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主题在通讯作品中出现的方式和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和形态,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这应该是通讯写作的一个研究课题,对于通讯写作十分重要。1、暗藏一暗示:隐形主题在这类通讯作品中,通讯主题是暗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它被作者暗示给读者。隐形主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作品中没有概括主题的明显文字。这类通讯作品当然是有主题的,但是它的主题暗藏在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作者并不用文字语言明白地表露出来。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之中。受作者选取事实的角度、组织材料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影响.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  相似文献   

2.
提出通讯主题创新的命题,似乎是多余的。因为,通讯所报道的题材是新近生活中所出现的事实,题材是新颖的。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生活中常有些平凡的事物,却是作者要撷取表现的。当我们碰到这种,怎样提炼出新颖的主题呢?我们不妨研究一些通讯作品,在艺术上加以总结,介绍几种具体技法。  相似文献   

3.
通讯报道的题材一经选定,主题就形成。这只是初步形成的主题,不是通讯要表现的主题。通讯所表现的主题,需要作者在构思中艰苦思索,予以深化,最后确定。 这是因为,初步形成的主题一般是由作者接触题材的表面所得到的。任何题材,当它以自然存在的时候,同生活的表层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单纯和芜杂的现象,伟大和渺小的现象,精深和浅薄的现象,主要和次要的现象就集于一身。有的题材,表面呈现出来的可能是芜杂的,渺小的,浅薄的,次要的现象,如果作者只注意题材的表面现象,满足于对于初步形成主题的一般把握,那么,通讯的主题就一般化。有时,把复盖在题材表面的假象当真相,所形成的主题可能歪曲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时,通过全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任何一篇通讯都要有鲜明的主题,靠主题起作用,不仅在于选取事实,而且还在于通过事实说明主题,反映一定的思想意见。我们在提炼和确立通讯的主题时,要注意考虑到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时代精神,二是要符合一定时期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中心,三是要符合典型本身的实际。这三者结合得好,就能使主题正确、鲜明、集中。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我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写出了一些反映人间真善美的人物通讯。如《夕阳下,那个温馨小屋》、《爱意融融的小院》、《青春燃烧》、《站立着的人生》、《半个世纪不了情》、《有个女孩叫李康》、《永不褪色的美丽》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的报刊发表,有的还在江苏省、全国好新闻评比中获奖。这里,谈谈我是如何发现、挖掘这些作品的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一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宣扬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讴歌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一篇人物通讯的主题,像一根红线,把各种素材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主题,是记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形成的。写人物通讯,提炼好主题,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人物通讯写好,那就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在厦门召开的第十届全国工人报刊好新闻评选会上,浙江工人日报发表的《生命的烛光》长篇人物通讯,荣获特别奖。这是10年来工人报刊评选唯一的一个特别奖。这篇通讯树起了一个全国工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杭州华丰纸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詹长根。去年,接全总通知,每省上报两位先进人物的材料,参加全国十大模范工会干部评选。浙江工人日报记者采写的《生命的烛光》的通讯,由省总工  相似文献   

8.
9.
通讯的主题,即通讯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文以意为主。”衡量一篇通讯写得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因此,提炼和深化通讯主题是写好通讯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提炼主题?首先要追求“高”与“阔”的认识境界。“高”即立意高远,“阔”即思路开阔。即要把采访来的材料,放在特定的形势下,站在时代、全局的高度,找出它们在此时此地所显示的特征,进而挖掘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思想。穆青同志写的《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就是一篇主题深刻、针对性很强的优秀通讯。这篇通讯通过77岁的老共产党员潘从正长年累月坚持植  相似文献   

10.
通讯的生命在于对时代的感应,在于不断传达新的时代信息,迅速、直接地反映生活,真实地记录历史的每一瞬间。通讯的表现手法,与它的这一新闻报道的特点紧密相连,所以,它与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体裁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报道要求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快,还要写得短,这就要求通讯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据实直书——早年周恩来在采写《旅欧通信——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1921年12月18日—1922年1月9日天津《益世报》)时所提出的这一原则。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与陕西农民报记者阎志林、长安报记者张宝贵合作的通讯《人粪尿忧思录》,被评为1989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老实说,这篇报道的线索,并非我先得知。1989年12月中旬一次偶然机会,听同行谝起此事,如获至宝. 第二天,我和阎志林同志便一同骑车采访,只两天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整个省城,走访了市环卫局、省土肥站、市环卫科研所、省生资公司、市城肥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上,人们通常把记者分为"大记者"与"小记者",把报纸分为"大报"与"小报"。虽然这不科学,但大家似乎都认可。我是一名小报记者,当然就属"小记者"。我认为,在社会上,"小记者"与"大记者"相比的确有差别。首先,"小记者"出门采访待遇与"大记者"有差距。一  相似文献   

13.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讯的主题就是通讯的“灵魂”,一篇好的通讯稿件,必须有一个好的主题。因为,主题决定着通讯的社会价值,支配着通讯写作的全过程。所以,提炼主题在通讯写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和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电台罗震东同志采制的录音通讯《鸾凤和鸣》,去年在新疆台《农家乐》节目里播出后,受到听众好评;今年在第五届全疆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特等奖。这个节目好在哪里?我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主题好,手法新。一篇作品的成败,首先取决于主题怎样。所谓主题,就是一篇新闻报道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又靠题材来表现。《鸾凤和鸣》这篇录音访问记,写的是石河子总场五分场五连养鸡专业户吕仲华的事迹。吕  相似文献   

15.
近来,报纸上刊登的通讯比过去多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读者是需要通讯的。广大的干部希望读到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有启发、有帮助的通讯;广大的青年希望读到对自己的成长和进修有帮助、能激励自己前进的通讯;所有的读者都需要那些描述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祖国的巨大发展变化和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的通讯。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一九八四年我采写的小通讯《深情》(《南通日报》六月十二日),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穆青同志写的人物常常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某个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就是他”的惊喜感。 这种效果,这种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的效果,固然与人物事迹本身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作者依据人物事迹材料所提炼出的主题。穆青同志人物通讯主题提炼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他的人物通讯的主题是怎样在充分地程度上适应时代的需要,传达出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 以“三个洞悉”为前提 宏观把握人物的典型性 穆青同志在谈他的人物通讯写作经验时,提出“三个洞悉”的要求,用以作为认识和判断人物典型性的前提和依据。这“三个洞悉”是:  相似文献   

18.
1997年8月14日至21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刊登了系列报道《陕北农民石光银和他的治沙公司》(一组四篇,合写)。此组报道被评为“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笔者是这组报道的参与者。回顾石光银治沙报道的全过程,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绞尽脑汁,苦苦求索五年间,得来都是苦功夫。 1992年,我刚到榆林驻站时,就听到定边县海则梁乡农民石光银的许多传奇事迹。他联合几户农民治沙,成效不错。后来,我特意去定边采访了他,但写稿子时,总觉得没有新意,如何报道石光银的问题一直搁在心里。 一年后,又到石光银治沙的地方走了一回,采…  相似文献   

19.
通讯     
是“光密度”还是 “吸收率”?丁光生教授: 我们在学习《中国药理学报》1988年第1期《投稿须知》后,曾建议部分作者把“光密度”改为“吸收率”(Absorbance),但有以下两种意见: 1 光密度(Optical dencity,OD)也叫吸光度或吸收率,OD值是测出的,OD就是吸收率,所以吸收率当然是测出的。现在是统一名词,叫光密度好呢,还是吸收率(吸光度、吸收度、消光度)好呢?按说叫“率”,有百分、千分之几之意,而吸光、吸收、消光都见于书籍,当然概念一样。名词应统一,我们倾向于用“光密度”为好。  相似文献   

20.
通讯     
对两类文章标题在排版算处理上的一点意见 ——兼谈冒号(:)在标题中的使用 《编辑学报》1993年第4期发表了我的一篇拙作《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在这期刊物的编排上却发现存在着一个需要更正的失当之处。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拙作文题为《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一个题中带有冒号的单标题。《编辑学报》在目次页与卷终索引、总目录上都是这样排的,但在正文页,该文题却被排成了 “提高语文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样的形式,且破折号后面的文字又是用小号字排的,这样,从形式上看,这个标题就成了一个含有正副标题的复合标题。再看这期其它文章,发现有类似情况的还不止我这一篇,如《优化与序化: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灵魂》,《科技期刊编辑的特殊贡献:著书立说》两篇的文题在排版时也作了同样的处理。与此有联系,而处理形式相反的也有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