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先驱当属瑞士教育家皮亚杰: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建构主义认识理论认为,人的价值认知是在主体与客体因素相互作用下,由主体选择和构建而获得。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三个不同以往的思考:其一,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使得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这个观点还延伸到社会科学中;其二,认知神经科学提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主体(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其三,建构主义认为,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建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似乎在超越二元论,物质和意识可能统一在神经元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高职数学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体在以客体作为对象的自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出个人体验的过程,客体的意义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传统学习观是将知识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学生在情景交互中直接获得知识,于是建立和构造了自己的知识库,并反馈给教师,再指导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笔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即自主学习、智力参与和学生体验,来论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一、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现代认知心理学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单向‘刺激—反应’理论上发展了主体与客体的互动理论,那么建构主义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主体内部的新旧经验之间的互动。建构主义在我国的引进及应用已有一些积极成果,建构主义已作为许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但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教学实践体现本土特色的系统成果还不多,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在认识论和学习论上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即学习过程不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主体依照自身独特的方式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这为高中英语教师高效地传授知识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恒 《广西教育》2011,(23):63-63
一、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认知过程,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能动地建构对客体即学习材料的认知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的认识论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对传统教学设计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模式等方面,对我国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影响。但其在教学设计中过分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忽略客体对认识的制约作用,因此在应用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揭示了认识主体是在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发生"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经验能动地构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这种新的认知理论强调认识主体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审计教学特点正契合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审计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推进审计的教学实践,提高审计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认知主体的学习能动性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它认为认知主体去主动构建知识是最重要的,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去积极、主动构建的过程。建构主义不主张,甚至是反对消极、被动的学习。在这个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处于中心的地位,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建构主义还认为不同认知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是不同的,它强调“情境”的重要性。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它认为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要具备各种相关的知识、要有对异文化的包容、尊重理解和敏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还要有践行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十分契合的,它的学习模式也十分有利于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学习,教学有独特见解,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书侠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4-105
借鉴哲学和交往理论中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特征,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两者形成“主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的结论。确立“主体际说”时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发展的问题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课堂教学是课堂中的核心活动,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中人的能动性、主体性和建构性,学生在与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实现知识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一般地,能够促进知识增值的课堂即为发展性课堂:一是实现知识教学与学生智力形成、发展的协调统一。知识教学应充分体现知识的智力价值,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形成与发展;而智力的形成与发展要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二是知识教学要促进德性的养成,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智慧、升华为德性。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并不必然淡化师生的交互性,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生交互关系具有特定的复杂性,影响这种交互关系的因素包括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方面,充分控制和利用这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构筑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新型师生交互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主体文明和社会客体文明。社会主体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落后经济之间矛盾,才能使其成为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社会客体文明主要体现在农民观念更新、各方关系和谐、农村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行为文明等。只有实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客体文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通达分析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关于主—客体间的对象性活动和主—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以及言语在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考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我们可以看到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人与人的活动和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以言语为中介不断内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抛锚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研究中的一场革命,人们在接受建构主义的思想并努力将之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具体实现缺少了解,而CTGV开发的抛锚式教学的相关内容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二是目前国内介绍建构主义的某些相关献在表述建构主义思想及其具体教学方法的时候存在着一些观点层次混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澄清会有助于人们对建构主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灌输理论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灌输理论固然重要,但在其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灌输与强制灌输混为一谈。灌输主体和客体应打破传统"强制灌输"的错误思想,既要发挥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灌输客体的主体作用,增强双向互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分离可通过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然而交互的发生和完成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本文首先对交互的定义、要素及其主客体进行论述,通过对交互环境的分析,探讨影响交互环境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学平台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要素,其交互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教学有效性。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是学生和教师由于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活动,体现的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客体关系。根据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可以分为导航类、反馈强化类和功能操作类三类交互;教学主客体的特性是影响网络教学交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