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北宋毕昇(?—1051年)是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曾任天津印协会刊《天津印刷》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印刷史研究会会员窦学奎(笔名米斗)先生近来发表论文《走出沈括的认识误区》(连载《中国印刷》2003年第5、6期),认为毕再只是我国活字印刷发明人代表之一,在其之前,木活字、铜活字应用已经出现。窦先生此  相似文献   

2.
李良策 《湖南教育》2003,(20):32-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雁荡山》一文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与地形成因进行了探讨。该文所述几成定论,但笔者对《雁荡山》的两个观点存疑。 第一,沈括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记述前后矛盾。沈括一方面说“雁荡”之名不见于“自古图牒”,认为“雁荡”之名缘于宋代祥符年间,因建造玉清宫,进山砍伐木材,“始见  相似文献   

3.
《一片丹心育英才》是记述和宣传李心灿教授事迹的教育论著。本文在对该书进行述评的同时,对歧视知识分子的社会现象及宣传误区进行了较充分的剖析和辩驳。  相似文献   

4.
发掘《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走出简单地把《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视为迷信故事的误区,可以发现《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既有佛理依据,又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和道教传说关系紧密,对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僧传》中显现神通类的僧人神异事迹,记载的多是僧人因具足佛教神通而显现的特殊才能,其佛理依据是佛教"六神通说"。且《高僧传》中具足佛教神通的僧人所具备的异能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仙传中仙人的奇才异能,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僧人为了弘传佛法,对之极为看重,大加利用,制作并宣扬一些佛教神异故事,以神异事迹征服人心,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正确认识《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佛教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六册《毕升》一文,讲了我国北宋时代的著名发明家毕升的光辉事迹。毕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发明了新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  相似文献   

6.
一、《梦溪笔谈》及其作者《雁荡山》是宋代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载在该书第二十四卷杂志一,题目是为便于介绍而后加的。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天下州县图》、《苏沈良方》等。  相似文献   

7.
《梦溪笔谈》系宋,沈括所撰。沈括,字存中,生于宋天圣九年(1031年),卒于绍圣二年(1095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宋仁宗嘉韦占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迫隐居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实践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撰《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见《列宁选集》第2卷,第 584页)。恩格斯指出:“我们早就证实,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去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可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客观规律对于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走出种种思想误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误区一:宿命论——认为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9.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作。沈括在晚年用笔记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两者的结合。《罗盛教》一课是以按顺序的方法,先记述了罗盛教救崔(王莹)的动人事迹。又写了朝鲜人民和领袖金日成同志对罗盛教的纪念和崇高评价。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发展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我根据人们认识英雄人物的一般规律。设计了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政治常识中 ,对于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问题 ,不少学生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学生认为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都是立法机关 ,也有的学生认为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后一类学生在阅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年第 9期李国华同志的《对我国国家机构认识的十个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后 ,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误区》文中称 :“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  相似文献   

12.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23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前面所引文字,出自《宋史·沈括传》.意思是说:沈括知识广博,善于文辞,在天文、地理、历法、音乐、医药、象数等方面,无所不精,都有著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对世界科技文化史的巨大贡献之一,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它象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照耀着人类社会在文明时代的征程上,扬鞭飞马,驰骋奔腾。因此中外学者,无不对中国人民这一高度智慧的结晶,推崇备至,著书称颂。卡特(T·F·Carter)所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孙毓修先生的《中国雕板源流考》,均系举世闻名的代表作。然而中国雕板印刷究竟肇始于何时,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当推何件,各家著述却莫衷一是。拙作《中国雕板印刷发明年代辨误》(载《历史教学》1980年第4期),对于主张清代始有雕印品的文献记载和实物原件,已作过考辨,姑不赘言。而佐证唐朝初期(即七世纪初)已有雕板印刷术的记述,则尚无人综合考核,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神六”飞天、中国和平崛起、借鉴大国兴衰高考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近现代科技发展(背景)、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7—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三次科技革命等一、中国古代(以唐宋为例)——产生领先于世界的辉煌科技成就表现:从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在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文历法方面(唐僧一行与《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元郭守敬与《授时历》及天文测量);沈括与《梦溪…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思路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三课,教学内容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四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左联烈士胡也频的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作者自署“一·九二九年五月七日早上二时作完于上海”。小说标志着胡也频创作道路上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立场转变的新起点。可是,关于这部作品的最初发表时间,有关文章和著作的记述存在着错误。瞿光熙同志在《胡也频两部革命小说发表的周折》(《新民晚报》1960年5月26日)一文中说:这部小说写成后未能发表,一九三○年六月才出单行本。一九六一年,瞿光熙在《关于胡也频殷夫几件事迹的考证》(见《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 一文  相似文献   

17.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人,宋代科学家。仁宗八年(1063)考中进士,曾出任宁国(今属安徽)县令。神宗时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担任过“权三司使”,“判军器监”等重要职务。此外,沈括还担任过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延州知州等职。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受牵连而遭贬。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圆。传世著作有《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裁的文集。全书六百余条,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医药等许多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朱振欣在《中国培训》上撰文认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着误区。如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似乎教育前面加上“职业”二字,就要低人一等,矮人一截,没有地位,这种偏见将深深地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意义的宣传,使人们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多元化的观念,尽快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生源以应届高中生为主体。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报考高职学校的考生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比、对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从先秦开始,随着散文的不断发展,散文的类别逐渐增多。到清代时,桐城派作家姚鼐把古代散文加以总结,分为13类,其中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散文文体有:一、史传⒈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⒉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①本纪:记述帝王的事迹。如《项羽本纪》。②世家:记述诸侯的事迹。如《陈涉世家》。③列传: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似文献   

20.
《李顺》一文是据史料辑录而成的。文章的第一段,节选自元人脱脱等编的《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樊知古传》,第二段除“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数语节取自宋人李焘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外,均节选自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他与王安石同时,政治上属革新派。沈括又是著名学者,《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