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战时期 ,国共两党实施了各自的土地政策 ,其动机、内容、实行过程及对抗战影响都不相同 ,这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愈战愈弱 ,而共产党则愈战愈强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抗日救亡。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民党由反苏转向反日、国共两党斗而不破都是由于日本侵华所导致的。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不是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3.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后经其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亦成为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缓和国共两党立场上的对立,以至最终达成合作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三民主义再一次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但由于两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从而在抗战中对其实际的践行亦是不同。  相似文献   

4.
5.
机遇是客观的,但又有其主观性,面对机遇如何去把握其为自己所用,对个人、国家、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抗战胜利后面对相同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的不同选择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机遇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章通过对“耕有其田”从提出到推行进行纵论,通过对国共两党推行“耕有其田”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能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是中国革命乃至中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能对教材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党的土地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对教材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扩张图谋,瓦解中华民族抗战意志,彻底实现对华殖民统治,对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大肆破坏,实行文化教育侵略,推行奴化教育。为此,国民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对教育政策加以调整,制定战时教育方案,重组教育资源,提供特定教育服务,维持各项教育秩序。同时,注重统一民族共同意识,以及反抗日本奴化教育。其中政策的内容及实际推行确实有形式化及片面性等问题存在,但从整体而言,为延续民族教育文化历史和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华侨满怀一腔热血,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大业,成为祖国抗战一支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对于这支蕴涵着巨大能量的特殊队伍,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国民政府和中共都为争取华侨的支援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而作为中国人民公敌的日伪,也为争夺华侨力量、破坏华侨抗战费尽心机.本文拟从政策和策略的角度,论述抗日战争中三支主要的政治力量--国民政府、中共以及日伪的华侨政策,并对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告失败的国民党政权从大陆退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始终表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施政宗旨,在土地问题上为赢取民众支持,同样宣传以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为核心,并在各阶段推出多项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虽也包含若干进步因素,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基础的封建性与反封建的目标取向之间的根本矛盾,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被大大扭曲,其土地政策基本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1.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共党内合作形式,是马林与共产国际在对中国革命力量状况作出错误判断的前提下确定的。它将两个阶级性质相互对立的政党强行纽结在一起,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框架,在实践中遭到国共双方党员的强烈反对,导致两党矛盾不断,并促使合作的破裂提前到来。客观分析当时形势,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是可以争取的.而且它还可为中共创造更好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一方面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加强思想控制,也阻碍了高教发展。这是由其阶级本质和自身利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另一方面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并实际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然而它在向中国输出民主革命的同时,也暴露出以苏俄利益为中心的“大国沙主义”倾向,并为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组织机构急速增加,但组织趋于涣散;党员人数迅速膨胀,但党员对党更加淡漠;党部经费大都来自政府拨款,经费不足,许多活动难以开展。在党政关系中,不仅实现不了党对政府的指导、监督,反而处于从属地位,影响到了国民党的执政能力。这种局面的出现,源于国民党中央地方党务设计的失策。但从根本上说,是国民党的主义、政纲、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冲突,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趋势相冲突,它没有广大的民众基础,只能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其主张。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与效果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战时广西政府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粮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和民需,对坚持和支援抗战胜利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原因,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中国社会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鸦片毒化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逐步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的各边区政府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理论主张,还积极将地方自治付诸于实践。中共将地方自治纳入其抗战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地方自治建设,实行民主与抗战相结合,为抗战胜利提供有力保障,给予我们许多宝贵启示。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对于地方自治的探求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