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十分关怀和同情中国妇女的命运,他曾悲愤地指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最为悲惨,简直比奴隶还不如,因为奴隶之下,还有“比他更卑的妻”,“供他驱使”(《灯下漫笔》)。他通过杂文,也通过小说,深入地揭示了一代妇女被压迫受凌辱的痛苦遭遇,表现了她  相似文献   

2.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愚公成为华夏子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楷模,“人定胜天”的思想典范。《愚公移山》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主要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愚公移山》这篇神话故事,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困难多大,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就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一、人与自然对比。愚公一家“面山而居”,“出入之迂也”,面对“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向其挑战。人与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二山“高万  相似文献   

4.
罗钰 《陕西教育》2011,(10):75-75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其主要通过愚公移山的思想和行动.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下定决心。坚决斗争,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艰难险阻.争取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豹 L L Jl 就是一个叫愚公的 人,把他家门前的 山移开了! 琳《愚公移山》@蜜桃~~  相似文献   

6.
《青纱帐——甘蔗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既象北方的青纱帐那样开阔悠远,碧波起伏;又似南方的甘蔗林那样秀美挺拔,摇曳多姿。吟咏这首诗,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脉膊的跳动,而且还可以在艺术上得到美的享受。它不愧为诗人郭小川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对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几个主要特色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与卡米尔号飓风搏斗》(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e)是一篇很好的短篇记叙文.故事发生在1969年8月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带地方。它描写当地居民柯夏克一家和他的朋友们与威力无穷的卡米尔号飓风英勇搏斗的事迹。这篇文章结构清楚、语言形象生动,在写作艺术上颇有特色。首先,这篇文章的段落层次很清楚。全文基本上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展开的。开头六个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等。飓风将临,沿海15万居民纷纷逃离自己的家园迁往内陆地区避灾。从这里可以隐隐感到大灾难临头的预兆。第二部分从第…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1)
夜色如青蛇一般在天地间穿梭,天边最后一丝绯红也褪尽了。在太行、王屋山下,喘息声、锤子撞击岩石的叮当声依然不绝于耳,人们机械地埋头劳作着,如同木偶一般。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这篇寓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雄胆壮,勇于斗争勇于实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变革现实改造环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四五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引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并且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11.
关于《愚公移山》的种种问题,师生间进行了三次讨论即三次思考。现择其要点,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话说玉皇大帝命夸娥氏二子搬掉了两座险峻的大山,从此,豫南和汉阴畅通无阻,可谓“望望头上天外有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在冀北,河阳的老百姓都欢腾了,称愚公为“移山英雄”。于是乎愚公这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名扬四海,威震五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此事传到县太爷耳中,县太爷觉得愚公为老  相似文献   

13.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严格依据古代寓言《愚公移山》原文,从分析太行,王屋二山不必移。不可移,不应移、不能移入手,阐发了愚公精神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说教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课,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上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明德雨花实验中学高三163班时间:2019年7月15日作课缘由:2019年长沙市雨花区暑期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一、课堂导入——经典之"常读常新"师:班长在哪儿?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班吧,如果现在要你给你们班制作一个名片的话,你会用什么关键词来介绍你们班?  相似文献   

17.
……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队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老语文教师的两堂课,讲的是《愚公移山》。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想说几句话。这里先将师生有关的对话抄录于后: 教师为了要得出“愚公大智若愚”的结论,提出问题:“大家说说,愚公愚不愚?”学生差不多一致回答:“愚!”教师:“愚公的‘愚,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20.
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而在此时,愚公一家人却在埋头苦干移泰山,因为这座山,使他们出远门必须得绕很长的路。为了方便后人,于是,愚公决定要挖掉这座山。山可真高呀,向上望去,望不见顶,却被太阳照得眼花。这时,连愚公最小的儿子也出来帮忙,这儿用手抓抓,那儿用手捏捏,山就一小块儿又一小块儿地被挖下来了,公鸡也不肯歇着,把别人挖下来的碎块衔到另一边,不让他们挖完后再费劲地往边上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