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主体性:主体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主体教育主要探讨了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而忽视了对教师主体性的研究。有人认为,由于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了教师主体性,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的缺失。其实不然,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恰恰在于教师主体性未能得到合理定位和充分弘扬。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教师主体性问题,是主体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教育的"双主体性"规律与原则,一定要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认识入手,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目标、任务,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努力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主体性成为现实性要靠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主体性教育的实现需要多种途径:创设主体性教育实现的客观条件;尊重学生主体,师生平等交往;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倡导内化等。  相似文献   

4.
"三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彰显各自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主体"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元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和彰显,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时空中的合作,追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实现"共生共长"。从性质上说,"三主体"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共生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从价值来说,"三主体"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建构,让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丰盈,让家长的主体性形成自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张扬和凸显,主体性的缺失为教育敲响了警钟,找到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质上是以主体性方式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学理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承认人的价值和差异的基础上,保护和升华人的存在价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主体性教育表现在学生观上,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价值观上,  相似文献   

7.
高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完善主体性的适应指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教育的主题和实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在教育中主要是通过课程获得培养。从这种意义上说,课程是学生精神建构、主体性发展的主要途径。首先对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其次,提出高校课程体系应是发展大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高校课程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受教育者主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日益得到重视。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主体教育的观念、思想,并在90年代初开始,北京、河南安阳、天津、湖北荆门、深圳、湖南长沙等地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改革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主体性教育思想概述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其核心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主体性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理论新的发展,主体性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中,主体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即指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以新的观点看待教育和教学活动。首先,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往的教育理论仅仅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着重“培养”。主体性教育理论则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谈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概述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对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从研究的范围上来看,其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展开:第一,从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到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从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到研究教师的主体性以及研究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第三,研究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第四,研究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性;第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研究,再从实验研究到理论研究,注重两者的结合。研究范围是如此广泛,研究内容是如此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热潮从客观上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呼…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界,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但人们不敢或不愿多谈及教师主体性,似乎一谈教师主体性,就会削弱学生主体性。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体性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其主体性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我国当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状况,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和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特征,即依赖性与自主性共存、强迫性与能动性共存、压制性与创造性共存,并提出了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从教学论层面纵深到本体论;从义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主体性回归到权利论等几个转变。为深化研究,须进一步从当前的知识状况,个体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权等角度出发,夯实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主体性极为重视,主体性学习和教育成为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话题。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进行教育优化,实现教育价值的更高体现。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基于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的主体性指的是人对自身认识及实践行为、能力的自由把握与驾驭,是对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超越,是人类自身实践的产物,是人性发展的较高境界。主体性教育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将教育过程的主体性视为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之一。它与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客体,否定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集中体现了注重人的主体性这一教育观念和教育原则,反映了教育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衔接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使学生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一、讲解课文重点时,使用电教媒体促进主体性素质发展注重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行为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如果在讲解课文重点时,恰当使用电教媒体,教师不仅进行演示教学,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就会使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小学课文(詹天佑)中,詹天…  相似文献   

2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