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捉小蝌蚪。周国平先生则认为这种描述掩盖了事情的真相,"真相"是这样的: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小  相似文献   

2.
向儿童学习     
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捉小蝌蚪。周国平先生则认为这种描述掩盖了事情的真相,"真相"是这样的: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小蝌蚪。像捉小蝌蚪这类"无用"的事情,如果不是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享受黄昏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世界里,难得一个人去享受黄昏,体味静谧。如果我们每天能从杂乱的氛围中逃脱一会儿,在黄昏里静静地站一会儿,那实实在在是一种享受。曾有一首诗如此写到:“……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许久,分手了也说不出口。聚,不一定是开始;散,不一定是结束。不如把这段情谊完整地珍藏心头……”黄昏给人的,也便是如此感受。黄昏是一天中最辉煌、最美丽的时刻,黄昏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宁静的温馨……,不是吗?黎明固然绚丽,但它给人…  相似文献   

4.
黄昏·书恋     
黄昏,一如害羞的少女垂下她多情的眼眸美丽的脸庞上悄悄地飞出一抹霞丝总在这醉人的时刻携上心爱的书她伴我共读夕阳脚步的匆匆细柳轻拂此刻,在那清幽的小径残阳将我俩的身影定格在潺潺的溪流……黄昏·书恋@邓金河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捉小蝌蚪。周国平先生则认为这种描述掩盖了事情的真相,真相是这样的: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小蝌蚪。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捉小蝌蚪.周国平先生则认为这种描述掩盖了事情的真相,真相是这样的: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小蝌蚪.  相似文献   

7.
黄昏     
你注意过黄昏,穿过凌晨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季羡林先生发现的黄昏,它仿佛一首来回吟咏的歌,行云流水间,唱出黄昏的美丽与寂寞。语言如诗如画,富有节奏感。本是书画家出身的朱以撒用那细致入微的体悟,穿过凌晨在沉寂中听出生命的喧动,其文字细而不腻,从容地行走清淡地叙述,让人感到"美的情操"。(田野)  相似文献   

8.
裘乐英 《文教资料》2008,(30):50-51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和翠翠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不同的是同一爱情悲剧主题下表达了主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区别:一个将是轰轰烈烈、凄惨感人的爱情悲剧,一个则是默默无声、发人深思的关于"美丽总是使人忧愁"的曲调.她们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其乡土小说中反复使用“黄昏”意象,寓示了“边城世界”的存在状态,同时给作品增添 了丰富的美学意味。本文还剖析了他通过“黄昏”意象所传达出的复杂人生体验,尤其是悲剧意识,并进而探 讨了其悲剧意识的多重来源。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位贫穷、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子苔丝的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本文从社会的悲剧、命运的悲剧、人为的悲剧,这三个方面来解读"堕落女性"——女主人公苔丝的人生悲剧,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精心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湘西风物人情画图,笔下渗透着一种纯真的美丽;然而"美丽总是愁人的",在其以乡土为题材的创作中我们领略到一种"淡淡的孤独悲哀"与"乡土悲悯感"。文章拟通过阐述这类小说创作的艺术视野、艺术特色及艺术根源,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危机     
机遇往往深藏于危机的贫瘠中。机遇,时刻在危机的火山口——即将喷射。一如黎明,总要等到世界再也经受不住黑暗的时刻,方才出现。一如夕阳,总要等到黄昏,金色的生命快  相似文献   

13.
鹰之歌     
黄昏是美丽的。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南方是远远的;南方的黄昏是美丽的。有一轮红日沐浴着在大海之彼岸;有欢笑着的海水送着夕归的渔船。南方,远远而美丽的! 南方是有着榕树的地方,榕树永远是垂着长须,如同一个老人安静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千百年的过去都埋在幻想里了。晚天是赤红的。公园如同一个废墟。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相似文献   

14.
路过心灵     
黄昏的天空只留下晚霞归家前遗留下的霓裳,金色的余晕洒在喧嚣的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刻。独坐黄昏中,感受着这枯藤、老树、昏鸦,以及淙淙的流水和升起袅娜炊烟的人家所组成的如诗一般的图画。微风拂过,路过心灵驿道,与这黄昏磨合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九册《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美丽少女形象,并通过这些美的事物的不断被毁灭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脂本"系统里尤三姐是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美艳与淫荡,轻狂与志洁,卑微与自尊,逢场作戏与泄愤复仇,在她身上化为和谐。她清醒地沉沦,在沉沦中抗争,她极力地救赎,最后却只能刚烈地自刎。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黄昏     
黄昏,是日落西山而天未黑的时分。神奇的、美丽的黄昏,弥漫、普及在天空与大地之间。  相似文献   

18.
栀子花开过     
清冷的黄昏,枝头还残留着些许积雪。走过梅园,我不禁深呼吸,让缕缕幽香浸润我日渐干枯的心灵。想起那些美丽的文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有笛声在空气中飘散,是那首《秋湖月夜》么?清冷、悠扬、幽香,让我也不禁流连沉醉。在我的温暖的记忆里也曾有那么一缕一缕的芳香。老家的房前屋后,村子的前山后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粉粉  相似文献   

19.
<封神演义>关心人的存在意义,主要是通过人物悲歌式的命运结局来体现人本主义意识.围绕"人物与情节的冲突"展开,展示了一批人物命运悲剧的多重性,弥漫着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困兽犹斗"的悲剧精神,这恰恰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并赋予他们的一视同仁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20.
眼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偎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发生在黄昏的爱情诗。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