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比喻吗?     
本刊 2 0 0 0年第 1 0期上刊有江苏吴县市木渎实验小学陈季良老师的《两则板书 ,两种见地》一文 ,文中谈到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的心得 ,认为“威尔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是用人们熟悉的独木舟来作比喻。我们认为它并不是比喻。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既要有明显的相似点 ,又必须是不同类 ,异本质。小艇与独木舟都是船 ,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这里只能说作者把威尼斯的小艇比作独木舟 ,而不是比喻为独木舟。是比喻吗?$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罗爱萍  相似文献   

2.
是怀念吗?     
吴恒 《同学少年》2008,(7):49-49
一以前我常会想,如果我能拿到全省物理竞赛一等奖,我将会是多么开心。现在,我真的拿到了。但我却没有丝毫的喜悦,真的,甚至结果揭晓之前我还预想着我会有多高兴。但,就在接到通知的一刻,我预期的喜悦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荡荡的茫然。第二天的颁奖大会上,省物理学会老师宣读一等奖获奖名单,我晕晕乎乎地听着,茫然地想:竞  相似文献   

3.
4.
<正>某教辅资料中有一题: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a>1时,y=a~x是增函数.在使用该资料的过程中,恰好碰到两位年轻教师正在讨论该题的参考答案.A教师认为参考答案没有问题,B教师认为参考答案有问题,问题出在参考答案使用了循环论证.并由此认为此题  相似文献   

5.
是比喻句吗?     
六年制第八册第ic冰太阳卜文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大火球作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都反映出来了”,把该旬定为比喻句,笔者不敢苟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对太阳一词的注释:“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只炽热的气球体……”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亡是根据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相类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式。太阳既然是一只炽热的气球体,它就是一个大火球。比喻的明显特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不同本质的亨物,同类丰物相比,不构成比喻,柯况…  相似文献   

6.
成福伟 《承德师专学报》2001,21(2):67-67,66
由二项式公式得到一个三角形的二项式系数表,进而由“巴斯噶三角形”上溯至与此有关的各个数学家,最后追溯到我国北宋时期数学家贾宪及其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由此笔者认为无论现行高中课本中的“杨辉三角”还是外国人所说的“巴斯噶三角形”到头来都应为“贾宪三角”,这才更与数学史实相符。  相似文献   

7.
是送稿吗?     
在听课时,有的老师把《一夜的工作》段意概括为“送稿、审稿、感受”。有的刊物上也有“全文可分为送稿、审稿、感受三段”,而在板书中有“时间:晚上送稿,半夜审稿……”字样。由此,促使我把这篇课文重新进行学习,感到分三段是对的,但把第一段段意概括为“送稿”有些不确切。所以,冒昧地提出来和这些同志商榷。课文的第一段包括一、二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8.
是真的吗?     
<正>《是真的吗》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研发的大型互动求证节目。通过各大新媒体共同互动求真,对网络流言进行专业验证与权威实验,为国人探求真相。每期节目由脱口秀、真相视频调查、现场真假实验环节等构成,将新闻调查与综艺娱乐元素相结合,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最严肃的事件。通过观看节目,我了解了许多一直以来没有深入关注过或者存有似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总是认为桃核就是种子,一个桃核真的就是一粒种子吗?  相似文献   

10.
苦瓜是瓜吗?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太像瓜)。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是属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做瓜;而另一种很“像”瓜的东西,在北方却称之为:“西葫芦”。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P31练习四第一题:“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有的参考资料(如《江苏教研资料》)上的答案是:“蓝色。因为由白纸反射出来的各种色光,其中只有蓝色光才能透过蓝色玻璃,因此,人眼看到的是蓝色。”我认为,这个答案是不全面的。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三个问题: 问题1:戴蓝色眼镜的人看在阳光照射下的白纸,他看到纸是什么颜色? 问题2:戴蓝色眼镜的人看在蓝色光照射下的白纸,他看到纸是什么颜色? 问题3:戴蓝色眼镜的人看在红色光(或除蓝色光外,其它任一种单色光)照射下的白纸,他看  相似文献   

12.
<正> "蚯蚓是分解者吗?"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一致。那么,蚯蚓到底是不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两个概念。七年级新课标《生物(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第1版)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树桩上长出的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树桩在腐烂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  相似文献   

13.
杨伯威老师在《童区寄传》篇的教案(载《语文教学论丛》初中语文单册新篇目教案专辑)里谈到区寄的身份时,认为是奴隶。我以为这是可以讨论的。《童区寄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区寄的身份以及住址和年龄特征,“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已交代出区寄是一个放牛打柴的孩子。放牛打柴的孩子是否就是奴隶呢?所谓奴隶是指任奴隶主杀戮、买卖,完全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和  相似文献   

14.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但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这种情结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  相似文献   

15.
《经济问题探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王永江、杜一二同志的题为《马克思是如何论述竞争理论的》(以下简称《竞争》)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引证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竞争的理论,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对文中提出的“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提出来与王、杜二同志商榷。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竞争是规律,更没有讲过“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观点。就《竞争》一文所引的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也得不出作者的这个结论。以下就《竞争》一文的引语来分析:“在一种商品与只应耗费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表现为竞争的外部强制……”显然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应该怎样上的问题,因此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问题。显然,这里的“语文”当然是指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一部分的语文课。要认识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学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科学史、科学哲学、认识论等等许多领域。上一期我们编发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学科”是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分科的学校教学体系,即所谓“学科课程”。其次必须搞清楚语文学习到底是“学什么”。这是认识这一…  相似文献   

17.
燥热的天使人特别烦躁,而那帮学生又总是做一些出乎我意料的事情。这不,下午又有学生来告诉我,某某把瓶子里的酸味水喷到她眼睛里了。三丈之火油然而生,三两步急冲下楼,一声怒吼把全班学生都叫进了教室,在我的“怒斥”之下,桌子上已有不小一堆这样的酸味水,下面还站了不少“木桩”。我狠狠地责骂:“叫你们买书订报,你们就没有钱,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一窝蜂。”“这种东西,说了多少次,不能带进学校里来”……我唾沫横飞,下面却是麻木不仁,这些这些,仿佛只是一阵风,从他们耳边飘过,这使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写检讨书,并且让家长签字。”…  相似文献   

18.
仅仅是玩吗?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们说:“本想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学一点东西,可幼儿园里整天只是玩,不能不使人感到失望。”不错,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整天在玩——玩沙玩水、搭积木做“蛋糕”……但这仅仅是“玩”吗?对孩子们来说,玩就是在长知识,这一观点早在十九世纪就被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通过实践证实。伦敦有位专管幼教的官员安·伯钠多特说:“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不是不学习,而是不象有些人所期望的那种正规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刘汝君  杨世诚 《科技文萃》2005,(10):160-162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这大概就是"鹊巢鸠占"的来历.那么,"鸠"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占据鹊巢的?又究竟是哪一种"鸠"曾经占据过或喜欢占用哪一种"鹊"的巢?  相似文献   

20.
《故乡》里杨二嫂这个人物,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作者对她身上的各种恶习是取批判态度的,所以用了漫画的笔调,绘其形,摹其声,然而作者对其处境也是同情的。”根据这种说法,杨二嫂似乎是个反面人物。对这样一个人物,究竟应该怎样认识? 其实,杨二嫂和闰土一样,“二十余年”后,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她“终日”坐在豆腐店里,可见她原是很本分的;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这只能理解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