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运萍 《教育与职业》2006,(36):158-159
不同学习方式有不同的师生观,文章对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观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在接受性学习中教师是传知者、主导者、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启思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引起了教育变革,适应这种变革我国中学教育应引入研究性学习。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应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加以考虑,同时,要注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为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把这种模式真正运用好、贯彻下去,我们仍感任重道远。而建立恰当、完善的评价体系,正是发现不足、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1.评价的主体:学生由评价的客体转变为评价的主体。传统教学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由教师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没有发表评论的权力。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实施学习计划。教师只是学习活…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乃主体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倡导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形成一种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促进素质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教学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接受性学习,一是发现式(属于研究性)学习。加涅把学习分为三类: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前两类属于积累知识为主的接受性学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含义及创新性、过程性等特征对教师教学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教师逐渐转变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以及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的旧观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更新,有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旁观者知识观使“接受学习”成为可能 ,也使历来的教学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时只是落实为“主动接受”。参与者知识观始于对“先在本质”的拒绝。“先在本质”不被信任之后 ,“对话”、“互动”取而代之。参与者知识观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11.
旨在探索实践计算机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法”在EXCEL电子表格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配制度的改革及高校的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必须转变思想,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就业观念,才能以良好的心态正视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掌握择业、就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学员自律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学员的构成情况、影响其自律学习因素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掌握学习方法、整合资源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学员自律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研究了初中生学习理科课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发展情况.经过标准比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初中生在理科课程学习中内、外动机是相互促进的,二者对学习策略的影响都很显著.学习理科课程时监控策略运用最多,而精加工策略运用水平不高,这可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然而 ,这一课程又同时被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 ,从而使人们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产生了种种模糊认识。一些人认为 ,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只是名称不同 ;而另一些人认为 ,研究性学习是比探究学习更加“高级”的学习方式 ,它应该包含探究学习。本文提出 ,应该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探究学习的特殊形式 ,主要用于面向跨学科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 ;除了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以外 ,还应该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8.
Inquiry-based learning (IBL) is promoted as a teaching approach that can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BL can be categorised according to scale (e.g. tasks, course/module/paper, degree), mode (structured, guided, open) and framing (information or discovery-oriented). Our research used a survey instrument to determine how student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processes and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ILOs) varied in response to courses with different modes and framing of IBL. The survey was completed by 940 students in 15 IBL courses across a range of disciplines and levels. All types of IBL courses were well rated by students for encouraging learning processes and ILOs congruent with a well-designed inquiry experience. Regarding modes of IBL, there was a clear hierarchy from open (most highly rated) to guided and then structured inquiry. For the framing of IBL, courses using discovery-oriented IBL were more highly rated than information-oriented IBL. Overall, the most highly rated course design was open, discovery-oriented IBL, but other types of IBL remained important in terms of developing research and inquiry skills. To determine whether all types of IBL courses are promoting enhanced ILOs compared to more traditionally taught courses, a comparative study should be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19.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意义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体现。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稳定学校教育质量,反映课程教学动态、促进讲课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建立着手,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来阐述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在实践中探讨如何巩固这一制度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性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开发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指导者需要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界定、类型;同时,也需要掌握探究性学习开发的具体模式,从而为这种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