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内容包括认数字,写数字,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种思路各有所长.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上二者基本一致,都是将数的认识与计算分开来教学.值得注意的是,20以内退位减法都安排在下册教材里.二、编写意图与教材特点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1)例题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苏教版教材加法的第一道例题就向学生提供了一幅情境图: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依据这幅情境图,学生不难得出有5人浇花,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把3和2合起来,列出算式就是3 2=5.在此基础上,学生...  相似文献   

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龄儿童入小学学习数学时首先接触到的内容。有不少数学教师认为10以内的数,学生在入学前大都说得起来,10以内的数的加减一般都能借助手指算得出来,因此,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看得很简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充分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数10以内的数,认数字,写数字,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加、减计算。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 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主要有:认、读、写10以内的数,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知道数序和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式题,看图口述应用题。在编排上,仍然是认数和计数相结合,加、减法穿插,注意数和形的联系及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思想。同时加强了以下两点: 一、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 1.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选用的例题和插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如认识数字2,是两名小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10以内各数的认和写,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计算。教学任务;内容{教学要求备注逐  相似文献   

7.
课题: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0—41页“8的认识”教材简析: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认数字、写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中采取了认数和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8的认识”是在教学0-7各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8的认识”的方法和思路与“7的认识”相同,只是8的组成和写法难度较前增大。本节课的重点是8的意义、组成和写法,8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技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2使…  相似文献   

8.
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要认真钻研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顺序一般是:通过数数理解一个数表示的物体的个数,认数字,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理解数表示几,写数字。如1的认识是由主题图、1只小鹿、1根小棒、1颗珠子,书写体1和写1三部分组成;2的认识又通过点子图孕伏了数  相似文献   

9.
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甲、教学重点: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规范地书写10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乙、教学难点:整齐匀称地写数字;连加、连减地计算。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1.能结合图或实物数1到10的数,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2.能说出1到10各个数字,并能整齐匀称地写出1到10各数。  相似文献   

10.
走棋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材料:一张画着10个方格的白纸,格内分别写着数字1~10。参加者每人一套1~10数字卡片。玩法:幼儿两人一组。甲任意拿出一张数字卡片,放在某一个方格旁。乙马上将卡  相似文献   

11.
第一册教材采取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目的在于分散难点,使学生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认识3后学习加减法,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二阶段是从认识4后,加减同时出现,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图一式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相似文献   

13.
数学第二册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共分五节,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00以内数的口算,100以内的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1.100以内的口算。根据教材编排的体系,要求在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知识基础上,讲清下列几种口算方  相似文献   

14.
尝试创新求实——张梦鸿同志一节数学课的纪实与评析顾高期这是二年级的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所用教材是张梦鸿同志自编的《珠算式脑算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珠算为模式,掌握万以内加减混合计算中某一步不够减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15.
谁是小机灵     
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准备:比幼儿总人数多一倍的纸片(长3厘米,宽2厘米),在每张纸片后面写着10以内各数的加减式题一题。全体幼儿分成5组,每组选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玩法:小组长把彩色纸片向上撒,要求幼儿想办法接住空中的纸片。接到纸片的幼儿排成一队,按排列的顺序依次回答纸片后的计  相似文献   

16.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简析(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尹锐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及万以内数的读写的重要基础。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要求学生不仅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还要对数的概念有比...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改革实验,是由内蒙师大王继祯副教授主持的。这项实验前后经历了几个阶段。1957~1962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王继祯从数的认识入手,部分地改编了教材,使1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多位数的读写、进率、计数单位等内容,变得清晰而形象,便于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中《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一章,教材编排为互相联系的三部分。一、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扩展数的认识,数万以内的数,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二、以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为基础,掌握读数和写数的一般规则,学会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三、运用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知识,口算整百、整  相似文献   

19.
小制作三则     
数字挂牌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及图形的排序。材料:废旧挂历纸。操作方法:把各种图形按一定规律排序出来;复习数的加减运算。制作方法: 1.用废旧挂历纸做出挂牌; 2.用彩塑剪出图形、数字和符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与整十数加减法的起始教学课。本课时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退位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