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教育是我国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基础,本文对我国少儿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少儿英语教育对自身定位的原则,探讨少儿英语教育与综合教育环境的融合方式,以期为我国少儿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球一体化,是未来经济的一个趋势,那么不仅仅是经济方面,我国本土文化也会与世界接轨。而发扬中国本土文化同时,与国际接轨是英语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英语教育的本土化对我国英语教育有着的重要意义,本篇通过对英语教育本土化的分析,从现代英语教育的实际现状出发,分析其重要性,使得英语教育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为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我国英语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相同之处的存在,才使得在接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中国人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熟悉感。也正因为如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重点放在大众接受程度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进度,使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培养精通二者理念的相关人才,也是推动两种文化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一个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融合多元文化理念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品质,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与协作能力,最终要成就护生在国际护士职业竞争中占据职业高端。本文举中职护生英语教育教学为例,解析融合多元文化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以求实唯真的职业态度首次提出唤醒、融合、内化的实施三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传统学校课堂模式已满足不了部分人才对英语知识技能的需求,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英语教育产业便应运而生。从语言经济学视角来看,我国当前英语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我国英语教育产业与产业化市场运营机制之间还有一些不适应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大量培养专业化英语人才,促进形成标准规范、竞争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英语教育产业,为我国英语人力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萍萍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68-170+180
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既存在着很强的必要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一种泊来音乐,流行音乐想要获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其必然要与本土的传统音乐相融合。而对于传统音乐而言,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可以很好地借助于流行音乐的大众性、时代性等特点更好地展示自身的魅力,同时也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音乐的融入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流行音乐的传统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拓展流行音乐的创作视野,让我国的流行音乐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更加自信且强势的姿态面临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的音乐文化竞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尽一份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良好训练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尤其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人文背景,作文教学是学生接受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与手段。本文通过中职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在中职作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及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途径,为中职教育中对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搬书本教学、忽视对学生文化方面教育等问题,尤其是忽视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引起"中国文化失语"。文化失语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有效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从现存的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不仅汇聚了民族特质与风貌,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强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是推动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幼儿课程内容,还有助于幼儿爱国情怀、思想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对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现象得到大多英语教育者和专家的认同。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英语专业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是很多英语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拟从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处境及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智慧、力量的主要源泉。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是我国民族的瑰宝,是构建高中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在高中语文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能让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是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展开探索,以期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播离不开语言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高校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能够使得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目前,由于我国教育中过于重视英语教学,致使中国文化处于"失语"的状态,不但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从中国文化界说入手阐述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天津教育》2020,(21):130-131
"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在此背景下,促使我国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此举措积极响应了"一带一路"的号召,更好地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融合价值体现以及具体落实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产品设计应注重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方式有:传统文化以形式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以符号化的方式与现代设计融合,传统文化以意韵化的方式与现代设计融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影的创作应保有自身独特的思想文化特质.不同于欧美国家自由主义与英雄主义,中国商业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想内涵的融合或将成为电影业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文章将中美商业电影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进行对比,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国产商业电影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梳理了中国商业电影与传统文化思想结合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存与发展所形成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意志的缩影。高职英语教学积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定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有益之策,是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必由之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兼顾课堂学习资源的构建,优化教材编写,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学习渠道,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综合素养,坚持教学形式创新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文化导入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逐渐意识到传统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不足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在跨文化学习中提高英语能力就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近年外来文化和本位文化的关系出发,具体论述跨文化学习在语言教育中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另外,本文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承继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文化形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外来文化不断渗入,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削弱。面对如此激烈的文化竞争,我们需要对中学生进行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教育,要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大课题,从而使中学生认知、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其中的精髓,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3):80-81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属于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促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