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细兰 《师道》2004,(6):40-40
一位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就把他找到了办公室。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生的小杏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是什么滋味。学生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如是老师又顺手拿起一个熟了的小杏让他品尝,并问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说:“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老师问道:“为什么?”学生回答道:“因为开始的那个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老师便开始开导学生:“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  相似文献   

2.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考上大学是你们惟一的出路,不成功便成仁”。这是一位班主任向班里学生推荐的两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说“苦”     
人们常说人生五味:苦、辣、酸、甜、咸。“苦”字当头,统领了生活中的各种感触。苦有苦的独特之处,没有苦做参照,就衬托不出其他多种多样的滋味了。至于“苦尽甘来”等则一步步从味觉领域提升到人生境界了。我自小与苦做伴,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也就不怕吃苦,甚至颇爱吃“苦”。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我熟悉的几种“苦”。  相似文献   

4.
从前,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李子吃,唯有王戎没有去。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伙伴们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说:“假如李子能吃,那么早就被过路人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事实上结果是正确的,李子确实是苦的,不能吃。王戎的推理方法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反证法。  相似文献   

5.
刚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说:“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把它当作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  相似文献   

6.
苦瓜研究     
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苦瓜,单听到它的名字就能感觉到它的苦,更别说看到苦瓜那一身如“静脉曲张”的表皮。可是父亲却很喜欢吃苦瓜,于是母亲便在院里种下了苦瓜。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来,人们习惯于把学习看作是吃苦受累的活.诸如“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曾记得,我们的老师、长辈或同学的赠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久以来,在这种苦学习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目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课程改革改什么?我认为,课程改革除了改革教材内容外,更重要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天恋情     
生活中,面对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孩子,常有人说:”这种孩子,与其和他们讲道理,不如先让他们吃点苦,保证知道好歹”。话虽丑,理却端呢!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先“多吃点苦”(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9.
吃苦瓜,应当是最没有罪恶感的。因为它苦,可见我们并无心存愉悦自己的意思。长着一张“破碎的脸”,处处是肉刺,一看就知道是个我行我素的家伙,下锅时会喊“救命”的青菜里怎么也不会想起它来的。  相似文献   

10.
张晓震  李学仲 《教育》2010,(4):50-52
“我是一名山沟沟里的普通女教师,只是吃了常人没有吃过的苦,遭受常人没有遭受过的磨难,离名师的距离还是很远的。”——夏畅元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不仅成了一些病人甘于忍“苦”服药的精神支柱,而且不少人把它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生活哲理。尤其是将它推到教育工作中,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要教育好学生,使用的“药”以“苦”为良,似乎“药”越“苦”疗效越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简而言之,即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及时抓住学生在一瞬间进发出的思维的星星之火,为其“助燃”,让其形成“燎原”之势。一、克服畏惧心理,播下“燃烧”的火种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每堂课都有部分学生畏畏缩缩,对老师的提问不敢回答,或者吞吞吐吐、前言不答后语,有的甚至连举手的勇气也没有。这都是一种畏惧心理在作怪。从课堂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呼声日益升高的今天,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们在乎学生的“在乎”了吗?在学生们童年最渴望得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天真烂漫,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创造性思维的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我们少一点儿“匠气”,多一点儿“灵气”,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就能让学生在发挥创造性思维时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15.
留学热,让众多中国学生深切体会到留学生活的苦与乐。但是,留学生活是否跟国内学生生活大相径庭?是苦多乐少,还是甘苦参半或乐多苦少?也许答案各异,不过有一点却必须肯定——“苦”一定没少吃!  相似文献   

16.
曹秀玉 《辅导员》2010,(12):40-40
现在社会流行着一种说法:“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苦,我们没有的要让孩子有,我们亏了不能让孩子再亏了。”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苦”,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不惜重金为的是能给孩子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苦瓜     
……像香蕉,像月牙,淡绿色的表皮上隆起一个个卵形的小疙瘩。没有香蕉的甜味,不及月牙的美丽,连名字听起来都叫人感到苦涩——苦瓜。今天,我吃了一回“美味”苦瓜。“吃饭喽!”我一放学就向饭桌跑去,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黄瓜”放进嘴里。“怎么样?”爸爸笑眯眯地问我。“苦!”我加重了语气回答他。“没尝出别的味儿?”经爸爸一提醒,我还真品出点儿甜丝丝的味道。“哈!这就叫‘苦尽甘来’!”爸爸风趣地说。我爱苦瓜,爱它苦尽甘来的气质!苦瓜@袁野$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小学五(1)班!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班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娃娃。他们没有尝过旧社会的苦,所以体会不出新社会的甜。因此,他们对于勤俭度日是不习惯的;对当前农村生活问题有着一些错误的看法。一位姓魏的同学在校内搞劳动时把地挖浅了,有同学要她挖深点,她却说:“我没有你吃得好,我挖不深。”他们真的吃得“坏”吗?不是的。据我们了解百分之百的学生每餐都是够吃的,只是吃的不全是细粮而已。那吗学生为什么有这些错误看法呢?  相似文献   

19.
吃苦与成功     
大卫 《新读写》2010,(4):16-16
吃苦是一种美德,好像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平时不说挣钱,而说苦钱——苦在这儿作为了一个动词——而在平时,它却穿着名词的马甲。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吃点苦刘建效前不久听一位朋友谈及他那没少吃“液”、“宝”之类补品、却总不见强使之效的宝贝儿子,竟在进少年警校一月之后,便食欲大振,学习毅力、自主精神、生活自理能力都明显增强,学习成绩也开始上升。家长感谢少年警校让孩子吃了最好的补药─—“苦”。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