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小静 《中学历史教学》2004,(11):F002-F002
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当中国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时,印度的佛教和佛教雕刻艺术也传入中国并逐渐中国化。石窟艺术既是中国古代雕刻雕塑绘画艺术的结晶,又是统治者对佛教宣扬的结果。在中国的大量石窟中,云冈、龙门和莫高窟被视为三大石窟。左边的三张图片为三大石窟的代表性作品。事实上,每一个石窟的作品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超不是一张图片就能表达的,这里只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己。  相似文献   

2.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它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  相似文献   

3.
克孜尔石窟营造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一个多世纪。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石窟,从窟形到壁画艺术深受克孜尔石窟的影响。本文以莫高窟与克孜尔石窟中画幅内容相同的故事画为例,从表现形式、构图艺术上对比分析,说明克孜尔石窟与莫高窟之间的源流关系。以此证明莫高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克孜尔石窟中的故事画,并使佛教故事形式更完美,构图更巧妙,内容更丰富,篇幅更宏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建造的第249、285窟为切入点,由它们展示的佛教石窟从洞庭建筑、塑像、壁画逐步中国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魏迁都洛阳前后 ,在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广大区域 ,先后开凿了一批佛教小石窟 ,形成众星拱月的洛阳石窟格局。洛阳北魏小石窟群的造像脱离了云冈石窟造像模范 ,石刻造像所体露的神秘、无畏、健劲被清峻、玄远所取代 ,秣菟罗、犍陀罗风格一变而为中国“褒衣博带”式的“秀骨清像” ,体现着外来艺术中国化、本土化转变过程中的特点。它与龙门石窟一起 ,标志着中国石刻艺术风格的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6.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保护五十年樊锦诗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它与中国许许多多石窟一样,是开凿于河畔山崖的佛教寺庙。石窟前有河流流过。石窟的建筑开凿于酒泉系砾层上,因石质疏松,不宜精雕细刻,故采用壁画与泥塑彩绘的艺术形式,表现佛教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阿艾石窟修建于唐代安西都护府时期,位处西域龟兹腹地,壁画题材深受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阿艾石窟从洞窟形制、壁画题材、绘画技法都体现出盛唐时期莫高窟壁画的特征,阿艾石窟壁画是佛教向东逆向传播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东部佛教石窟群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群,该区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东部石窟中遗留下来大量的佛教题记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为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古代文学和区域历史地理等提供了丰富资料。该区域石窟具有数量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与地方达官显贵有密切关系。现今许多石窟题记风化破损,及时保护和整理这些题记文献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地震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极其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地震区的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必须科学地估计它可能受到的地震威胁。本文以莫高窟为例 ,结合本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历史地震特征以及场地条件 ,探讨了石窟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文中所给出的不同概率水准的地震动参数可作为莫高窟动力分析和抗震加固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雄伟石窟     
刘紫琪 《新作文》2013,(6):9-10
1号车厢: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比如聚落、服饰、建筑、音乐等。我国的人文风景资源丰富,各种佛教建筑、纪念名人的祠堂、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等等,它们都是我们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录和见证。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下面请进入1号车厢,参观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云冈石窟。  相似文献   

14.
敦煌艺术,是建筑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的综合艺术。这些艺术品主要产生于中世纪的敦煌之地,大宗的是石窟建筑及石窟内的彩塑壁画,主要是表现佛教内容的,或为佛教服务的,因此说,敦煌艺术实际上是宗教艺术,并以石窟艺术为其代表,一般所说敦煌艺术,即指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所有石窟的总称,即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计约500多个。尤其莫高窟是举世保存最好的,规模亦大,内容丰富,艺术水平也高,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中外石窟中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15.
河西石窟中敦煌莫高窟规模最大,它与其他中小石窟都处在丝绸之路上,有共同的渊源。研究莫高窟石窟艺术时,对于河西其他石窟的研究也是必要的。本文研讨河西北朝中心柱窟的窟形和演变等问题。河西又称河西走廓,一直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陆上主要通道。佛教沿着这条通道传入我国内地。河西石窟共有17处,由西向东,敦煌附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南湖店石窟、肃北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探讨南方佛教的发端、兴盛 ,进而讨论了南京栖霞山石窟的开凿和艺术风格诸问题 ,并比较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唐以前的艺术源流和风格 ,从而得出 :莫高窟艺术继早期西来影响之后 ,西魏时开始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 ,此影响历北周、隋至唐 ,从而使莫高窟艺术出现了唐代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新疆库车县新发现了阿艾石窟,通过对其洞窟形制、壁画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绘画技法、历史背景等的分析研究,发现阿艾石窟艺术与敦煌莫高窟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对敦煌佛教艺术西传有了时空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目录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敦煌艺术段文杰中国石窟的保护现状黄克忠莫高窟的文化意义杰尼特·贝克敦煌莫高窟保护回顾樊锦诗莫高窟档案工作概论张伯元佛教遗址旅游管理——亚洲各遗址的实例及教训罗伯森·E.柯林斯Canyoudec...  相似文献   

19.
正赵晓星著《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18年1月出版。作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石窟艺术系列之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莫高窟以外的其他敦煌石窟,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下洞子石窟、肃北石窟和昌马石窟的独特艺术成就,为广大读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     
《甘肃教育》2010,(12):F0004-F0004
世遗大会评语: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