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丹凤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6-27,30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粱梦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系统,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得以演化、发展。这种发展与变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异化的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枕中记》、《邯郸记》、《续黄粱》在动机、艺术手法、主题上的演变,辨析作为文学题材的梦幻故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粱梦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系统,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得以演化、发展。这种发展与变化是一个不断丰富、异化的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枕中记》、《邯郸记》、《续黄粱》在动机、艺术手法、主题上的演变,辨析作为文学题材的梦幻故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继续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社会环境变化、技能失调是社会角色变换等原因,成人必须不断地进行继续社会化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而成人教育的中心职能就是帮助人们进行继续社会化,成人教育是成人继续社会化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成人在其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自主选择。中国的成人教育事业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继续社会化为现实任务和具体内容,而成人教育的最终目标则是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世”历来都翻译为“朝代”,笔者认为不妥。一、“世”有七个义项,但没有“朝代”的意思。将其译成“朝代”显然没有根据且显得牵强。如果译作“朝代”,那么,原文中就应该是“问  相似文献   

7.
“西域”在历史上向来是一个具有稳定含义和一定地理范围的概念,这一概念所包括的范围在不同历史时代曾有过不同的含义。木文依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就“西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在汉、唐、明、清各朝代的地望以及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说: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类似的翻译在其他资料上都可见到。其实,这种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有汉”的“有”不等于“有无”的“有”,而是作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有”作助词,在古代很常见,其用法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9.
黄晓菲 《考试周刊》2008,(18):37-38
中国是文章的泱泱大国,文章从先秦发展到现代经历了不同的变迁.本文从文章的始于年代开始,按朝代对文章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各朝代文章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状态及特征作了简要的整理,以期有助于对文章、文章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神话暗含一种女弃男故事模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于各个朝代且有不同意义的阐释,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由封建说教的产物转变为女子追求自由独立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华山赋综议     
为了弘扬华山文化,展现华山雄姿,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华山赋十六篇,为之作注语译,纵观这十六篇赋文,思想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再现了华山的人文景观,表达了诸多作者对历史变迁,社会兴衰深沉广阔的感受;艺术表现精湛多样,从铺陈、用典、夸张、想象多方面体现了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生肖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毋须质疑,但传统文献中的记载却众说纷纭,而秦汉简牍材料的出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事实上,在秦汉时期生肖文化就已经成熟化,十二生肖名称也逐步定型。而通过不同秦简的记载,可以看出秦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这一变化与当时的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另外生肖文化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杂糅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图腾便是其中一种。因此,通过对秦汉时期简牍材料中生肖记载的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当时的社会变迁与民众思维。  相似文献   

13.
《隋唐演义》书写了以秦琼为代表的隋唐之际的英雄人物,将秦琼身上所体现的道义精神通过私人知遇之情义、江湖是非之道义、家国使命之大义表现出来,而道义精神也让以秦琼为代表的隋唐英雄形象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小说借英雄传奇,倡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关帝信仰盛行不衰,关帝最终成为全民崇拜的神灵。"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亦不例外,其关帝信仰几乎与生俱始,而其与董小宛"到底不谐"的爱情经历最能体现其关帝信仰的虔诚。研究冒襄的关帝情结,或可窥探关帝信仰在整个明清士大夫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16.
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基本面貌虽有不同,但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从潜藏的思想观念到触目可见的文化事相,潮汕文化无不透露出众多的佛教元素,诸如饮食文化中的素食、建筑文化中的寺塔建筑、方言文化中的佛教俗语、民间艺术中的潮州佛乐、礼仪文化中的佛化葬俗、节俗文化中的佛教节日以及组织文化的善堂等,就是其中荦荦大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创作中,经常出现同一题材反复出现的状况。"庄子鼓盆"故事就是一个代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某类故事在流传中本身具有的"集体共享型"的特征,但由于不同体裁的表现手法不同、不同作者的风格和阐释不同以及文人的创作心态的影响,这类故事在同样的框架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因此也得以在不断重复中共存。  相似文献   

18.
语言词汇阐述同类语言区域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确定词汇与特定的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导致词汇的增减变化(Johnson 1996)。在语言学中,词汇对于文化的变化是敏感的,因为它与文化是一一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家庭家族类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小说创造主体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和创造这些作品的作家,把握明清家族家庭长篇小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造纸业的发达,引起文化用具的革新,为书籍的传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