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柯颖 《未来与发展》2010,33(12):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模块化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模块化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形态。实践证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产业发展和组织优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政府、企业和中间性组织的合力效应,充分把握模块化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使产业和企业主动地融入到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分享利益,促进产业组织模块化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当前我国产业组织优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有的模块化文献从产品模块化、产业模块化和模块化生产网络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评论,指出三个可能突破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层面分析了模块化产业结构的特征,具体研究了汽车产业模块化的制造过程,对世界汽车产业典型的模块化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的整零关系带有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为对象获取调查数据,分别检验组织结构(自我管理性、整合协调性、边界渗透性)在产品模块化(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对组织结构与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差异在于:模块化生产只对整合协调性与边界渗透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模块化设计对自我管理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整合协调性与边界渗透性则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协调整合性与边界渗透性在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管理性在模块化设计与技术创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经历福特制、丰田制到温特制。温特制的产生是20世纪后半叶在国际生产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事物,具有三个特点:生产模块化,技术标准化,业务外包化。温特制的发展给予人们启示:利用温特制构建新型跨国生产体系;利用温特制改革生产组织方式;利用温特制推动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罗伟  朱姝帆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91-92,98
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生产是一种柔性的生产方式,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分析了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柔性的驱动因素,比较了模块化生产同传统柔性制造模式的优势,最后指出模块化生产对我国制造业推行柔性制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模块化生产网络中模块供应商的创新意愿问题,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成熟度的提高与同模块供应商间的竞争有利于提升模块供应商的创新动力,而模块的专用性、模块供应商面临的不确定性与联系规则的稳固性则会削弱其创新意愿,研究还发现模块供应商的规模大小与其创新意愿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中小企业在创新意愿上与大企业并没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9.
虚拟企业模块化组织结构的要素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萍  程发新  江旭 《软科学》2008,22(5):125-128
在分析虚拟企业模块化的三要素:产品模块化、价值链模块化和企业模块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联邦/星形的虚拟企业的模块化组织结构模型,同时进行该组织结构的接口设计。该模型在实现虚拟企业灵活性的同时能减少管理与协调的复杂性,较好地解决集中控制与分布自治的问题,为虚拟企业提供一种较好的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汽车产业为例,就全球生产网络的机制、如何分析全球生产网络环境里的国际分工和权力结构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芳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11,32(10):71-78
提升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测度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发展态势、国际水平和创新发展环境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产业创新能力研究,构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分析汽车行业创新实力、创新效力与创新发展环境,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实力与创新效力不断提升,但与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差距较大,汽车龙头企业创新规模问题突出,也认识到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建设环境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林  冉茂盛 《科研管理》2015,36(2):107-114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部分行业呈现出显著的"U"型或倒"U"型关系,其他行业则不存在显著性关系;环境规制对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与该行业所属的污染类型无关。最后,本文就如何在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促进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从单个专利为特征的战术竞争转向以专利组合为特征的战略竞争的时代,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就是赢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竞争的重要举措.阐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围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构建的主体、路径等提出初步建议,并对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重庆市汽车工业发展的驱动力。从5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内容角度,分析了重庆市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态势,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市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8—2007年中国汽车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方法估计了微观层面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高,说明"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国有控股企业效率明显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在TFP的影响因素方面,企业增加新产品开发、扩大市场规模、深化市场化改革、开展对外出口都显著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TFP;而垄断的市场结构都对企业TFP造成了负向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不同的企业特性如企业规模、所有制和所在地区对TFP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张睿  钱省三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19-124
针对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界对于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持有的两种不同观点,本文提出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发展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观点。文章首先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后进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中的动态应用演变模式;然后具体分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工发展及要素禀赋结构在产业中的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升级过程;并以我国台湾半导体产业30年来成功发展为例,说明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有利于半导体产业成功崛起;文章最后对我国大陆如何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半导体产业做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能耗及污染物放现状分析,指出我国钢铁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物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清洁生产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郭斌 《科学学研究》2004,22(2):157-163
通过对美国、印度、日本、以色列、爱尔兰、中国软件产业的比较性分析,结合对杭州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我国软件产业目前存在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出率偏低的问题,因此在推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政策指向就是在推动本国软件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同时,积极扶持规模化的本土领先软件企业,以充分利用软件产业规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可以也必须采取本国市场与出口导向并重的产业发展策略。在此过程中,不能将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经验简单地直接应用于软件产业发展上,而需要依据软件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的产业扶持和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2001~2012年的数据,根据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库伊克模型的思想,以AIC、SC信息准则为标准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研究加入滞后效应考量的情况下,FDI、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累积整体表现出增强趋势,即存在滞后效应,且主要体现为对创新竞争力的正向影响较显著,对核心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始终不明显;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强于FDI且存在滞后效应。中国汽车制造业应积极引导外资流向产业研发机构,提高外资用于创新投入的比例;加大R&D投入,着重依靠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紧缺以及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汽车(尤其是轿车)的轻量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汽车车身结构上使用铝、铗可有效减轻汽车重量,环保上更节油和降低排放,以轻金属铗来取代钢更适应于汽车工业的特殊需要。介绍了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