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孩子偷偷拿钱,放在谁身上谁都会生气。一向稳重的小李一到办公室便垂头丧气:“太不像话了!怎么也想不到我的孩子竟敢偷钱。”  相似文献   

2.
孩子偷偷拿钱,放在谁身上谁都会生气。一向稳重的小李一到办公室便垂头丧气:“太不像话了!怎么也想不到我的孩子竟敢偷钱。”原来,今天早晨上班时,小李发现几天前放在桌上的零钱不见了,想来想去,觉得是孩子拿的,怎么问孩子也不承认,气得他揍了孩子一顿。孩子承认了,让他去找,满屋子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小李一边说,一边叹气。我给他倒了杯水,向他讲述了我的想法。也许钱并不是孩子拿的,是因为我们放错了地方或者自己花了。大家整日挺忙的,把这种琐事忘掉很正常。孩子之所以承认是因为父母对他的态度造成的。孩子怕打,只好说自己拿的。当父母让…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口袋里不知怎么多了几支幼儿园里的蜡笔;小朋友的玩具神不知鬼不觉地竟成了儿子的囊中之物;孩子进了超市就顺手牵羊拿走点儿东西……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家长会非常气愤,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即骂,而收效却甚微,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相似文献   

4.
“早恋”不是一个完整界定的科学概念,无论是社会学还是心理学,都没有对这样一个概念的界定。它是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教师乃至社会对中小学生过早陷入恋情的一种批判性称谓。成人社会处理少男少女情感问题时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草木皆兵”,看到孩子们男男女女一起接触多了,男同学送给自己的女儿贺年卡了,男女同学经常一起做作业了等等很正常的事,就大惊小怪,一律冠名为“早恋”。实际上,少年时期作为人的性心理发展的重要过渡期,孩子们从原来的“疏远异性期”逐步过渡到“接近异性期”,再走向“浪漫恋爱期”。…  相似文献   

5.
施英 《江苏教育》2022,(16):23-25
<正>所谓“躺平”,是指时下部分年轻人奉行的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躺平”表现为无心学业、放弃努力,也不愿意思考未来。面对孩子的“躺平”,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案例一:考了高分,绷断了弦期中考试之后,小叶的学习状态就完全松懈下来了。小叶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二、年级排名十五,父母对此感到很满意。  相似文献   

6.
乐蒙的表现正是传统“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遗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孩子仍有不少。他们守纪律、爱学习,习惯按照成人指定的路、指定的方式生活,从不提出反对意见。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他们甘愿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成长。 这正是现代教育所应关注的话题。因为21世纪需要的是敢想、敢说、敢做,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谌雁 《早期教育》2008,(2):27-27
我们家的妞妞做事情总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而且从来产着急,无论上幼儿园还是出门,任你急得不行,她还是慢吞吞。请问我该怎么办?妞妞妈  相似文献   

8.
有些事大人最讨厌,而孩子偏偏最喜欢。拿到书,撕!毫不犹豫,那撕书的声音如兴奋剂一般刺激着他。饭桌上的碗垫、汤匙、筷子,扔!只要还有一件,他也觉得碍跟,非横扫下地不可。稍不注意呀,沙发巾扯下来了,茶杯打碎了,他还像个胜利者似的,挺得意地对你笑。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得好玩,嘴上制止脸上笑,孩子以为受到了表扬,摔得更起劲了。可一旦损坏了较为贵重的东西,他们又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大都想当名人。问为什么,回答是名人吃香,神气得要死,还经常上电视,受表扬。孩子产生强烈的成名欲,应该说是教育的疏忽与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中“重树名”的成份较大,加上媒体追逐名人的误导,致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成名欲。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成名欲,帮他们正确认识“名”,十分重要。 首先,要帮孩子认识到,羡慕名人非坏事,但“成名欲”过于强烈就不好了。“追名人”正确的做法是以名人做远大目标,学习名人在成名道路上拚搏的精神,而不要追求那种虚无飘缈的“名气”。如果只要“名气”,而不要其他,则是“虚荣”。  相似文献   

10.
老马 《家长》2003,(Z1)
我在作心理咨询的时候,一位家长朋友向我诉苦道:“我那上初二的儿子这阵子可让人头疼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越来越不听话了。这不,暑假里你越说该起床了,他越赖在床上不动;你越说电视看多了不好,他越盯住电视不动弹;你越想给他讲讲道理,他越说不用你管……您说,多气人!孩子小时候可不是这样,挺听话的。现在,他怎么这样了?我该怎么办?”在我的家教心理咨询中,常常有家长朋友向我倾诉这样的困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对策之一:理解先行从心理学角度看,少年期孩子“不听话”是心理断乳的表现。孩子少年期…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不仅大人,连孩子间也知道比吃、比穿、比玩,比谁家爷爷官大,比哪家爸爸挣钱多。据悉,有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准妈妈去学校接送她,原因是她妈妈比人家妈妈丑,弄得家人哭笑不得。面对孩子的这种比较,我们做家长的是简单呵斥,一概不准孩子“比”,还是怂恿孩子炫耀自家的“长”,贬低人家的“短”呢?我以为,这些做法都不可取。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  相似文献   

12.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13.
14.
班上新插班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怡然,又乖巧又能干,很让老师省心。但渐渐地,我发现这孩子心事重、胆怯,而且不怎么合群,课间常常一个人发呆。家访时,她父亲告诉我们,怡然的妈妈在怡然1周岁时去了香港,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她。怡然从小就知道这一情况,可懂事的她从来不问什么。怡然的父亲去年又结了婚,新妈妈对她很不错。显然,“妈妈”是小怡然心中的一个隐私。一天,班上有个小朋友说:“陈老师,我有两个妈妈。”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个是亲妈妈,还有一个是干妈。我赶紧又问别的孩子,结果,孩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幼…  相似文献   

15.
马老师: 我女儿今年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一天,她突然回来跟我说,班里某某同学与某某同学亲嘴,说他们以后还会结婚.过了一段时间又回来跟我说,某某同学爱谁了,又不爱谁了.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这样的问题,无言答对.没想到在她生日的那一天,同学来家里聚会,无意间说出了某某同学长大了想与她结婚.我知道对这样的问题不能再听之任之了,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提到日程上了.可我不知道对这类问题我该怎么办?希望马老师能给予指点!谢谢!  相似文献   

16.
孩子到了4、5岁时,嘴里开始冒出一些不好听的“脏话”,而且屡禁不止,这是令许多家长讨厌和头疼的问题。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脏话,并不一定了解其意,而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因为这些脏话,都是家庭和学校不常用的。对于孩子来说,是既新鲜又具魅力的,尤其是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什么  相似文献   

17.
谭昕琪 《幼儿教育》2008,(Z2):16-16
<正>女儿4岁,伶俐可爱。她似乎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每天有一大堆问题。这种广泛兴趣,有时真令我们难以招架。前不久,先生买回一套挂历,上面的女孩个个漂亮,就是衣着有些暴露。"要命"的事发生了:女儿一看到这套挂历,就扯着先生的衣角,指着挂历女孩隆起  相似文献   

18.
刘静静 《山东教育》2005,(33):31-31
本案例中的王晓晗小朋友是一名大班的小朋友,积极、主动、大胆、热情,求知欲旺盛。  相似文献   

19.
马虹  赵霞 《学前教育》2004,(7):23-23
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与父母亲人度过了周末后,周一来园时情绪低落,沉浸在对父母亲人的依恋之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也有人称之为星期一“情绪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同我们成人一样,经过了双休日的放松娱乐,到了周一早晨起来,还没有进入“状态”。那么,如何调整好幼儿的情绪呢?教师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这一堂班会课,是由语文书上《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课堂表演引发的。语文课上,我请活泼好动、爱看武打片的李力上台来扮演洪教头,演示把火烧天的招式。表演时他高高跃起,双手握成棒状,拼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