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师生争执因一字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以深深的启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听语文老师讲授刘禹锡的诗歌《望洞庭》时,跟语文老师说:诗中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不正确,应该是‘遥望洞庭山水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楼历代名家诗词注评》等书中,则多作“翠”。笔者认同“色”字,其珲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全册安排了4个读写训练重点。其中“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是在阅读方面的重点训练项目。那么,为什么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与句的联系呢?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句与句的联系,使其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呢?以笔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有一首古诗《墨梅》。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乾坤”借指天地、日月等,为何如此解释呢?我国古代《周易》有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爻,用“--”代表阴爻,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图形,叫做八卦。每一卦代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课《古诗二首》中有一首诗《小儿垂钓》。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蓬头稚子学垂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古诗《望洞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时,我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在读“白银盘里一青螺”时,学生读成了“白玉盘里一青螺”。当时,其他学生都纷纷举手,指出了错误。要在平时,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人苏轼贬官在广东惠州时,曾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高中《语文》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亦引用了苏诗,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现在广东还有这种说法”,并以苏诗为例。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2年第7期刊发了一位老师的一篇教学随笔《当学生提出疑问之后》。 当这位老师讲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上一句写山水翠,意思是山和水都是翠绿的,可下一句又说湖面像银白色的盘子。这湖水到底是翠绿的还是银白的?这么写前后是不是有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是一首经典的古诗,收入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栏目里。这首诗赞颂了严冬群芳凋谢,而梅花凌寒开放,对梅花的倔强风骨表达了强烈的赞赏之情。对于诗歌的第四句“为有暗香来”的“为”字,教材直接给出的注音是wèi,释义为“因为”的意思。笔者认为乍一看将“为”读作四声,解释为“因为”,表面上似乎也说得通,但深究起来,仍有几个方面的疑点:一、语法上的疑点  相似文献   

11.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诗作中与以往风格迥然不同的一首。编者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将其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与《望洞庭》《忆江南》一起列在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的古诗单元中。可见教材编者是将《独坐敬亭山》从欣赏山水的角度让学生学习,这也是有据可考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九册有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句中的“瑟瑟”,书上解释为碧绿色。人们常说“秋风瑟瑟”,“瑟瑟”是个象声词,这里为什么解释成“碧绿色”呢?我们在实习时,学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瑟瑟”是宝石的名称,来自西域,由于宝石的颜色是碧绿色,后来就用“瑟瑟”代指“碧绿色”。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选用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文中引用了曹植《野田黄雀行》这首诗的首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并将其解释为“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似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6课《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在介绍了小鸭子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之后写道:“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句中为什么用“他”而不用“它”呢? 祁东县百吉中心小学 陈中秋 陈中秋老师: 很多老师都提出了你所提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九册《暮江吟》诗中有这样一句诗“: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真珠”一词,有教师解释为“真正的珠子”,亦有教师解释“真珠”即“珍珠”。在我校五年级的一次统一考试中,默写这首古诗时,有许多的学生将“真珠”写成了“珍珠”。对还是错呢?一时教师们众说纷纭。其实“,真珠”就是“珍珠”。《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对“真珠”的解释皆为:真珠同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体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因此,古人所用的“真珠”一词即为今人常用的“珍珠”一词,古人习惯上将“珍珠”写作“真珠”。如唐贾岛…  相似文献   

16.
《景阳冈》(第十一册)这篇课文多年来一直被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以前曾作为“讲读课文”,现在改为“阅读课文”。作为阅读课文,教师应该怎么教学呢?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简单地读故事,本来这个故事是家喻户晓,学生易于掌握,所以读起来一节课就完了。那又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二是与讲读课文教学差不多,这又怎么能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六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册课文《滥竽充数》有“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一句,有些老师认为这个复句是并列关系,有些认为递进关系,到底属哪种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这节语文课上刘禹锡的《望洞庭》。当讲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我以抒情的语言述评道:“作者登高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水愈显青翠,那君山,就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只小小的青螺。这个比喻多么准确、形象、生动啊!我们读到这两句——”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14课《古诗三首》,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编者把这三首七言绝句编为一组,列为讲读课文,揣度其意图,是教育学生: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特征。第一首写出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第二首描绘深秋山村的特色,“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三首展现了一幅夜泊枫桥的幽静孤寂的画面。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0.
作“龙城”、“卢城”皆误——小学语文课本纠谬一则涂宗涛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11册第74页(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第2版),选入唐王昌龄《出塞》一诗,其第三、四句作“但使卢城飞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