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播电视作为影响力最大的现代电子传媒,理应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列。要使我们的广播电视整体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列,必须努力实现广播电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广播电视发展比较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相对比较落后。如何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广电业界、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十七大召开前夕,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签订战略合作发展协议,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贵州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均GDP没有突破800美元的省份,然而,贵州卫视一个频道的年收入却能突破4个亿,比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电视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七大闭幕后不久,我们编辑部的同志带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来到贵州电视台进行调研,采访了贵州电视台的掌门人白芳芹,并约请贵州广电局局长李新民、四川大学的专家学者、贵州电视台的同志撰写文章,全面深入分析贵州电视台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熊忠辉 《视听界》2004,(5):13-15
跨区域发展是近几年来中国传媒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媒体正在积极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在广电领域,国家广电总局2001年底颁布《关于广播影视集团实行多媒体兼营和跨地区经营的实施细则》,为广电媒体跨区域经营问题指明了方向。那么,广电媒体跨区域发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近几年来,地处西部的贵州电视台在跨区域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引起全国同行注目,甚至被称为“贵州卫视”现象。剖析以贵州卫视为主的贵州电视台的改革,对省级电视台跨区域发展应该会有所启益。2004年6月,我们课题组专程赴贵州电视台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
在上星卫视的强势包围之下,中国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一直是业内关注的话题.城市电视台仅凭单打独斗只能在强势之下喘息而生.城市电视台的联合作战、实现共赢已经成为近年来的态势.城市台的合作既包括城市台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城市台与非城市台的合作.未来可能最有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是彻底打破区域界限的"以大带小"格局,除了"强强"联合,"强弱"、"弱弱"联合也可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播电视总台出资成立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甘肃台的卫视频道及都市文化频道的广告经营和电视剧购买,贵州台占51%公司股份,甘肃台保留三大新闻节目的内容采编权.这种省级电视台的媒体资源整合新模式在电视传媒领域掀起轩然大波,而这次合作的"领头雁"贵州电视台白芳芹台长也迅速跻身电视界备受关注台长之列.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业打破地域界限跨地域合作求发展一直处于探索中,9月6日,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电总台展开全面合作,这是中国电视业打破条块分割格局跨地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贵甘合作将会对中国电视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合作的背景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电总台合作是在中国电视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电视业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  相似文献   

6.
行业动态     
《视听界》2015,(1):5-6
苏州广电携手贵州广电共同打造新媒体平台2014年6月,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与贵州广播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8月,双方共同投资成立贵州城市数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智慧贵州"手机客户端平台。2014年岁末,"智慧贵州"移动应用平台上线发布仪式举行。通过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输出,加强区域媒体融合,实现数据、用户、模式和资源共享,"无线  相似文献   

7.
1983年,我国制定的"四级办电视"方针,即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这一方针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时至今日,全国电视台数量达上千座,区县级电视台更是数量庞大、结构冗杂,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加之数字新媒体应用的迅速扩张,使大多数区县级电视台面临挑战。在新的大媒体环境下,如何寻求区县级电视台的全新突破,如何与数字新媒体融合成为了摆脱窘境的关键。本文以海沧区广播电视台为例,结合本地区位优势、本土文化及对台特色,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道,旨在分析及解决区县级电视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朱玲 《新闻记者》2012,(3):67-71
娱乐化浪潮下,许多电视台以电视剧、综艺节目比拼收视率和广告份额的运营模式及竞争格局,曾一度使广电业经历一番混战。随着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和广电总局"限娱令"的推出,"新闻立台"的概念再度被追捧。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发展?本文试从政策面和市场面对制约电视新闻节目的因素进行梳理解析,并从传媒运营战略、节目创新模式等角度思考电视新闻媒体突破困局、进一步发展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9.
王炎龙 《声屏世界》2003,(10):11-13
作为西部省级电视,频道上星、西部省级电视集团成立与合作、四川电视节的品牌效应、贵州卫视打造“西部黄金卫视”、各省台的有线与无线合并、频道与节目改版等等,已愈来愈显示出较大的竞争力。但与东部传媒相比,西部各省传媒产业处于相对劣势。区域传媒产业之间的严重失衡,传播行为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阻碍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僵化的思维和运作模式,调整传媒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传媒资源。对此,分析西部省级电视所面临的困境,建构西部战略区域传媒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从而改变其失衡格局,推动西部传媒产业与区域经…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构成。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城市台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坚定电视节目品牌化战略,是城市电视台明确定位、整合资源、提升实力、寻求突破,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0,(6):67-67
5月25日,成都广播电视台与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在成都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此次战略合作将利用双方各自资源,在新媒体电视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实现“网络电视台、手机视频和互联网电视”的三屏联合发展,跨省开创城市电视台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县级电视台作为"四级办台"的最基层单位,在全国占电视台的比重最大。它在宣传地方政府大政方针、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发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竞争日益激烈,往往是工作人员满腔热情,做出的节目却无人问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扬长避短,立足本地实际,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是目前县级电视台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智  孙雪梅 《新闻传播》2009,(11):56-57
县级电视台处于“四级办台”中的最低层,资金、人才、资源都无法与大台相抗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更受到制约。本文从坚持内容为王.增加自办节目:树立品牌意识。办好民生新闻;转变老旧观念,建立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鲁豫有约》加盟湖南卫视表明市场诉求的变化带来了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与国有电视台的合作模式的改进,对于民营电视公司来说这次合作是突破困境的一个出路;对于电视台来说,这是电视台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借助制作公司力量打造自身精品节目的一次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部经济龙头的天府之国,震后是否还能保持它GDP发展的"王者"地位?作为西部强势媒体的四川台,是否还能在强手如林的媒体中"谈笑自若,风采依然"?四川广电这记"重拳"2009年将会挥向何方?  相似文献   

16.
许敏  李子文 《新闻世界》2009,(12):72-73
随着数字电视整体转制不断推进,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市场的不断蚕食和国外传媒巨头的逼近,西部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笔者基于目前西部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现状和品牌传播理论的最新发展,结合对南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品牌构建的实例分析,探讨了西部城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品牌定位及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7.
顾光敏 《新闻窗》2010,(3):109-109
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处于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困境,怎样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抓好对外宣传工作,是县级媒体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平塘电视台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多次获得黔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特等奖、优秀奖等奖项,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从过去每年采用一两条新闻到2008年采用21条.2009年贵州电视台用稿量更是突破50条,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王艳  郎劲松 《传媒》2007,(10):61-62
贵州电视台是全国首批上星台,并于1998年提出了"西部黄金卫视"的定位,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影响力的节目,在全国30多家省级卫视中表现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9.
继2010年初贵州电视台提出创新的力量这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主题之后,贵州电视台再次重拳出击,于2010年4月13日至4月23日陆续在上海、晋江、杭州、北京、贵阳五地开展春韵绽放贵州卫视创新栏目资源推介会。贵州电视台在本次推介会上针对贵州卫视即将开  相似文献   

20.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城市台的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城市台如何突破瓶颈走出困境?笔者从分析城市台的发展历程入手,提出城市广播电视不仅需要转型,更需要升级,要通过升级来促进转型。笔者认为应该从媒介融合、城市发展、媒体升级三个维度来重构城市台的价值体系,制定一个适应城市广播电视发展的"蓝海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