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女记者的职业优势来自于她们的敏  相似文献   

2.
近来报上常有“娱记”一词出现。何谓“娱记”?大约是娱乐记者的简称。依此类推,跑工业的记者可简称“工记”,跑农业的当然应简称“田记”;男记者为“男记”,女记者则可称“女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驻外记者的出镜报道.突出的就是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央视不仅派出了驻外记者深入利比亚报道战事,而且还派出了女记者队伍.被派往班加西的记者王梦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发回战争前沿的报道.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冯韵娴和我国其他4名记者在的黎波里被反政府武装围困在里克索斯酒店5天,仍然坚持在枪炮声中报道战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在伦敦骚乱和曼谷洪灾的报道中,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女记者在第一现场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京华时报年轻的女记者采访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时说:"请问省长您对去年发生的邓玉娇事件怎么看?"省长很不高兴,就斥责这位女记者,认为女记者"这样的提问不对",并问女记者是哪家媒体的.声称"我要找你们的社长",并拿走女记者的录音笔,看看录音笔里究竟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与以往相比,2007年全国“两会”新闻大战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女记者的增多。在“两会”现场随处可见积极“拼抢”采访的女记者,在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更有众多的女记者亮相。据统计,在3月16日长达1小时57分钟的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共有11位记者获得提问的机会,其中6位是  相似文献   

6.
波斯湾的战地记者,大约有十二名是女的,包括七名电视台记者,还有来自英美各大报的女记者。女战地记者,最早大概是始于1859年,雷福女士代她病重的兄长,为英国报章报道意大利半岛的战事。从1859年到现在的海湾战事,共历132年,新闻机构的编辑和记者,新闻机构与军方人员,正就应否有女战地记者争论不休。反对女记者采访战地新闻者,理直气壮:战争是男人的游戏,战地生活艰苦,男人已挨不了,何况女的,对军队人员来说,男记者可被视为同伴,女记者在队中,令军  相似文献   

7.
我党我军的军事记者队伍从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日起,即随之形成。在烽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我军不仅有着一大批挥戈执笔、文武双全的男记者,而且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走出了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成就卓著的女记者。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男女军事记者们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命运选择驱使下.于烽火岁月里产生爱情,在战场上举行婚礼,成为夫妻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记者的哪些权利保护不力或者需要重申?谁又应该是改变现状的责任主体?我们一个一个看. 第一,采访权.记者行使采访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表公民实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上述诸项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采访权在现实中遭遇不小阻力.4月2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女记者张莉为拍城市"蜘蛛人"(高空擦洗外墙的农民工),在北京金融街拍摄,遭遇保安堵镜头,称拍外景也要申请.众保安推拉女记者,致女记者右手挫伤甚至可能骨折.在一些地方,拒绝采访甚至写进有关部门的文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界悄然流行。《深圳晚报》记者涂俏以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先后四次深入到社会底层,抓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女记者‘前的”赚钱记》、法记者“反串”啤酒女郎》、《女记者“征婚”亲历记》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什么是隐性采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分为两种:一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妆扮成其他身份的人员进行采访。如记者打入黑社会组织采访,进入赌…  相似文献   

10.
“马”背上的女记者──我的记者生涯(之一)文贤书编者按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文贤书,当年她风华正茂,一脚跨进报社大门,便注定了她这一生将以记者为业。如今三十六个春秋过去了,这位长年活跃在川西坝子上的女记者,把自己一行行奔波的足印留在田坎上,茅舍里,林盘边,...  相似文献   

11.
这不是个新话题.今年,随着"中国最美女记者"等热点见诸网络,这个话题再度备受关注.究竟是先做人,还是先做新闻,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正确答案已经公布在"中国最美女记者"的称谓中. 或许不是每一位记者都会遇到"救人"和"采访"发生冲突的特殊情况,但在我们日常的采访报道中经常出现.判断的尺子,无非"道德"二字:作为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以及作为一个人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郭远光 《今传媒》2004,(2):26-28
在我们的时代,女记者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有人从现代人才学的角度说女性做新闻具有天然的优势。新闻是时髦的职业,现代女性观念前瞻,十分敏锐,细腻温和,具有美好的感染力和自然的亲和力,女性出马往往从容得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当然,选择了新闻,在选择了“风光”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接受艰辛,女记者心中承受的苦与乐与男记者比起来,更有一种难与人道的艰难和辛苦。  相似文献   

13.
河北书坛人才济济,但若论及女书家,似显少了一些;要说女记者中的书法家,则更是凤毛麟角了。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任桂子,便是不可多得的女记者中的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女记者──崔恩喜王少锋“崔恩喜女记者奖”在韩国新闻界被喻为是最有权威的记者奖,它是为纪念韩国第一位女记者崔恩喜卓越的成就及高洁的品质而于1984年设立的。每年在韩国的各大报纸及通讯社中,评选出一位该年度最活跃、最杰出的女记者授予此奖...  相似文献   

15.
温州都市报日前派出9位记者到9个居委会出任主任助理。 9位女记者中,除一位带队的部主任外,余均为大学毕业分到报社从事新闻工作不长的年轻人。该报在报纸上刊登了下基层记者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及所在的居委会名称,方便群众联系和监督。女记者们每周定时到居委会上班一天,与居民  相似文献   

16.
美国电视新闻界在很长一个时期是男记者的天下。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闻名全美的女记者还如凤毛麟角;但进入80年代,电视女记者异军突起,在电视新闻界占据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她们的新闻报道已经涉及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一美国女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妇女们在新闻编辑部不大受欢迎,新闻界认为她们把家庭主妇的作风带进了编辑部,“破坏”了编辑部紧张、严肃的气氛。19世纪6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编辑们抱怨那些因有任务必须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的妇女需要有人护送,对工作极不方便。19世纪末,全国有  相似文献   

17.
吴苾雯 《新闻知识》2000,(12):14-15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女记者的职业优势来自于她们的敏感和冲动。女人似乎天生就是敏感的,她们敏感于一声叹息,一串笑声,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段经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新闻事件都容易在她们心里掀起波澜,引起心灵的震动。这种敏感的特质使女记者更具有捕捉新闻的观察力和对新闻的感受力.她们会在看似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看似普通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这个职业注定要塑造出一群不太一样的女人那当了妈妈的女记者们到底是叫妈妈记者,还是记者妈妈呢?  相似文献   

19.
记者前面加个“女”,就给这个职业增添了几分靓丽,几分温柔。 当美国大兵压境,伊拉克战火即将燃起,各国记者纷纷撤离之时,一位中国女记者如同一只洁白的和平鸽,飞进了硝烟中的巴格达,要把最真实的新闻画面传达给世界。中国为之震撼,世界为之震撼!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在前南斯拉夫烽火中、在阿富汗战场上,女记者天使般的身影使蓝天变得美丽。战地记者,不再是男人的专利。 为追求正义,为追求新闻,女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往不胜。 女记者带给这个职业的又何止是靓丽、何止是温柔。她们让同行们:惊讶——震撼——敬佩! 当她们用柔弱的臂膀撑起新闻事业一片蓝天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听听这四位女记者的独白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记者前面加个“女”,就给这个职业增添了几分靓丽,几分温柔。当美国大兵压境,伊拉克战火即将燃起,各国记者纷纷撤离之时,一位中国女记者如同一只洁白的和平鸽,飞进了硝烟中的巴格达,要把最真实的新闻画面传达给世界。中国为之震撼,世界为之震撼!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在前南斯拉夫烽火中、在阿富汗战场上,女记者天使般的身影使蓝天变得美丽。战地记者,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为追求正义,为追求新闻,女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往不胜。女记者带给这个职业的又何止是靓丽、何止是温柔。她们让同行们:惊讶——震撼——敬佩!当她们用柔弱的臂膀撑起新闻事业一片蓝天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听听这四位女记者的独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