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其心理基础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粤东影响形成的"客家人"及其认同概念,而其历史基础则在于自唐宋以来赣南先民与明清时期流民之间相互"层累"地构成客家建构所必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推进赣南的客家研究,一方面应对赣南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认定客家的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展开对赣南复杂而多元的区域文化研究,特别是必须在历史进程中把握这种区域文化之形成,重新认识赣南"客家形成"之历史背景。必须开展一些个案式的研究来展现赣南的区域历史进程及其被"制造"成文化表象,并进一步被人们运用这种表象"建构"成客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赣、闽、粤边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理区域和社会空间,有着特殊的区域人群和文化。这里既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也是畲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畲族与客家人及其先民共生、共聚、共融,为赣闽粤边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共同打造了绚丽多彩的“客家文化”。由此,赣闽粤边区的畲族与客家及其相互关系,也成为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宁化石壁地处赣南闽西交界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历史上客家先民最重要的聚居地与再迁出发地,见证了客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是客家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地域性标志。客家文化应由"前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和"后客家文化"三部分组成。作为"客家祖地",石壁集中体现了"前客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漂泊中的宗法文化、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客家"论者否认血缘文化在客家形成过程中之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客家先民”之先民——赣南远古土著居民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北方汉民进入赣南之前,这里曾先后生活着古越族和山都、木客等土著居民。他们受北来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而逐渐被同化,最终成为了客家民系的一因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客家先民"。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居聚落是客家人对自身生存、生活环境进行精密思索创造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聚落环境被逐渐赋予关于自然、文化与社会的深远意义,成为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本文试从建成环境意义的角度出发,就客家民居聚落空间图式的系列形成过程探析客家民居聚落环境的意义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6.
客家园林是客家文化重要的表现载体。客家地区社会环境是园林景观形成的制约因素。客家聚落景观中山、水、植物、建筑四要素的构成是客家园林形成的物质基础。客家园林形成于南宋时期,从属于区域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包括存在于客家地区或者在客家住地之外的,以客家文化理念为指导思想、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供人们聚集、游憩、观赏的园林。  相似文献   

7.
客家聚落景观丰富多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生存危机.本文从行为地理学角度出发,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客家聚落景观感知面临视觉迷失、听觉迷失、触觉迷失和灵魂迷失,其根源既有景观基因的流失和传承主体的更新等内因,也有城市聚落文化的冲击和文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外因.要重塑客家聚落景观感知,就必须注重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并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赣南已经设治,从那时开始,已有中原汉民陆续南下进到赣南山区。但是,大批客家先民进入赣南,则是在唐宋时期,他们成为了客家民系的直接源头。元、明时期,江西中部的一部分姓氏又先后迁入赣南,他们与先期的姓氏相融而成为"本地人"(又称"老姓氏"或"老客家")。明末清初,闽粤客家大批倒迁赣南(他们又被学界称为"新客家"),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客家的现代格局。  相似文献   

9.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培育创造了艰苦奋斗、创造"第一等工作"等苏区精神;赣南也是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在历经关山、转徙万里的过程中,凝练出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客家精神。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赣南师范学院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培育形成了具有赣南师范学院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丽江古城与青岩古镇在资源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青岩古镇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资源状况、产业链发展、管理方式三方面,对青岩古镇与丽江古城的发展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青岩古镇旅游发展需采用营造古镇氛围,开发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镇品牌根植于城镇特色,如特殊区位、特色风光、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城镇品牌与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服务品牌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目前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和制度性障碍的存在,城镇生产要素还不能在城乡之间、城镇之间以及城市与城镇之间顺畅地流动,从而制约了品牌城镇的产生和城镇品牌的经营。城镇政府只有充分发挥城镇居民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的积极性,经过长期悉心经营,才能创出城镇品牌、维护和发展城镇品牌,增加城镇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小城镇的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发展小城镇的弊端进行阐述,提出了对大力发展小城镇政策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经济相互促进,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老河口市和襄阳县依托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优势,形成以农副产品和资源加工、贸易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农兴镇、以镇促农,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育小城镇经济是推进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本从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出发,指出小城镇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群或重点镇的培育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方向;乡镇企业是推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并进一步探讨东西部地区在发展道路上的不同定位。  相似文献   

16.
龙羊峡作为黄河上游一个水利工程型小城镇,因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而产生,具有明显的“人为”和“镶嵌”特征。文章通过对龙羊峡三十多年来社会变迁历程的浅述,分析了变迁的原因,考察了龙羊峡镇与周边农牧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其变迁历程对其他类似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参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乡镇债务问题在诸多的农村问题中显现出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乡镇债务不仅结构形式多样,而且情况复杂。究其原因,有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足、政府职能错位的因素,也有财税体制缺陷的因素。如何既能有效化解已有的债务,又防止新债务的产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转换政府职能、改革调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和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的监督管理制度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乡镇债务持续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思县系广西防城港市的市辖县,目前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镇的密度明显偏小,城镇发展的任务相对艰巨。而影响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山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人口规模等。但上思县城镇发展的动力也较明显,具体表现在政策动力、区位动力、山地旅游资源动力及少数民族风情动力等。并在立足于上思县现有城镇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上思县未来城镇空间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旅游小城镇是以旅游产业为重要动力推动乡村向城市演进,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小城镇具有资源基础的特色产业发展的城镇.作为文化遗产型旅游小城镇,河南省淮阳县正在形成以文化节事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小城镇景观体系,构筑出公祭、庙会、节事、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形态.  相似文献   

20.
社区体育即基层社区内的群众体育.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访问法等,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城镇社区体育现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