至今对我捧着厚厚的书给他们讲《列那狐的故事》记忆犹新。于是.在那个小小的略显破旧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4.
哈哈,三(3)班书友会又活动啦!他们在谈<列那狐的故事>呢.听-- 李凌燕扬着书说:"读了第一个故事<列那狐偷鱼吃>,我觉得列那狐够聪明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童年     
我是六岁启蒙的;家里请的老师;第一部书是读的《龙文鞭影》。只记得这是一部四字一句的韵文史事书籍——关于它,我现在已经不记得其他的内容了。老师大概是一个举人。我记得,他在夏天里,是穿着一件细竹管编成的汗褂。背不出书来,打手心的事情,大概是有——不过现在我是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有一次,那是读完了《龙文鞭影》  相似文献   

6.
间谍列那狐     
列那狐治好了狮王的病,狮王想让列那狐当大官。但列那狐只想跟家人一起过日子,于是他没有答应狮王,回到家乡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体验认真     
时间过得真快,儿子今年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这学期一开始,因为一件小事,我与儿子发生了一场“冲突”。一天晚上,我检查儿子的语文作业时,看到老师的批语竟是丙。他的字很乱,像一群打了败仗的兵,有的斜着身子,有的歪着脑袋,有的扭着腰,有的伸着腿,谁看了都会头痛。我看完作业后,十分恼怒,没想到他的字写得这么差。我想了又想,压了压怒气,还是先看看他是怎么写作业的。我透过门缝一望,真是大开眼界:他的屁股斜坐在椅上,右手握着笔,左手托着下巴,书本歪放在桌面上,旁边放着酸奶和《老夫子》,时而翻《老夫子》,禁不住还笑几声……我这才知道他…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批王晓昊的作业的时候,发现他又给我留作业了,他这是第四次给我留作业了。记得他上次留的作业中有一条歇后语“是赶车不用鞭子”,我一直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当他告诉我谜底“是拍马屁”时,我笑弯了腰。我问他在哪儿弄了这么一条歇后语,他说在书上看的。是的,从他给我留的有关诗的作业中,就足以发现他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他读了《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三字经》他已经能从头背到尾,到10月20日,他已积累了231条名言,28条歇后语。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小家伙。今天,他在作业本上这样写到“:漂亮的老师,让我们走出诗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智慧在孩子的手指上。因为发展孩子的手以及手指的灵活性,必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注重从多方面发展孩子的手部能力。记得有一次,我在厨房揉面蒸馒头,2岁多的儿子站在旁边看,他看着面在我手里随意变化,便兴趣十足地说:“妈妈,我要蒸馒头。”我想蒸馒头是小事,关键是通过揉面过程能促进孩子手部肌肉的发展。我给了他一块面团,让他在方凳上揉来揉去。还有一次,我在包饺子,儿子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初学写作文,一开始写不长,就爱数字数。其实,这样的毛病不仅我们有,外国的小朋友也有—— 放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让每个同学,用200字写一篇记叙小动物的作文。汤米家里有条可爱的小狗,所以他写《我的狗》: “我家养了一条小狗,它的名字叫托比。它的毛是白的,脸上有一块大黑斑,看上去很淘气。” 写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想知道自己已经写了多少字了。他数了一下,知道还差着呢,接着又写: “我喜欢这条小狗。平时托比喜欢洗澡,我也喜欢给它洗澡。” 他想:这下我又写了不少字啦!于是赶紧数了起来。他一数发现…  相似文献   

11.
1980年的一天晚上,卞之琳同志给我看一篇他的旧文章,那是他的朋友从1942年2月20日香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复印寄给他的。他问我:“你还记得吗?”仔细一看,原来这篇题为《读书和写诗》的文章末尾写着:“在西南联大冬青文艺社讲,杜运燮记。”他说,早已不记得发表过这篇文章,我也完全忘掉了曾做过那次演讲的记录。读完这篇文章,又逐渐记起有关冬青文艺社那一段往事。但时间太久了,许多事情都很难记得真切。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  相似文献   

13.
我三岁时,识字不多,父亲就给我买了小学语文课本。我很快读完了三年级的语文书,从中认识了不少字。后来,父亲又买来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
  我觉得看书是最大的乐趣。父亲的辛垦书店的二楼有一个仓库,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我像个耗子一样趴在书堆上翻找我读得懂的书。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就是在那里。每次离开书店,我都是灰头土脸,一身脏。
  父亲规定我每天写日记,说有可记的事就记,没有的话就写感想、心得,什么都行,但是必须最少写五百字,多则不限。他想以此锻炼我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屏幕上是一整个缓慢旋转的银河系,绚烂而夺目。夏末,男生和女生坐在小舟上,仰望着美丽的星空。一场冗长的电影散场后,我停驻在电影院门口,编辑了一条短信发送给阿水: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这是《星空》中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我坐公交车回家,车内空气混浊不堪。我倚靠在车窗旁看夜景,收到阿水回复我的短信:看《星空》了?我笑了,回复他:  相似文献   

15.
爱是相互的     
张淑艳 《山东教育》2005,(16):17-17
今天,我批王晓昊的作业的时候,发现他又给我留作业了,他这是第四次给我留作业了。记得他上次留的作业中有一条歇后语是“赶车不用鞭子”,我一直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当他告诉我谜底是“拍马屁”时,我笑弯了腰。我问他在哪儿弄了这么一条歇后语,他说在书上看的。是的,从他给我留的有关诗的作业中,就足以发现他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他读了《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是他小的时候,大概也只有七岁,当时在我的音乐工作室里,我正在为大型晚会创作歌曲,他溜了进来,坐在我的旁边一声不响的听着我创作音乐,当时我疏忽了他的存在,直到我有点疲倦准备休息的时候,发现了他坐在我的身后。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于是我问他:"你喜欢音乐么?"他说"喜欢"。我马上拿出来了一首新创作的作品,歌名《爱的苦衷》我弹着琴一句一句的教他,教了几句之后让我惊奇的发现,他音乐的感觉如此之好,唱歌也很投入,他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的一条大街上,一个衣衫褴褛的盲人沿街乞讨。他胸前挂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可怜可怜我吧,我是个瞎子。”行色匆匆的路人看了牌子上的字并不同情,很少施舍。一天,诗人普希金从这条街上路过。盲人死死拽住他的衣袖,不停地哀求道:“先生,  相似文献   

18.
可敬的张老师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多了一门作文课。教我们语文的是位新来的班主任。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四十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竖立着,总使我想起课文中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马上写作文,而是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北京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部片名是《上甘岭》。 那时…  相似文献   

19.
爸爸,我很想对您说,请您不要再抽烟了。抽烟既对你身体有危害,也影响全家人的健康,而且一包烟要好几块钱。记得有一次,我们上了一节健康课,是讲《吸烟的危害》的,我想方设法等您在家时,故意把那篇课文读了两遍,暗示您别再抽烟了。可您在旁边看报纸,根本不听。我又想了一条妙计,假装不懂一个字,去问您,您连一眼都不瞟,就叫我去查字典,还说什么不要动不动就问别人,养成懒惰的习惯不好。我只好咬咬  相似文献   

20.
稿费     
职高第一学期,元旦将至的一天,同学告诉我收发室有我的汇款单。我想一定是父亲给我寄来了生活费。拿出来一看,汇款金额栏写着"二十元整"。我一下子乐了,心中暗想谁开玩笑寄给我二十元钱?再看下面的汇款栏里飘逸的钢笔字:《天津青年报》"我的人生小语"栏目。旁边的附言栏里写着"稿费"两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