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当代河南作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自我独特的乡土情结,同时将中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理性的呈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建构起新的中原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2.
3.
当代河南作家的小说表现出以权力崇拜、家族意识和恋土情结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根性。这是由河南的文化传统、乡土特征决定的。从建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这种乡村文化根性应予以否定,但河南作家对此表现出复杂暧昧的态度。新世纪的河南文学要想寻求更大的超越与突破,作家们必须认真反思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的小说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这种独特性不仅在于其小说外在形式上的民间性和通俗化,更在于赵树理本人一贯坚持的民间立场和精神上的个人性。龙其小说的语言包含着多种民间文化因素,试就语言的可听性、口语化、形象性、戏剧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民间文化形态从被遮蔽的境遇中逃出,成为新文学传统中一个重要精神资源.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受到知识分子的格外重视.民间文化形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大致有三种存在方式,即在政治话语之下的隐性存在;精英意识之下的探索审视;融入野地式的回归热爱.从这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分析民间文化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关系,可以辨别不同作家的写作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鲁迅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情结不仅体现在他对国民性批判的视角与指向上,同时也体现在他对民间文化中的民主性、原发性因素的挖掘与发扬上.批判与眷恋、决裂与回归等复杂情绪都从他对农民形象的深度刻画、对乡村纯朴人伦关系的诗意描绘与对童年的深情回忆之中表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他早期小说中通过描述湘西的风土人情,构筑了一座理想的“人性神庙”,美化了富于原始意味的民间文化生态,并以之作为理想的文化重建的原点。沈从文“退守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具有不同于五四诸多启蒙作家的前瞻性与超越性。  相似文献   

8.
大江健三郎的许多小说都和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充分反映在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环境的营造、小说的象征体系上。他用现代意识重新观照民间文化,立足边缘,对占据中心地位的主流文化形态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可以说,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大江边缘书写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
古朴雄浑的东北地域风情,孕育了呼兰河的女儿,造就了她独立不羁、追求自由的精神。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风情,洋溢着淳朴的民风乡俗、古朴洪荒的原始自然的特点。萧红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她能脱离三十年代的普遍空气,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细致地描绘了下层人们承受的生活苦难和对抗困境时的乐观、豪情和坚强,热情地抒写了民间社会自在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46):193-194
延平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勤劳智慧的延平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把这传统的文化资源运用到我们的剪纸创作中,引导学生去了解它、挖掘它、研究它,使之得以传承,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在剪纸学习中,从传统的文化中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加以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分析目前河南省土地流转工作的突出问题,探索以优化土地流转环境,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为载体的对策,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对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原文化的定义、发展阶段、特点、与相关文化的关系、特质进行界定,对中原文化的内容进行全面研究,以及对商都文化进行界定,对商都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原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论述了中原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抢救"、"研究"、"造势"和"创新"四个方面对其传承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潜力和空间巨大。充分发挥河南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中原综合竞争力,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对以岭南文化为特征的广西文化的影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除了民间的天然影响、各朝各代政府的政策影响外,历代中原文人流寓广西,对广西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唐代的柳宗元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移风易俗等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端,保护和弘扬中原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际国内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向数字化趋势发展,中原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原文化数字平台设计存在着分类困难、中原文化遗产数据庞大,以及平台建设更新方便性设计等难点。根据中原文化特点,把该设计平台分为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新闻动态模块、资源欣赏模块、学习体验模块和管理操作模块。利用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跨区域文化交流,把中原悠久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促进中原地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有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的政府,必然会明确其在根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集中力量加强文化的保护与建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遏制短期政府行为,以战略的规划理清城市发展前景与功能定位,以凸显文化特色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与潜力,以传承和创新来推进文化的发展与提升,以体制和政策来规划引导文化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循环型中原,就是要把企业作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发展的主体,坚持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并重,建立适合河南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模式、政策框架、法律支撑和社会体系,在企业、产业、园区、社会四个层面共同引导、推进和支撑全省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优化河南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河南建设成为循环型区域和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普遍存在经济贡献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金融创新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待完善。为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原经济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及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中原文化在赣鄱区域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化不仅是植根于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原文化逐渐播迁到原百越民族居住的广大南方地区,并使当地土著文化融合进汉文化圈,其中对赣鄱区域土著越族汉化的影响,经历了秦汉四百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