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的科技素养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作用日益增强。七十年代,国际上把科普活动扩展为“公众理解科学”。一些发达国家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看成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未来世界竞争的关键。我国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推进,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与形式在20多年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从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的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到科学共同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理解公众.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公众理解科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科技政策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本文以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考试及相应课程为例,分析英国将公众理解科学引入正规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科学教育的改革以及正规教育之外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钱雪元 《科协论坛》2004,19(12):42-42
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逐渐深入展开,公众与科学互动的趋势正在加强。通常,科学是研究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向社会的传播,但现在从社会向研究人员的传播要求日益增长。它反映了“公众”需要“理解科学”的逆向趋势——“科学”需要“理解”公众。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科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的追问与反思。科学哲学不仅可以让公众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还可以促使公众理解科学发现的逻辑、培养公众的科学认知能力,以此为基础,促进公众正确理解科学的合理性与科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是个重要节点。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为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国家,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强国光有技术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繁荣科学。科学不繁荣,不可能成为一流国家。首先,繁荣科学要大力发展公众科学。所谓公众科学就是使科学公众化,通过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把科学精神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优先原则和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柯林斯和埃文斯的专长研究为技术决策中延伸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路径。具体而言,通过区分两类专长的本质差异来为科学专家与公众划界,并论证了技术决策中公众参与无限延伸的非合理性及互动专家如何在公众参与科学的“技术阶段”发挥“帮助”作用;此外,仅就理论方面来看,专长研究相关成就的阐发有利于缓和科学家与人文社会学者之间的矛盾,也能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产生积极效应。这启示我们有必要深入发掘专长研究的成果,将它们运用于公众对科学与科学家的理解和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者之间信任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众参与科技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科技自身的文化和体制特点、社会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变化、责任文化的兴起,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交界面上社会动力等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合法性。其次,从知识布局的变化、地方知识的作用、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知识质量的新观念、对公众参与的目的与阶段的不同理解、对公众“身份”的不同假设、实践经验等五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能力来源。  相似文献   

9.
按"自治"的理想预设,科学是科学共同体自己的事。但事实上,科学的演化始终伴随着与"他者"之间的纠纷,从宗教团体、人文学者到政府和产业,以及当今的社会公众,科学活动始终伴随着与"他者"的纠缠,产生不同类型的价值冲突与社会争议。科学的社会治理要求科学共同体不再把传统意义上的"他者"视为科学价值的破坏者,而是协作者。然而,民粹主义的抬头,使治理转型陷入两难困境。因而,要落实"大众创新"的国策,不仅需要公众理解科学,同时也需要科学理解公众。  相似文献   

10.
这个时代的基础是个人权利的尊重,应把社会看作是全民的社会.艺术应该变得更有意义,因为艺术不仅是依其风格与技艺来欣赏的,而且可以依据它的社会文化背景来欣赏,艺术的社会学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而艺术的社会学转型更重要的是采取开放的心态,与社会文化和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让艺术不再和生活对抗,也不再和公众对立.艺术家、艺术品和公众相互依赖,可以促进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形成的,更广泛的社会沟通的过程.因此,推动艺术的民主化进程将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众理解科学”是近十年来在科学普及深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95公众理解科学国际会议于去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讨论了开展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和规律,交流了各国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科学  相似文献   

12.
李正兴 《科协论坛》2006,21(7):26-28
科普是一门学问,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生科学教育。它包括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技能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作用.具备参与有关科技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印度七次大规模的公众理解科学调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印度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的特殊背景和测评指标体系,揭示了印度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的本土化语境以及测评中引入地方性知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缘于当代西方科技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科学与公众之间社会性的距离增大并演变成某种社会危机,本文概述了这个领域中的三种主要经验研究进路,并就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的案例对于了解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调查和分析表明,在英国,公众所掌握的生物技术知识与其对生物技术所持的态度之间没有简单的关联。公众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有关。疯牛病事件,突出反映了公众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感。而要实现信任,就需要在社会语境的框架下分析公众的观点,并加强公众与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俊  史玉民  徐飞 《中国科技论坛》2007,281(2):105-110,144
本文从公众理解科学的内涵演变、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对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对我国当前科普理论研究与公众科技素质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众理解科学的宗旨是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加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家的竞争力和繁荣。但在发展历程中,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中出现了很多与其宗旨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总结,并对矛盾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布赖恩·温的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内省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兵  李正伟 《科学学研究》2003,21(6):581-585
温是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通过对坎布里亚羊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温认为,在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中,有问题的不是公众对科学的无知,而是科学自身和科学机构的无知;但是科学及其机构却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身的缺点,缺乏内省性。相反,这种内省性在坎布里亚地区的公众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温对传统的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模型提出了批评,提出了他对公众理解科学的看法。本文讨论分析了他的可称为内省模型(reflexivitymodel)理论。  相似文献   

19.
感知和知识是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环节,纳米科学的涌现和迅速发展使得公众的认识和信任相对落后.对于技术的利益(福祉)、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更倾向于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作出反映,即"后常规科学"视角--强调对话情境下的知识融合,以及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后常规科学"的视角,为公众信任和分享科学知识提供了一种认识论上的支持,也促使更多专家意见之外的"同权共享团体"参与科学议题,进而为公众感知和理解纳米科学提供一种新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科技同生产力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然而科学事业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获得社会和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而公众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和理解本身又受到自身科学素质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知识要想转变为公民和国家的力量,就必须要对广大民众进行科学普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公民的科技素养以及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解的问题,各式各样的组织包括政府团体都投身到科普工作之中,大大提升了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科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