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元璋的“壁画” 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命人将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及于我。现在绘成这些画面,就是要使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还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封在潞州,其子孙繁衍甚广.本文通过对<明史>及地方志的考证,列出了沈府亲王、郡王世系表,并揭示出沈府既给百姓带来一定灾难,又给后人留下一部分可观的著述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略谈靖江藩王与桂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政权。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主义的集权统治,他先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封藩,二是废相。朱元璋对他的子孙,采取“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的制度,目的是为了既能屏卫天子,又不至于“尾大不掉”,重蹈汉、晋封王的覆辙。然而历史的发展变化不象朱元璋所想的那样,在他去见上帝之后,建文帝开始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夺取了帝位,朱棣即明成祖。燕王朱棣发动兵变,表明了朱元璋的封藩,和君权高度集中的明朝政治是格格不入的。故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封在潞州,其子孙繁衍甚广。本文通过对《明史》及地方志的考证,列出了沈府亲王、郡王世系表,并揭示出沈府既给百姓带来一定灾难,又给后人留下一部分可观的著述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腊八节     
腊八的由来:腊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冬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日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牢监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不同时期嗜杀的心理动因多有不同,或缘于自卑、或缘于猜忌、或缘于为子孙"削刺"的初衷、或缘于理想主义者作"救世主"的浪漫理想、或只是在社会教化下无意识的从众。探讨其嗜杀缘由,我们既要分析其在不同事件上的个性心理,又不能忽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教育后代、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关系到统治阶级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历代统治者无不将此作为一项长久的战略任务来认真对待。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巩固一姓皇族的统治,不少封建帝王善于总结统治经验,并运用于教育子孙之中,呕心沥血,殚思竭虑,期翼后代成为卓有才干的继承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人。朱元璋出身于贫苦的佃农家庭,少时为地主放牛,倍受剥削和欺凌。至亚四年(1344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朱元璋的“壁画”明太祖朱无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命人将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至于我。现在绘成这些画面,就是要使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还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一律穿麻鞋,坐竹椅,睡藤床;二是出城远游,一律步行。他还要求子孙后代“戒骄侈”“恤民情”“用仁义”“安百姓”,以此来守业。由于朱无璋“教子以德”,因此他的后辈儿孙们都很有才学道德。  相似文献   

9.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前,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们,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便是悲剧的开始。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面对着那些拥兵在外,早年便跟随着爷爷朱元璋征战的叔叔伯伯们,他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尤其是这些藩王中有一个非常有才的,非常彪悍的人物,这人便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建文帝的亲叔叔燕王朱棣。  相似文献   

10.
正【一】当今世界,人们追求生而平等,但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不平等是人类历史与现实的真相。"朕本淮右布衣"——这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的口头禅。他确实出身寒微,但是朱元璋的口头禅只能他一个人独享。其他人谁也没有胆量对朱元璋说"陛下本是淮右布衣"。朱元璋从小跟着父辈为人佣作,后来当了和尚,又参加了被称为"贼"的起义军。登上皇帝宝座后,他对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总觉得不光彩。他要包装自己的过去,要把自己区别  相似文献   

11.
论刘基在建立朱明王朝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在建立朱明王朝中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另一方面是辅助朱元璋开国立政、建立明初社会政治制度、巩固了大明统治.刘基以儒家有用之学,附会阴阳风角,实现了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理想,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持怀疑态度,也对<孙子兵法>一些兵学理念持批评的态度,但他并未因此否定<孙子兵法>固有的兵学价值.朱元璋汲取孙子兵学思想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朱元璋评判<孙子兵法>作者,明显受时代的影响.他对<孙子兵法>的个人情结,显然受他身边爱好<孙子兵法>侍臣们的影响.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在治军与实战之上,这些层面都折射出朱元璋本人对<孙子兵法>兵学精髓思想的借鉴与应用.因此,<孙子兵法>是朱元璋军事思想成长的重要养分.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他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我们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黎林 《语文知识》2001,(11):32-3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识字不多,所以最讨厌手下大臣说话、上书卖弄文采。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写了一份报告,要求速办五件大事,这份报告竟有一万七千字。朱元璋让人读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和祠堂里祭祀祖先是有选择的.祖先因为子孙的成长和增加,面对被新去世的子孙取代、失祀或失去个人性格的危机.因此,祖先可以是善意的、泽惠子孙的,也可以是恶意的、嫉妒子孙的.祖先和子孙之间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香港新界粉岭围彭氏宗族通过太平洪朝、清明和太平清醮等周期性的节日,一方面组织地域社会人群、确认宗族成员身份;另一方面调合地域宗族里的祖先和子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祖先"和"孤魂野鬼"之间,小心翼翼地祭祀拥有集体性格的、既亲近又疏远的"先祖",免使其沦为无祀的游魂野鬼,危害生生不息的子孙.  相似文献   

16.
青田隐居是刘基由仕元到仕明的转折点,其中的疑点也颇多。我们认为,刘基辞官隐居的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九年春夏之际,其原因包括元王朝崩溃、自己被降职等多个方面,但与方国珍无关。在隐居青田期间,刘基的心态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对朱元璋集团的态度也由排斥转变为支持。刘基本无出山的打算,在朱元璋集团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出山,并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  相似文献   

17.
涂国文 《初中生》2018,(9):9-11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如果在自己写的文章中竟然看不到自己,那该有多亏啊!譬如这篇《在逆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多好的一个题目,可是被写坏了,作者自己在文章中缺席,变成替古人打广告了.尽管文章所列举的孟子、苏轼、司马迁、李清照、左丘明、孙膑、朱元璋和曾国藩等人的事迹都十分感人,可是与作者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心里永远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却是写作的一个大忌.  相似文献   

18.
美国钢铁大王威灵顿·波特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可他的子孙却都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他定下遗嘱:自己死后,除了给每个子孙留下3万美元创业基金外,其余财产都冻结起来,直到自己在世时最后出生的一个孙子去世12年后,曾孙们才能分到遗产。威灵顿去世后,他的子孙从富二代变成穷光蛋,只得尽力自寻生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曾孙辈孩子们的父辈一直在勤奋打拼,生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多认为朱元璋得天下之前重用知识分子,而得天下之后又迫害知识分子.我以为不然,朱元璋在创建和巩固明王朝过程中,始终重用知识分子.摧残杀戮知识分子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产物,与朱元璋个人的品德无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试验修订本)明清部分,共有历史地图3幅、历史图片2 8幅、文字史料6则。【例1】材料一 史载朱元璋的法治思想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明史》材料二 锦衣卫印图文释读材料一引自《明史》,朱元璋在长期实行严刑峻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修改“畸重者七十三条”,并对皇太孙朱允汶说了上述这段话。这表达了朱元璋的法治思想及其原因、意图。材料二是锦衣卫的官印,制造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 78年)。锦衣卫是朱元璋时设立的特务机构,直属于皇帝,拥有自行侦缉、逮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