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讲了新闻写作的十条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情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说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1982年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的,回顾这几年来的新闻实践,我感到,基层建讯员要避免“四重四轻”。一是不要重写轻学。通讯员一般都是勤于写作的。但是,如果仅仅埋头写稿,不注意学习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很快提高。我在这方面是有体会的。开初一段时间,我一天到晚就是采访、写作,有时甚至一天发二三篇稿,但见报极少。后来,我买了新闻理论书学习,又参加了安徽日报举办的新闻函授大学;同时,还注意阅读《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结果,见报率明显提高。二是不要重数轻质。“以多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11)
本文聚焦新闻业报道样态变迁的两条脉络。从精确新闻到数据新闻,新闻业拥抱社会科学中量的研究路径。数据新闻进一步借由透明来宣示客观,透明性正成为客观性的新内涵。从新新闻到非虚构写作,新闻业则从文学范式转向拥抱社会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路径。非虚构写作与质的研究方法有三个共同的特征:在采访方式上,推崇在自然主义;在记者与受访者关系上,提出向受访者学习;在意义的生成阶段,记者要与受访者达成视阈的融合以求真正的理解。近四十年前,Weaver等学者倡导新闻业要拥抱社会科学,但他们只关注到量的研究路径对新闻业的积极意义,本文进一步提出非虚构写作实践中映射出对质的研究路径的运用,我们将其视作新闻业与社会科学的第二次联姻。社会科学应用于新闻实践,使新闻业日益具有走向理解知识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三)新闻背景写作上应掌握的原则要将背景材料使用得恰到好处,写作上需要掌握以下几条原则:——受众原则。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认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别人都明白,不要以为自己不明白的别人  相似文献   

5.
一些优秀的西方新闻作品,大都具有生动细腻、实感性强的特点,这主要在于记者注意了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观察与描写,注意了描写有关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他们勿需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便能使文章写得引人入胜。 重视现场描写,成为西方新闻写作的一条重要规律。美国新闻学教授曼切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认为,平铺直叙的叙述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状况,表现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会使人身历其境。由此,西方记者在写作中很注意在现场气氛的渲染、细节的选择与描写上下功夫。在作人物的现场描写方面,他们运用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写作应掌握的原则要将背景材料使用得恰到好处,写作上需要掌握以下3条原则:一是受众原则。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认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别人都明白,不要以为自己不明白的别人也不明白”。  相似文献   

7.
我们把握了新闻语言的总的特征以后,再来研究它的具体特点. 红谦和王锦鹄同志在他们合著的<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新闻语言有4个特点:具体、精确、简练、通俗.笔者认为可将其修正为下面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论"用事实说话"--与陈力丹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有同志向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致否定“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却又对新闻写作有无规律不置一词,这样,他们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新闻写作学,从而也否定了新闻学。这事是由尹连根博士引起的。前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去年,《新闻界》刊载了  相似文献   

9.
业余通讯员是新闻传播媒介的耳目和助手,他们是实际工作的参加者.由于情况熟悉.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与专业记者相比,他们有许多优势。在笔者所接触的许多通讯员中,不少人十分爱好新闻工作,且写作基础也较好,但是他们总觉得写不出来东西,常常埋怨自己无能,或有这样那样的思想顾虑,致使许多发生在身边的好新闻悄悄地溜走了。为此,笔者认为,业余通讯员特别是初次入门的通讯员,要想在新闻写作上取得好成就,首先要克服以下三种思想障碍。一、要克服无啥可写的思想认识与一些业余通讯员交谈,他们总会无奈地说:“想写新闻,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必须找到一种能够让读者得到圆满感觉的写作形式,要让读者感觉到事件中的一切都很自然地发展演变到最终的结果。著名新闻学者梅尔文·门彻说过,"学习正确地报道、精确而生动地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用有目的的语言表达核心事实,要求经历严格的训练"。业务训练在新闻写作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在"采、写、编、评"各个环节中,写作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新闻作品的质量。在新闻写作教育领域,不乏经典之作。但一些著作成书相对较早,不适应新闻界  相似文献   

11.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2.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报纸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形象而科学的表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不是不要正确实行舆论监督,不是不要讲究宣传艺术,不是不要新闻工作的特点要继续坚持新闻改革。新闻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的问题。这种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用资产阶级新闻观对待新闻改革,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新闻体制和模式当前新闻改革要做好的工作,一要完善新闻单位内部领导体制;二要把新闻报道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三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四要改革新闻宣传形式我们的新闻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可以信赖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曾给函授学员们送上一句话作见面礼:“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详见1997年第一期《新闻与成才》)。这是多年新闻函授教学的经验之谈。为什么初学新闻写作要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呢?我们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函授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学习新闻写作,固然也应当从新闻ABC入手,但这些新闻基础知识并不深奥,熟悉和理解也不太难,难的是用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写作实践。生活在火热斗争第一线的成年人,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中要不要有情感?从新闻写作是客观地叙述事实这一要求来说,容易得出否定的答案。其实,有些新闻写进些情感,更会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量。这种情感,包括新闻中人物的欢喜、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心理活动的种种表现。请看获得1987年全国新闻一等奖的《九岁小学生夏斐竟被母亲活活打死》一条消息的写作,在交代青海省大武镇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试两门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新闻写作,不管你“喝”过多少墨水,只要肯用功,努力去钻研,就一定会有收获。 钻,首先要树立信心。一些业余新闻爱好者有的只有初中的水平,但他们不畏艰难、执著追求,最终在新闻创作中获得了成功。 钻,要付出行动。初学新闻写作,遇到的难题会很多。如字、词应用不当,不知从什么角度形成写作思路,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大会用。但只要肯钻,勤奋  相似文献   

16.
消息的导语,对读者阅读新闻起向导作用。导语写得好,就能象磁石一样,吸引读者把整篇新闻读完;反之,读完导语就再无兴趣往下读了。因此,新闻的行家里手都十分重视导语的写作。不少记者在写滑息时,几乎有一半时间花在导语的写作上。有的常常要设计若干导语,然后通过比较,筛选出最佳导语。写作导语要新颖、凝练、醒目、明快、生动,这样才有吸引力。然而,要做到上述各点并非易事。本文拟对导语写作存在的十大通病作些分析,也  相似文献   

17.
我在工厂搞职工教育,去年才有稿子在报上发表,其中省级报纸6篇,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有下面几点体会。一、“丑姑娘不要怕丑”。开始时,我写稿子不敢给人家看,怕人笑话。后来,我与《新闻与写作》交上了朋友。《新闻与写作》上的各类文章我看后,都仔细琢磨,尤其  相似文献   

18.
张玲 《青年记者》2006,(14):62-62
过去有人认为,新闻导语有固定的格式,故而在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实不然,新闻报道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写作手法上应朝散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笔认为,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要力求运用散笔法,而这首先要在导语的写作上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经常听到初学写作的农民通讯员有这样的议论和苦恼;“哎呀!我很想写稿,但是找不到新闻线索,不知道写什么好。”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这在新闻学上叫“新闻敏感性”。初学写作的同志,特别是农村青年,由于对新闻工作不熟,虽然经常生活在基层第一线,活动在“新闻宝库”之中,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新闻敏感,缺乏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有“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困难。因此,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通讯员来说,必须  相似文献   

20.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