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28日—31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河南省鹤壁市举行,今年共有33项成果获得奖励。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郭予元,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在荷兰顺利获得硕士文凭却无法回国的上海女孩的真实经历——因为暂时闲居荷兰,经常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常去的论坛上看看帖子。有一天看到一个女孩在"学生市场"的版块上卖一些从国内带过来的小饰品,于是打电话过去联系,这样便认识了秦鹂。秦鹂来自上海的一个单亲家庭,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硕士,2005年夏天毕业。她很想毕业了回上海找工作,但她妈妈却坚持要她在荷兰找份工作。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为找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的秦鹂向我讲述了她在荷兰两年的学习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3.
谢伊青 《上海教育》2014,(30):45-45
2012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要求学院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为上海转型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在创建特色院校过程中,学院为何坚持为农特色,创建的思路是什么,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哪些创新?记者就这一系列问题,对话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华。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好朋友准备出外闯荡,当他们到达火车站时听到有人在议论,说上海人很小气,问路还要钱,而北京人要慷慨得多,只要伸手就能要到钱。于是,在去北京还是去上海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分歧。一个决定去北京,他认为当乞丐都能很轻松地赚到钱,在北京生活不是很容易吗?而另一个决定去上海,他认为在上海连问路都能赚到钱,  相似文献   

5.
严文华 《大学生》2013,(5):71-71
正在一次课上,我见到了晓洁,她是一个尽量不引人注目的人,总是把自己边缘化。我能够理解,她刚来上海,来自一个边远的城镇。在家乡,她算有文凭——中专毕业,到了上海却发现,想找到一个只读过中专的人并不容易。她在上海见到了太多之前没有见过的东西,她不知如何应对。经人介绍,她来到我的成长小组课。第一次相互介绍时,她只想更快适应上海。问她为什么来上海?她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我的主管是上海人。"大家不解,她犹豫着解释:"那时在厂里做工,经常要加班到深夜。上班干活、下班睡觉,我觉得像是坐牢,又没其他出路。  相似文献   

6.
1943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应该让中国文学史记住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文学史上横空出世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孤岛时期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其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不仅在时为孤岛的上海迅速窜红风靡,  相似文献   

7.
老上海的同乡团体是上海城市在近代社会转型期间的一个侧面,是上海社会史和原籍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上海社会史、化史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小说中,对于上海都市生活的各个侧面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而都市民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到了近代,上海崛起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小说描写上海民俗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洋场风情。内容上,近代小说中有关上海都市民俗主要集中在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生辰寿诞以及宗教信仰民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党代会报告为什么把思路定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8个字上?上海的提法是有针对性的。新时期面对新的情况,这8个字是针对上海发展面临的新情况。上海创新驱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经济领域,以科技创新来驱动产业升级和结果优化。我们作了一个上海的产业分析,统计分析了35个制造业行业和35个服务业行业。结果发现发展比较快的是35个服务业,形成鲜明对比的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与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形象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两者都在物化、世俗化和都市时代背景下对女性进行了人文关怀。张爱玲笔下展现了一个有颓废气息的上海,王安忆展现的却是有怀旧气息的上海;在塑造上海形象的方法上,张爱玲多用象征主义的隐喻性语言来表达,而王安忆则善于用"皴法"叙写。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经验、文学理念和宗教等的不同,造成她们作品中上海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兴起一个高潮,推进两个工程,深化一个讨论”——刚进入暑假,上海教育系统便响亮地提出了下半年教育工作重点。这一重点是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战胜“非典”、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力保经济增长、教育系统昂扬奋进深化改革的良好态势下提出的。这标志着上海教育在贯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上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蕴,不同的形象。开埠以前的上海,是一个普通的沿海城市,没有什么显山露水的地方,诚如李平书所说,与直隶的静海,浙江的临海,广东的澄海,同一性质。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中国最大城市。因有租界的存在,其城市性质也有了复杂的内涵,可褒可贬,可爱可憎,横看成岭侧成峰。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很早就与上海发生了联系,在上海居住多年,对上海城市性质、未来发展发表过许多看法。在近代中国,一个人的上海观,往往不只是对一个城市的看法,而是其政治观、世界观的折射。孙中山的上…  相似文献   

13.
相关手续篇     
现在的上海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不仅在管理、规定等方面,而且在心态上对外国人也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因此目前有不少外国人在上海工作。对于外国人来说,只要有上海的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就可以到位于中山南路865号的上海市劳动和就业保障局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有了该许可证,外国人就可以合法地在上海工作了。一  相似文献   

14.
<正>(1)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会觉得很遗憾。下午,趁上班、上学的人都还没有回来,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路,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树下有一个个宽敞的入口,门楣上写着什么里,里面是一排排两三层楼的房子,  相似文献   

15.
夏天的一个夜晚,一群住在乡下的萤火虫挎上背包准备去大上海旅行。他们刚到上海的郊外,就感觉这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他们很想在这里好好逛逛,于是就请来了上海的萤火虫咪咪给他们作导游,让咪咪快带他们去参观一下大上海美丽的夜景。瞧!他们提着灯笼出发了。  相似文献   

16.
上海解放50周年了。这50年中,上海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创造着一个激动人心的神话:上海的地平线上涌出风情万种,上海几代人瑰丽的梦相正在一步一步变为可触可摸的现实。城市在变,生活在变,人也在变。上海的地平线,如汹涌的海浪一般,正在优美地起伏;上海人的心潮,正随着这种起伏而澎湃激荡……  相似文献   

17.
<正>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礼拜六,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把伞上。  相似文献   

18.
同乡组织是近代上海的重要社会中间组织。在政府缺位和政府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同乡组织在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控制、冲突协调、利益维护作用。它们的存在不仅有助于外来人口的正常流入和退出,而且也有助于外来人口的融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的良性运行。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仍是今天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海话真实口语材料为基础,主要描写、分析了蛮好的一种用法:句法功能上,蛮好作用于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主句层面发挥作用;语义功能上,蛮好具有反叙实性,带蛮好的句子是一个违实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蛮好是上海话中的过去虚拟标记,并从标记等级、主观化、以及库藏类型学的角度跟其他方言中的相关现象做了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评述上海东沪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柯有咸上海东沪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和上海冶金职工大学改制而建,是上海首批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试点学校之一。在上海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河的关心指导下,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