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丽敏 《教师》2013,(28):14-14
幼儿攀比是一种不可忽视、需要引导的现象,目前已经成为幼儿园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减少幼儿的攀比现象,要探讨幼儿常见的攀比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攀比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合作,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以引导幼儿心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幼儿攀比行为概念及现状情况,分析了幼儿攀比行为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部分幼儿家庭经济水平较高、家长对幼儿溺爱、教师的错误教育行为以及家庭与幼儿园联合教育的缺失等。并且提出了关于消除幼儿园中幼儿攀比行为的一些对策,如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正确处理爱与溺爱的关系,教师对幼儿进行无差别对待并且积极开展家园教育合作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幼儿中常见的攀比行为进行探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合作、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直认为,攀比心理存在于家长及中小学生之间,3岁~6岁的幼儿还不懂事,是不会有攀比心理的。工作一年后,我发现幼儿之间也同样存在攀比心理,如何进行疏导,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心理状态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人的一生。由于攀比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本文对青岛开发区三所幼儿园展开调查,从家庭和教育环境以及幼儿自身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幼儿攀比心理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许多成人认为,孩子没有在社会上攀比、竞争的经历,不该有嫉妒心理。但研究资料显示,有不满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给其他婴儿哺乳时,就出现心率加速、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甚至哭闹起来。当孩子长到5、6岁时,妒意会更频繁地袭上心头。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嫉妒行为,成人应怎样正确对待呢?一、幼儿嫉妒行为的表现嫉妒是一种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幼儿的嫉妒是幼儿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幼儿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  相似文献   

7.
刘霞  熊敏捷 《母婴世界》2012,(4):100-101
儿童适当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心。因此,家长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时,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防止出现攀比成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 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透视校园攀比现象,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堃 《成才之路》2011,(17):I0015-I0015
(1)不要揠苗助长。有些家长觉得,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部分知识内容。而美国的早教理念认为,要适应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孩子多观察,用语言进行比较和分类。(2)不要因攀比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你看,那个谁家的孩子怎么学得那么好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攀比会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受挫感,从而开始消极地面对学习。这个时候,应该采取鼓励的策略,关注幼儿个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透视校园攀比现象,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春霞 《幼儿教育》2001,(12):27-27
有些家长很喜欢给幼儿佩戴各种小饰品。其实,给幼儿佩戴饰品有百害而无一利。胸花幼儿佩戴胸花确实挺漂亮,但胸花上的胸针却很危险。因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运动过程中,胸针很容易剌伤孩子。手镯有的幼儿喜欢炫耀手镯,这就导致其他幼儿也闹着向家长索要,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攀比心理。其次,有的手镯造型精巧,幼儿在摆弄时会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另外,有些幼儿还因为怕弄坏手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如竞争激烈,家长攀比心理强,应试教学。接着阐述了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如影响幼儿智力发展,不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将幼儿天性扼杀。最后提出了相关举措,如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法律规定,保证幼儿园规范性;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性。  相似文献   

13.
攀比是人类社会的心理现象,是每个社会中的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在当今社会虚荣攀比尤为风靡,成为引发各种犯罪的一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少年儿童中很广泛、很社会化的虚荣攀比透支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文明道德的形成和学习的进步,这并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4.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攀比从学理上的理解仅限于负面。汉语对攀比的词意解释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1]从文化、心理和行为的视角,对攀比现象的理解则不限于负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  相似文献   

15.
“攀比”是每个中学生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中学女生的攀比心理,更具有其典型性。 1.学习攀比。中学女生最突出的攀比就是学习上的攀比,她们尤其看重与中学男生的学习成绩攀比。因此,女生一般学习努力、作业整洁、发言积极、实验认真,有些男生甚至成为她们超过的目标。 2.美的攀比。中学阶段的女生追求美更广泛,如注意语言的表达、行为的规范、仪表的庄重、艺术才能的外露等,这种攀比,给人一种成熟之感。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目的 我园大部分幼儿为部队子女,这几年也相继招收地方的子女来园学习。由于这特殊的组成,部队子女与地方子女在园的日常生活中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社会化的行为表现方面。军旅生活使部队子女有机会与父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参与地方的社会活动少,有特殊行为的表现,在同伴间攀比谁的爸爸官大,嘲笑朋友,缺乏同情心,好争斗,易  相似文献   

17.
刚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前专业师范生,在了解幼儿的行为以及如何对待幼儿的行为上,常常存在困难。比如,运用哪些方法才能正确观察幼儿的行为,把握幼儿行为的变化;如何解读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行为代表什么含义,幼儿为什么表现出这些行为,幼儿有什么需求;当看懂幼儿的行为意图后,教师该如何满足幼儿的需求,如何预防或制止某些行为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18.
1.活动背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特别爱买零食吃,而且特别爱攀比,说我爸有钱,我叫我爸买什么买什么……我妈更有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今天我当家》。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攻击行为是幼儿一种典型的问题行为,在幼儿问题行为中出现频率很高,影响久远。儿童在幼年习得攻击性的行为方式对于他们日后的行为方式具有不良影响。文章从认识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成人处理幼儿攻击行为所采取的无效策略,提出应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攻击行为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问题行为一般都可以在幼儿与成人的互动中找到关联性,家长对幼儿行为的不当反应强化了幼儿的问题行为,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影响了幼儿行为的发展。面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成人要接受幼儿的想法和情绪,设置合理界限;学会观察和适当介入,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恶性循环;倾听幼儿的心声,主动关注幼儿的需求;正确传递成人的感受与想法,给幼儿更多信任与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