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美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美育价值,是奥林匹克运动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既包涵了深刻的人之美,又展示了丰富的艺术美,还使人们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多种美的感受形态,从而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的“溢恶”,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提供了感知世界的一种新方式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溢恶”,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脚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溢恶”的表现,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语言的“溢恶”必须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说明“人的价值”,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如果离开人类和社会价值,抽象地谈个人价值,甚至把个人价值片面夸大,其危害自不待言。如果根本抹煞个人价值,只谈社会价值,不仅会使人们失去其生活、工作的意义,而且也会使社会价值失去它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证明,无视个人价值量的差别,不仅会压抑人们进行社会生产的积极性,而且会给那些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人提供口实,助长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混世态度,这是极其有害的。反之,在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正确说明个人价值,唯物辩证地分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并正确地对待个人价值,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能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加快我国“四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美国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人们的审美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造成了“人机对立”的新矛盾,使人们审美心理中产生强烈的个性化的倾向;由于宗教地位的低落,人们转而将艺术作为宗教来崇拜,又导致人们审美心理中产生宗教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来看,“个性化”的笔墨固然是山水画真正的血肉和灵魂,但其“程式化”的绘画语言成为了构造山水画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骨架”。如果没有这个“骨架,”其“个性化”的笔墨也就失去了支撑它的身躯,因此我们应该肯定“程式化”的艺术原则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存在的价值和美学意义。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绘画艺术的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6.
孔子君子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它形成于礼崩乐坏的时代,主要包括“仁”“智”“勇”三种品格。它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最终达到“圣人”的境界。虽然圣人的标准普通人难以达到,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使品德得到提升,从而具有君子的品性。孔子君子观的形成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昆虫     
1.伪装大师——竹节虫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头与身体几乎等宽,细长而分节明显的身体很像竹枝,它爱伪装成树枝或竹枝“卖萌”,还会根据光线、湿度、温度改变身体颜色,使天敌难以发现。由于隐身术奇特,竹节虫荣获“伪装大师”桂冠。  相似文献   

8.
从六朝文论看古典诗文的形式美理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文虽然也讲“形象性”,但更以追求情意美和形式美为主要特征。曹丕的“本同末异”说表达了各体文章的共同审美属性与具体风格的内在关系,是对文学审美价值的根本肯定。陆机、葛洪、沈约、刘勰、萧统等对文学的形式美理论多有发展,其中刘勰标举的“形美,声美,情美”是对形式美内涵的高度概括。六朝时盛行的“文笔”之分,其实质亦在推崇文学的审美功能。健康的形式美审美标准主张情采相胜,丽而不淫,由人工而达“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发端于都市类报纸、成就于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新闻概念。虽然,目前民生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由于人们对兴起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及困惑,如传播理念上的"自然主义"、不当的价值取向导致的民生新闻日趋琐碎化、庸俗化、娱乐化等。着力于对民生新闻的生成语境、特点进行梳理,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并展开辩证思考,既充分肯定民生新闻的成功经验,又就目前民生新闻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剖析,以期对人们正确认识民生新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从而使诗作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意义,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谈起爱情,人们常常会用“神圣”二字来诠释它,也许在每个人眼里爱情都是纯洁高尚的,但是爱情这东西又说不清,它是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需要细细的去体会它,才能懂得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教育中,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怎样使音乐审美教育真正达到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入手,简要说明其兴起过程,就革除当前大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弊病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它像一把双刃剑拥有“为人”和“反人”的两个维度。面对数字技术给当代大学生们带来的人文精神缺失、审美趣味庸俗化与心理疾患蔓延等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精神陶冶和人格重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它”,从而使它真正站在历史之中,表现出其“开放”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变革的时代往往要求哲学作先导,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又常常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基础。同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社会具有新的特点。人们用多元化、一体化、高速率、复杂化,以及“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等等新的  相似文献   

15.
诗歌要富有“诗意”,首先,要做到音与义的对应,而模糊体验是将音乐与诗相通的桥梁;其次,在语言运用上,要“陌生化”,给读者以新鲜感;再者,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采用通感、荒诞、黑色幽默等表现形式,使读者产生特殊之感。好的诗歌,有的是一个整体,只有读完全诗,才能从中领会出其题旨,而有的常常留有许多空白,调动读者去想像。在诗歌创作中,应用“互文性”技巧,在诗中隐含前人的诗句与意念,往往会使诗歌产生出人意料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构建地方高校的形象是事半功倍的选择.但是,传媒的“新闻框架”影响着高校的预期新闻传播,媒体对高校负面信息报道的累积形成了社会公众的“刻板成见”,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地方高校对内要利用媒体资源,建立高效的新闻传播体系、加强特色报道;对外要与大众媒体建立良好的新闻报道沟通合作机制,使二者的关系常态化,以提高公众对地方高校的认可度,使新闻传播成为地方高校良好形象构建的助推器和强化剂.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使“一国两制”构想得以实现。它标志着香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们对香港这个地方的关注和研究往往更多注意它的经济,而较少注意它的文化。不了解香港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香港社会。 什么是文化?毛泽东讲:“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蒙德·威廉斯讲,文化的涵义转化为“表达特定意义与价值的特定生活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与学识中,还存在于制度与日常行为中”。就此而言,对于文化的分析便是对特定生活方式即特定文化中隐含于内,彰显于外的意义与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澄怀味象”这一重要命题,在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得到阐述。“澄怀”即涤除心灵蒙蔽,保持澄澈胸怀的审美心境,“味象”即观道,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对这一命题深刻内涵意蕴的探讨,发掘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增强了人的竞争意识,激发了人的进取精神,培养了人的自主、自立、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无疑对体育的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人们市场经济的意识还不够正确的情况下,学生受“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弃文学武要挣钱,为国贡献心不关,世路难到钱作马,人生游洒成大腕”的错误思想观念。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知道祖国历史,培养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树立对祖国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的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的强烈…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体味中国文学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的原则,运用文学形象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正确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最终成长为美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