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芃 《八小时以外》2010,(11):95-97
在知己好友眼中,他是个直来直去的倔脾气,谁惹着他绝没好果子吃;在陌生人眼中,他是个毫无生意头脑的"傻子",说句假话就能轻松赚得几百万的活儿却被他轻易放过;在FANS眼中,他在歌声中唱尽人生悲欢与无奈;在音乐人眼中,他又是个坚持"闭门造车"、在音乐路上执迷不悔的"疯子"。  相似文献   

2.
正在本科生眼中,他是个幽默风趣、学识渊博、开朗豁达的老师;在研究生眼中,他是个治学严谨、鼓励创新、真理至上的导师;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个爱岗敬业、为人正直、宽容大度的朋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李长洪用心描绘着自己钟爱的教师事业。  相似文献   

3.
<正>他,一个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断超越自我的共产党员;他,一个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才思敏捷、精力旺盛的人民教师;他,一位和大家一起分享教育本义的智者;他,一名适时充当"补丁"角色的"大救星"。工作中阳光般的笑容,困难、挫折前坚定的信念,荣誉光环下淡泊的心境,教育教学道路上不懈的探索——这就是他的写照,他就是北京市第八中学化学特级教师郑忠斌。  相似文献   

4.
"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活伴侣更重要",这是我要强调的观点。也就是说,在妻子的眼中,最重要的是丈夫;在丈夫的眼中,最重要的是妻子。同时,具有教育智慧的家长一定会让孩子懂得,家里最重要的成员不是他自己。这个观点可能不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这却是我几十年生活感悟和教育经验之所得,是我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5.
《春尽江南》是格非探讨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现状的力作。小说中的谭端午从世俗意义上看,属受人羡慕的社会群体,有钱还有点品位;在妻子眼中是个无能的落伍者;在"超凡脱俗"的绿珠眼中是个"青年导师";在他自己眼中,他是一个乱世中的清醒者。谭端午的多重角色折射出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6.
从中学捣鼓炸药,到大学逃课制作火箭,再到毕业后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他的经历被不少同龄人称作"一部有关兴趣和梦想的励志大片"。合伙人眼中的胡振宇在不少航天爱好者眼中,1993年出生的胡振宇是一个传奇式人物。胡振宇的合伙人严丞翊说:"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少,但  相似文献   

7.
【人物速写】在人们眼中,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82年,19岁的张景彪从晓庄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任教。他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形成了"趣、活、实"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父母朋友的眼中,他是个有点淘气的乖孩子,在队友对手的眼中,他是个聪明绝顶的天才。"台球神童"是他的过去时,"台球皇帝"会不会是他的将来时?  相似文献   

9.
郭海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03级博士研究生。曾于1998~2003年在河南师范大学担任兼职辅导员,其间被评为该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他所带的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级(以下简称化学2000级)曾于200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等。4月19日,记者在河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
董淑慧 《留学生》2009,(1):52-53
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一位有责任心、热情而又有点严厉的英文教师;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位容易相处又乐于助人的合作者;在朋友们眼中,他是一位热心且交际能力很强的人;在音乐同行眼中,他是一位颇有天赋又善于观察和体会周围世界的音乐人;在歌迷们眼中,他是一位出色的、激情投入的吉他歌手;在认识他的所有中国人眼中,他是一位不会说汉语却热爱中国、与众不同的美国人。他就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犹太裔美国人马克·力文。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不怕任何困难的大英雄;在小伙伴眼中,他是与我们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在大自然眼中,他是最具特色的环保卫士……  相似文献   

12.
张秀红 《教育》2015,(9):53-54
他给学生规定:"让活动的时间归活动,作业的时间归作业。"他引导学生做一个"会开玩笑"和"开得起玩笑"的人,因为生活常常会有惊喜或痛楚的玩笑。他带的班级班训是:"团结努力齐奋进,不蒸馒头争口气。"他是学生眼中的"好哥们",家长眼中的"人来疯",同事眼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电化学的创始人,他在化学领域有许多的创见与发明。那么.哪一件是戴维眼中最大的发现呢?1820年,戴维获得了科学界的崇高荣誉,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有位记者曾经这样询问过他,戴维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法拉第。”  相似文献   

14.
郭芃 《八小时以外》2012,(10):18-21
客户眼中,她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天使;下属眼中,她是有着歇斯底里般大嗓门的"疯子";同行眼中,她是近乎不可战胜的对手。她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并在"思想家"类别中名列第一。她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唯一一位女性得主。扎哈·哈迪德——一个独自在西方世界打拼的伊拉克女子。  相似文献   

15.
黄小桐 《大学生》2022,(2):52-54
坎坷的求学 赵序茅家在山东滕州,父母都是农民,在他们眼中,成绩是衡量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尺.赵序茅打小就活在被"别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惧里,但他不想被人比下去,不想被数落.三年级时,第一次拿到奖状的他兴高采烈地奔向父母,得到的却是一句冷冰冰的"你看人家谁谁谁得了第一名!"  相似文献   

16.
雷宇 《成才之路》2013,(1):I0004-I0004
在外界眼中,而今已经72岁的杨乐“年轻得不可想象”。他成名太早了。他的一生似乎被传奇与幸运之神所笼罩。初中立志一定要把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理写在未来的数学书上,二十多年后,他和同事张广厚的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杨-张定理”。高中时,他在书皮上写下“中科”二字,而今与中国科学院已携手走过半个世纪,他曾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年龄最小的学部委员(院士),出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掌门。  相似文献   

17.
在乡亲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好人;在留守孩子们的眼中,他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在同事们的眼中,他不仅是一位校长,还是一位园林工人,更是一位粉刷匠、大厨。他就是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一位朴实的农村小学校长毛著祥。  相似文献   

18.
孙蓓 《少年月刊》2011,(12):4-6
他是爸爸眼中充满疑问的“小问号”;他是妈妈眼中聪明调皮的“小精灵”;他是老师眼中多才多艺的“小能手”;他是小区居民眼中善良淳朴的“小雷锋”;他是同学们钦佩欣赏的“小偶像”……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人眼中,化学总是与"有毒"、"有害"、"危险"等不美的词相连;在中学生心里,化学是分子、原子和做不完的习题。显然,化学的美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化学这门研究分子、创造分子的科学,体现为化学物质和谐之美、化学实验新奇之美、化学理论简洁之美和化学家创造之美。化学的美是内容的美、抽象的美、理性的美,学生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化学审美情境中,学习、体验、感受化学的美,从而形成化学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故事     
《辽宁教育》2012,(10):46
我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