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把嘴唇放到水里,你能把杯子里的水喝进肚子里去吗?能!把杯子凑到嘴边,然后用力地去吸,吸的时候,胸部扩大,肺和嘴里气体压强减小,嘴附近的空气就会向嘴里跑.离嘴越近的地方,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得越快,空气对水面的压强也就越小;离嘴越远的地方,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得越慢,气压也就越大.在空气压力作用下,靠近嘴的水面就会稍微抬高,直至超过杯沿而流入口内.原来,喝水时我们不自觉地用到了伯努利原理.  相似文献   

2.
灰热的夏夭,男女老少均视扇子为心爱之物,一扇在手,可以驱蚊防暑.难道扇扇子可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否.如果我们用扇子扇温度计,或把温度计置于电扇正在工作的房间里,结果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为什么扇扇子感到凉快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一些水,再用扇子去扇它,这时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原来,用扇子扇温度计时,造成温度计四周空气流动加快,而沾在玻璃泡上面的水蒸发的快慢跟水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有关,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也越快,又因为蒸发时液体时温度降低,这时它就要从周国的物体…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将一些成语引入课堂,不但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提高兴趣,易记,而且对成语本身的寓意也将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大家共熟的两个成语。我在学生学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后,提出了这两个成语,并让学生展开讨论,1.“扬汤”为什么会止沸?①“扬汤”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②“扬汤”相对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及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所以“扬汤”其实加快了液体的蒸发;④又因为液体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致使本身的温度下降,那么在沸点下沸腾的液体既然由于加快蒸发而使其温度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试说明理由.甲答: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风吹来的一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所以手臂的那一面就感到凉.已答:风从哪一面吹来,哪一面的水蒸发,从手势吸热,所以那一面就感到凉.点评甲的回答,说理缺乏联系性,蒸发快与温度降低快,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能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原因是蒸发吸热,这是必须说清的,但甲的回答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按乙的回答,似乎是有风水才蒸发,即空气流动液体才蒸发,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5.
吹气与哈气     
人用嘴对手背吹气,会感觉凉;向手背哈气,会感觉热.为什么这一吹、一哈,会有两种不同的感觉?看似相近的两种情况,涉及到的是我们初中物理热学中的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那就是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1.水缸出汗,不用抗拒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大约都做过往手上“吹气”和“哈气”两个动作,也都感觉到“吹气”和“哈气”的效果不同。那么,同是嘴里出来的一样温度的气,但为什么效果会不同?怎样解释呢?我们先分析“吹气”的过程。“吹气”时,嘴里出来的气流速度一般较快。由于气流速度快,就有如下的特点:(一)气流快,使手的附近空气形成“强迫对流”,离手稍远的冷空气会来补充,(二)气流快,使手表皮汗腺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带走更  相似文献   

8.
正1.深秋时节,为什么外面骤然降温,而关紧门窗的室内仍然较暖和?答:深秋时节,由于室外空气的运动,冷空气迅速代替了热空气,所以外面的气温骤降。如果门窗紧关着,室内的热空气不能与室外的冷空气及时交换,室内也就比较暖和。冬天和夏天打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也是利用了不让室内外气体及时交换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一些考题字数很少,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隐含着许多知识点,如果看不透其实质,就会造成所问非所答或要点回答不完整等失分现象.下面列举两例,并略加分析.例1摇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试解释这一现象.分析:突破口应从“乘凉”二字上挖掘,思维跟踪到热学问题上,然后顺藤摸瓜寻求知识点,“热学→物态变化→汽化→蒸发”.由此可看出答案要点至少有3个.答:①树叶挡阳光辐射,树下温度较低;②大树周围通风,易散热;③大树蒸发水分要吸热,使树底下空气温度降低.例2摇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所以当液体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时,蒸发就不可能发生.这种说法对…  相似文献   

10.
是沉还是浮准备海绵、肥皂、空容器、装满东西的容器、漂浮玩具、不会因浸水而毁坏的小玩具。把每件物品放入水中之前,问宝宝:“你认为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适宜年龄:3岁~5岁水的压力将一根塑料管的一头放入装满水的桶中,用嘴对着另一头吹气。如果水管口子接近水的表面,就很容易吹出气泡;但若将水管插入水底,吹气时要困难得多。这就证明水底的压力比水面的压力大。适宜年龄:5岁~7岁打水漂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水边选一块扁平的小石片,使劲将它沿着水面抛出去,石片会一次一次从水面上弹起,最后沉入水底。比比看,谁抛出的石片跳跃的次数最…  相似文献   

11.
郭倩 《下一代》2014,(7):25-25
让我们也动手动脑研究一下飞机的升力。找个小漏斗,漏斗口向下,细头含在嘴里,在漏斗附近托个乒乓球,向下用力吹气,吹气后马上松手,你会奇怪地看到,这时乒乓球并不向地而落,反而向上升,升到漏斗口了。吹的劲越大,球向上靠得越紧。好像有人用力托着它一样。小球上边和下边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呢?在你不吹气时,几乎是一样的。那时乒乓球得不到升力。当你一吹气,情况就变了:乒乓球上边空气的流速比下边空气的流速快得多。  相似文献   

12.
1.悬停在液体中的硬币演示:在玻璃杯内装大半杯水,让一枚一分硬币浮在水面上,这时硬币压着表面张力形成的“水皮”,使水面略略下凹。现在,你沿着杯壁小心地倒进薄薄的一层汽油或煤油,这时你会发现一个奇迹:硬币悬停在油水交界面上,并且深深地凹进水里(如图)。原理:不同液体的交界面上也存在表面张力,不过这种表面张力比与空气交界面的表面张力小得多。2.硬币陀螺演示:取一枚硬币,在它背面贴上一小块胶布,用铅笔尖在中心胶布处戳一个小坑。然后让小坑顶在圆规尖上,两指一扭,硬币就在圆规尖上慢慢地转动起来。用嘴顺着旋转方向吹气,就能加快硬…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学做物理作业时一碰上说明题就傻了眼 ,做得不是太简单 ,就是很繁琐 ;不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就是长篇大论没有中心。现在以惯性问题为例和同学们谈谈怎样做说明题。问 :跑步的人为什么会向前摔倒 ?答 :由于惯性。问 :刚学滑冰的人为什么会向后摔倒 ?答 :由于惯性。问 :为什么两次摔倒的姿势不一样 ?答 :……不少同学答不出来了 ,有的同学虽然知道摔倒的原因 ,但不知道人在摔倒的全过程中运动情况是怎样变化的 ,对惯性这个概念理解不深刻 ,也不会用文字来表达。这类题应该怎样做呢 ?一般来说要讲清三个步骤 :( 1 )物体原来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三物理课本中,对蒸发的概念讲得比较详细,但对液体蒸发为什么具有致冷作用?蒸发时液体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液体在蒸发时是怎样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热量的?课本中并未给予详述,学生们在学习这些问题时难度较大,我在这里仅以水的蒸发为例浅谈一下这个问题。蒸发是发生在液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在进行,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水中的大量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其中有的分子运动得较快,有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届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的压轴题如下 :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图 1中的两个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什么关系 ?  甲 下垂的两张纸 ,向中间吹气 ,这两张纸相互靠拢 .乙 向饮料管 A吹气 ,饮料管 B中的液体会上升并从管中喷出 .图 1 有关气体流动的两个实验(2 )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 ,用手转动饮料瓶 ,使它绕对称轴线旋转 .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四周的空气绕它旋转 .如果这时用电扇向它吹风 ,由于瓶的转动 ,它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 ,如图 2所示 .按照第 (1)小题中发现的规律 ,旋转着的饮料应当向哪个方向移…  相似文献   

16.
声现象九问     
1.充气的气球突然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啪”的响声?答:因为气球中充满了被压缩的气体,当气球突然破裂时,气球内被压缩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急速振动,从而发出“啪”的响声.2.炎热的夏天,在沙漠中,离你五六十米外的人大声喊叫,可你只能看见他的嘴动,却听不到他的声音,这是为什么?答:在炎热的夏天,沙漠中的沙子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导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流不断上升,人大声喊叫时产生的声波就随热空气(介质)上升到高空去了,因此在地面附近听不到声音.3.宇航员在月球上谈话,即使离得再近,也必须…  相似文献   

17.
问为什么施用氨水时,在远处就能闻到刺激性的氨味?答这是因为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向周围很大的空间扩散,故即使到了远处也能闻到刺激性的氨味。问为什么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容易于?答这是因为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湿衣服中的水分子越易扩散到空气里去。问为什么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毫升?答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当酒精和水混合后,在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下,它们的分子互相运动到另一种分子的空隙中去,从而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小平两种液体体积之和。问为什么物体会…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熄,但为什么不能用嘴吹熄?学生这样的疑问,教师一般这样解释:当用嘴吹灭酒精灯的时候,火苗容易将火引入到酒精灯里,灯壶内的酒精蒸汽和空气在灯壶内迅速燃烧,形成很大气流往外猛冲,同时有闷响声,这时候就形成了"火雨",会造成爆炸危险.老师仅仅口头解释,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帮助理解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酒精蒸汽和空气混合爆炸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1.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答:因为导管伸入太长,试管内气体不易导出。2.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答:因为药品中所含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成水滴,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3.为什么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定要在试管口塞团棉花?答:因为塞团棉花可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制得的氧气带红色。4.为什么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答: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5.为什么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一般要加入二氧化锰?答:因为氯酸钾加热时分解速度很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度加快,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语学习》2011,(3):24-24
风筝都有一个曲面。当空气在曲面上方流动时,速度要比在曲面下方流动得快。快速流动的空气产生的压力较小,在曲面下方的压力更大,这样就可以推动风筝向上飞起来。拿风筝跟帆船做个比较,空气在把风筝吹起来的时候,跟帆船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风筝线会拉住风筝,这样风筝不至于飞走。风筝逆风向飞行,而且它是倾斜的。因此,空气也会向偏下方流动,从而把风筝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