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和偏执等心理危机,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保证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采取把非正式干预和正式干预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机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等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外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逐渐凸现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由单一经济贫困转化为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事实上,仅靠经济救助很难从根本上有效遏止这一转化过程,要解决高校教育中的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与经济资助体系相结合的"贫困心理"干预体系,使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在经济和心理上双双"脱贫"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基于心理弹性的视角,文章从健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外界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旨在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往往会产生弱势心理.弱势心理的产生,固然与他们经济的贫困有关,也与就业期待、归因偏差等因素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心理干预是消除或改善贫困大学生弱势心理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勇 《考试周刊》2010,(40):208-210
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往往会产生弱势心理。弱势心理的产生,固然与他们经济的贫困有关,也与就业期待、归因偏差等因素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心理干预是消除或改善贫困大学生弱势心理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从马家爵事件以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关注大学生贫困问题并努力为他们解决经济负担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由于家境贫困而导致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自卑、焦虑、孤僻、敏感、多疑、嫉妒等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 《教育探索》2008,3(4):116-117
大学贫困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当代贫困大学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他们不仅身负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承受着因物质贫困带来的诸多精神压力,其心理负荷远重于一般学生,更容易引发诸多心理困扰,造成各种心理缺陷。关心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高等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通过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明确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任务;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策略建议,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提高应对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有经济问题,还有包括思想、心理、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加强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立志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典型榜样,激励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建立社团组织,提高贫困大学生实践能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富观。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经济条件、学校老师、周围同学、本人学习成绩及兴趣爱好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多具有自卑、孤僻内向、焦虑紧张、敏感多疑等负性人格特征。为了让其养成健康良好的和谐人格,在对他们着力经济资助的同时,必须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依靠同学和朋友帮助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加强逆境成才教育、大力开展团体活动,拓宽就业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贫困,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之人。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化的失范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要坚持心理扶贫与物质帮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起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的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创业过程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心理问题:自我认知不准,创业意识淡薄;存在畏难心理,创业体验匮乏和依赖心理重,创业心理品质不良。通过开发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预防和调适她们创业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自我认知,帮助她们树立希望、培养乐观心态、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创业韧性,能有效提升她们在就业创业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90后"大学生正面临着求职择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实现人生价值。"90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其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受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考察"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正面心理和负面心理的状况调查,从家庭、社会、学校文化教育、自身心理素质四方面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从而将此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解困资金太少不能满足需要、银行“惜贷”使助学贷款困难重重等是当前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如下对策:优化资助模式,以助学贷款代替学费减免,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勤工助学代替困难补助,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设立“服务契约贷学金”;积极拓展助因资金来源渠道,从农村挟贫贷款中划拨教育挟贫,建立经营性勤工助学基地,实现资助资金再积累;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主体职责,改革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勤工助学提供时间保证;加强信用立法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并举。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不仅是物质问题,贫困会对大学生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对贫困学生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扶贫。勤工助学对高校贫困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焦虑心理,锻炼贫困学生交往能力、消除心理闭锁,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消除贫困生的偏激心理等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导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相应增大,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展多种心理辅导形式的活动,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笑对贫困,直面人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能很好地走上社会。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职院校农村贫困新生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与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冲突得不到及时调整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应深入分析了解贫困新生面临的各种心理冲突,完善助学体系,提供贫困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引导贫困生正确评价自我,正视新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树立科学学习观,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心理保健技巧,远离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