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同时,唐以后开始出现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形势在元朝大一统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为保证北方的粮食供应,元廷通过海路、运河等方式,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运输大批的粮食。正如《元史·海运志》所讲:“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而在运输方式上,除利用运河漕运外,元代大兴海运。究其原因,主要是海运具有运费低廉的优点犤1犦(卷三四《漕挽之宜》)。但海运也有运输不够安全…  相似文献   

2.
有明一代,内河漕运是明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明朝初期,河海兼运,后罢海运行漕运。至嘉、隆、万时期,漕运积弊严重,海运优势逐渐显现,统治阶层出现关于重开海运的建议,就漕运和海运的利弊得失展开激烈争论,但最终海运没有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一、巩固知识教师在讲授完本节课的知识后,适当的小结可以起到对所讲授的知识进一步巩固的效果。可以就不同的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总结。1.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概括,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2.知识的归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可在小结时对知识进行归纳。如《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7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可以这样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问题,其中的重点是元朝的棉纺织业、元大都以及漕运和海运。请同学看课本P117的思考题:“你认为元朝手工业最突出的成就是…  相似文献   

4.
概述元代海上漕运情况以及妈祖信仰在漕运中所起的精神支持作用。以刘家港地区、山东沿海地区、天津地区的天妃宫为例,说明海运漕粮的成功与妈祖信仰的传播是互为促进的。最后提出元朝能推进妈祖信仰,其文化原因有蒙古族萨满教也信奉女神以及元朝统治者对多元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明代江南区域赋税问题不可以忽视漕运这个重要因素。在有明一代,漕运与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密切相连,它给该地区所造成的影响是至大至深的,重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漕运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封建王朝调运物质的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与陆路运输相比,漕运具有载量大、运输费用低等许多优点,尤其是在长距离运输中,能节省大量费用。明人丘浚日:“陆运以车,水运以舟,皆资乎人力,所运有多寡,所费有繁省,河港机陆运之费省什三四。”①基于此,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采用这一运输方式。尽管如此,在交通条件比较落后的古代社会里,漕…  相似文献   

6.
漕粮海运是晚清最重要的漕粮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变化,对清代运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河运漕粮的盛行,直接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漕粮海运是构成运河带经济区衰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漕粮海运对沿海经济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它对沿海经济的影响,由点到面,重点集中于若干个与漕运相关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元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江南地区.运输则以海运为主,但漕运亦占相当重要地位.在实现南北漕运的畅达上,元朝政府曾投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宋、金的长期对峙,南北大运河已多年失修,不少地方都淤塞了.元世祖在位时期,为疏通南北漕运,先开凿了从山东南部的济宁北至东平的济州河,此河南与通往扬州、杭州的隋朝大运河相接;又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北至临清的会通河,此河北与通往直沽的隋朝修的旧运河——御河(从临清到直沽)相连,从直沽则可经白河至通州;最后开凿通惠河,从通州通往大都.这样,从江南地区到大都的漕运就直通畅达了.通惠河的开凿是根据元朝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的建议.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十二月,郭守敬向元世祖建议,从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东岸决口开凿此河,向南出大都城,复折向东,直通通州.因通州至大都自东向西地势渐高,大都比通州约高出二十米,为解决漕船由通州溯流上航大都的困难,郭守敬又建议沿  相似文献   

8.
北京至通州的通惠河,向被认为元代郭守敬开。元朝政府修这条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漕运(水道运输)问题。郭守敬负责勘测监修。一二九三年(元至元三十年)秋,运河竣工。然实考通惠河并非郭守敬首开,现仅就这点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笔者近日阅读《金史》,在卷一百十《韩玉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载入《明史》的王宗沐不仅是一位清廉有政绩的官员,还是一位勤奋务实的学者。他为官重事功,重视教育、改革漕运、探索海运、关注民生;为文强调经世、资治。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要求:“努力开发潜在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今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自三国至元朝末年历称建兴县、兴安县和桂岭县,是大名鼎鼎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出生的地方,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与《爱莲说》有关的人文资源。基于此,我教学《爱莲说》这篇课文过程中,十分注重对相关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漕粮海运是清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由于牵涉到“雇商海运”,使得它直接推动了中国传统木帆船业的发展和壮大,但由于外国轮船势力的入侵,以沙船为代表的中国木帆船丧失了沿海贸易的主动权;在与西方势力争夺沿海航运权的过程中,李鸿章利用漕粮海运的利润,创办和支撑了洋务运动的最重要的企业轮船招商局,同时也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轮船运输业;晚清铁路参与漕运最终得以实现。简言之,漕运对于清代运输工具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引入意境动之以情一、简介背景引入。适当介绍的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等于给了学生一把理解诗意的钥匙。如,教学杜甫的《春望》一诗,如何使学生体会诗中“国破山河在”、“白头搔更短”的深远意境呢?教学的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唐代的“安史之乱。”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元典章》、《大元通制》等重要法律文献及其他历史资料,对元朝统治者提出的“祖述变通”、“附会汉法”、“实行文汉”等法律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些思想在稳定元朝统治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在古代是个渔村,从元朝开始海运以来,逐渐繁荣。它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水陆运输发达,号称“九河下梢”;东濒渤海,北接京都,为北方重要门户。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成为北方一大港口,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突出,促成天津历史上的畸形繁荣。天津城关的许多地名,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它的地理历史特点。谨就管见所及,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修或开凿了一大批漕渠,按照其主要功用可分为用于军队与辎重的输送、农业区的租赋运输和商业运输三类。对于漕运的管理形成了皇帝——权臣决策,地方郡守和军事将领负责执行的机制。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度支尚书为中心的中央管理机构和以专门职官与地方郡守组成的地方管理机构。此外,还有以大司农为代表的关涉机构协调漕运的管理。因此该时期的漕运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管理体系。由于该时期军事斗争的频繁,使得军事将领对漕运从决策到执行到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在一方面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习》2008,(9):12-12
清代最初的两次漕粮海运出现于道光六年(1826)和二十八年(1848),自咸丰以后,海运成为漕运的主体,一直持续了60余年。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天后、风神和海神关系海运安危,故祭祀活动历来受到重视,其中尤以人们对天后的祭祀为重要。道光六年(1826),清廷首次推行漕粮海运,祭祀活动立即被提上工作日程。二月初一日,是海运船只初次放洋的时间,江苏巡抚陶澍随即赶到宝山县漕运船只的出海口处,祭风神、海神,并前往上海县黄浦江岸的天后庙敬香,以祈求海运平安。此次海运分为两批进行,在第二批漕粮交兑结束后,陶澍又上疏道光帝,奏请加封海神。  相似文献   

17.
“原来”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未经改变的事物,二是表示发现真实的情况。这个词本来写作“元来”,如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宋赜藏主编著《古尊宿语录》:“仔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后来,“元”字改“原”,这是什么原因呢?清代学者郝懿行在《晋宋书故·元由》中说:“论事所起,或言元来,或言元故,或言元旧,皆是也。今人为书,元俱作原字……盖起于前明初造,事涉元朝,文字簿书,率皆易元为原。”为什么“事涉元朝”便要“易元为原”呢?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这个封建王朝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推翻。明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18.
孙传胜 《山东教育》2002,(29):33-34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试验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六章元明清部分中的元朝历史与1992-2001年起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2章“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论在内容还是在章节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严密性,更加系统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调整章节结构,便于师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旧教材中第22章用了四节内容专题讲述了元朝历史,而新教材则在第六章中前三节讲述…  相似文献   

19.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潘镛先生著的《隋唐时期的运河与漕运》一书,即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出版发行室发行。该书除前言、结语外,共三章、十节,内容包括:《隋唐以前河运的历史回顾》、《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形成及其漕运》和《唐代的运河与漕运》。书中附有示意图8幅和照片10幅。  相似文献   

20.
陈鸿是中唐时期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士大夫和作家。其《庐州同食馆记》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合肥地方史文献。首先,它提供了一组合肥的地方史知识,如唐朝时合肥的城池、庐州的“郡道”以及“郡米”的漕运情况,尤其是关于“同食馆”的记载非常珍贵;其次,它反映了中唐社会藩镇跋扈、作乱及其对合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