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本文要探讨的阶段既不单指时间意义的阶段,也不单指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绝非是将二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因为已在全国展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下的人文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2.
庞慧 《新疆教育》2013,(9):58-58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语文教育盾量。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段磊 《中小学电教》2007,(12):67-68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审美对每一个人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审美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语文课不仅要关注教学程序的流畅,学生语文知识的扩展,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情操的陶冶。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  相似文献   

6.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人文品位和审美情趣。”新教材改革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强调语文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新的语文教材在选材上突出了人文性,这也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语文教学过程。本文试图就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新教材蕴涵的人文因素加强审美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一、利用课文中再现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通过演示与再现、诵读与品味、想像与创造等手段创设审美情境。同时,在审美教育中需要注意审美体验的个性化、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在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作了详细的阐释与要求。核心素养的建设具有诸多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生的规划与建设均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就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审美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提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七年级课本按照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思路来建立整体框架,第三单元是属于人与自然的范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析出理出多层次、多方面、多种类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感受认识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吴玉梅 《甘肃教育》2007,(11S):24-24
语文是以思想性和人文性为特征的,而其文学性又最能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内容进行美的加工.让学生在美的想象中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深情浸润语文教材.在审美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挖掘其中美的意蕴与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融合在一起。正如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的那样:“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格。”  相似文献   

11.
美是一种一直被人们关注和追求的精神文化,能够激发人们的体验情感和精神个性,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能够激发高中生体验和探求美的心理,让学生能培养出多元化的鉴赏角度和审美个性,实现学生整体的审美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占今中外,天上人间,风花雪月,草木虫鱼……无不包含其中,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笔丰厚财富。召之即来,取之不尽。在教学中只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加强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审美教育.而后是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获得审美教育和审美教育有哪些任务。这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也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7.
刘宏亮 《中国教师》2009,(Z2):456-456
<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渗透点,随机渗透。课文《黄鹂———病期琐事》中,作者孙犁用黄鹂的生存环境的变迁,来寄寓政治环境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联系课文中黄鹂的种种不幸遭遇,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有些鸟类已经灭绝,还有不少已濒临灭绝。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明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见缝插针,巧妙渗透。又如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让学生体会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情感的影响,对生命的启迪作用:史铁生在二十岁时下肢不幸瘫痪,青春韶华,其苦自…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的内容、方法和表现形式中,蕴含着无限的、神奇的美学因素。教师要善于把握数学美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的情趣,从而使得学生的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教师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投入到审美教育的工作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使得高中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